浅论电影《巴别塔》的人文关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ly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别塔》是好莱坞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获得多种奖项的电影,影片以一杆猎枪为线索交叉地讲述了多个故事,展示了人类生存处境中由各种隔阂所带来的悲哀和不幸,以及在隔阂之后人类实现沟通和交流的希望。
  [关键词]巴别塔 隔阂 沟通
  
  一、电影《巴别塔》简介
  
  《巴别塔》是好莱坞的墨西哥裔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在2006年创作的一部电影,该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以及奥斯卡奖多项提名。影片多线索交叉式地讲述了几个看似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摩洛哥一牧民从邻居手中买来了一杆猎枪,家中的两个儿子为了试枪的射程而向公路上的旅游巴士射击,结果射中一名美国女游客苏珊。苏珊是为了挽救和丈夫理查德的婚姻危机而和他来北非旅游的。理查德为苏珊寻求救治。但美国使馆将此意外事件定为恐怖袭击,导致救治一再拖延。两人的一双儿女留在美国家中由墨西哥保姆照看。保姆要回去参加儿子的婚礼,但找不到可以暂时照看孩子的人,只得带他们一起去墨西哥。回美国的边境上,警察怀疑她贩卖儿童,多次盘问。开车的是保姆的侄子,他情急之下冲关入境。险些酿成大祸。而在东京的街头,聋哑女孩千惠子因母亲自杀、爱情受挫、无法和父亲沟通而出现极端怪异的行为。千惠子的父亲就是摩洛哥枪击事件中那杆猎枪最初的主人。他曾去非洲旅游,把猎枪赠送给了当地的导游,而导游后来把它卖给了邻居。
  这样的四组人物,三个故事,就由一杆猎枪做为主线索串联起来了。从黄沙翻滚的北非沙漠到繁华喧闹的东京都市,再到极具风情的墨西哥小镇,导演用高超的叙事手法和优秀的驾驭情节的能力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个故事。呈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思考。
  
  二、隔阂与沟通:隔阂是人类宿命般的生存处境
  
  “巴别塔”来自于圣经。创世之初,人类说同一种语言。他们齐心协力想建一座通天之塔。上帝恼怒了,就让人类说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于是,人们思想出现差异,沟通出现障碍,再也不能齐心协力了。通天之塔变为泡影。“巴别”是希伯来语中“混乱”的意思,通天塔后来也称为“巴别塔”。
  导演用“巴别塔”来命名该电影,无疑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思考。他试图告诉观众:混乱,隔阂,是人类宿命般的生存处境。
  1,语言的隔阂
  语言的差异是这个社会的现实,而差异造成的隔阂就成了人类突破不了的无奈。影片中,阿拉伯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交织使用,再加上手语,五种语言使人们意识到要打破隔阂,达到沟通是件多么困难的事。语言的隔阂天然地存在着,人类永远有一道防线要去突破。
  2,文化的隔阂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洲、非洲、亚洲的生活图景。这几大地域的选择或许显示了导演要将世界文化都囊括进来的意图。亨廷顿早已预言,今后世界格局将越来越体现为文明的冲突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战争。影片中,美国使馆把一次偶然的事件断定为恐怖袭击并展开政治上的戒备,无疑显示出美国对所有异域事件的防卫姿态。同时,他总是带着“非法移民”和“非法入境”的有色眼镜来看穷邻居墨西哥,以至于那个保姆辛辛苦苦在美国干了十几年,即使她凭着善良获得了雇主的信任,也无法被美国政府接受。美国男孩在墨西哥看到当地人在喜宴上杀鸡时那双惊愕不已的眼睛,已经向我们昭示了,文化与文化总是隔阂的,这种隔阂带来的永远是戒备、敌意和恐惧。
  3,心灵的隔阂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心灵的隔阂是人类生存处境中最大的悲哀,是比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更让人绝望的事情。影片中。女孩千惠子因为聋哑而受到别人的歧视,她的父亲也并不理解她,而理解她的母亲已经自杀身亡。不能与人实现心灵沟通的她因而性格怪异,总是用裸体去吸引男人的注意。苏珊在摩洛哥旅游,她不相信当地的可乐真的是她要的减肥可乐而把它倒掉。苏珊受伤后,和她同行的巴士上的游客最终没能等她,而是弃她和理查德扬长而去。这些都把人心的冷漠表露无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可怕的令人窒息的隔阂。心灵与心灵,似乎总是缺少信任和关爱。
  
  三、绝望与希望:希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巴别塔》为我们呈现了人类生存处境中的多重隔阂,而更让我们痛心不已的是,种种隔阂将带来绝望、罪恶,并且,这罪恶又常常由孩子们来承担——而孩子,是人类的未来。摩洛哥的警察迫于美国的压力追查“恐怖分子”,牧民的一个儿子被打死;千惠子因为无法和人沟通而行为怪异。那对美国孩子被困在边境的沙漠里差点失去了性命。孩子无辜地承担了这些罪恶,越发显示了人类未来的悲哀,和这悲哀背后的绝望。
  然而,影片最后的字幕,使我们在绝望中看到了某种希望。“谨以此片,献给我的孩子。最黑的夜,最亮的光。”导演把孩子视为黑暗夜空中最耀眼的光亮,寄希望于未来。影片的某些细节,更让我们相信了导演的这一信念。苏珊的伤口疼痛不已,当地一位老太太用大烟来给她镇痛。苏珊相信了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吸了她的烟就睡过去了。即使语言不同,即使素不相识,人类也有表达善良和接受善意的可能。理查德最终等来了救助的直升机,临走时要给帮助了他们的当地人报酬,被他谢绝了,表明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有无私的关爱和友情的。墨西哥保姆在自己被捕,面临处罚的时候还是想着要解救两个孩子,她的善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影片最后的镜头是千惠子赤身裸体地和父亲拥抱。他们的背影消失在东京灯光闪烁的夜空中。这是否暗示着,人类终将以本来之面目,实现一种真诚的交流,用希望之光。去战胜夜的黑暗呢?
  用沟通打破隔阂和混乱,用希望战胜绝望和罪恶,或许这就是影片《巴别塔》所要表达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摘要 20世纪初,经历着现代文化的人要面对种种的生命精神的困惑与生存的困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极为严肃的写作态度,描写和剖析了性及其性心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20世纪初社会现实与人的精神状态、人类生存困境等,作了极为深刻的解析。  关键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伦理 生存困境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根据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最初于1928年在法国出版,之后反流到英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
摘要 胡戈在网上发布了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恶搞的形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恶搞完全可以用在电影的营销中。通过恶搞,可以吸引广大的观众关注被恶搞的影片,进而促进影片票房的增长。  关键词 恶搞 电影营销 炒作    2006年初,胡戈发布了他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红遍了整个网络。“恶搞”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一时间很多人都在谈恶搞。其实,《馒头
左图:余道应,安徽省霍邱县人,2009年来嘉善。一家三口创办了学前看护点,为嘉善新居民儿童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李静,浙江省嘉善县某中医养生馆推拿师。父母于2007年来嘉善后一直种植蜜梨。  浙江省嘉兴市嘉菩县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嘉善。20年过去,跟随父母迁入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大部分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也有一些人完全融入了这座城
[摘要]本文首先对人的主体意识內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是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实现“情”的意义生活,其次,运用人的主体意识基本观点,对该片艺术之美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最后指出,哲学家是在探索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艺术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  [关键词]主体意识 生命意义 艺术美    引言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满》所以能将人带入美
[摘要]电影字幕是整个影片独特氛围、艺术性、情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设计水平一直是电影工作者关切的课题。本文就电影字幕的片头、片尾字幕美学意义及艺术表现手段和电影字幕的版式安排及中国传统艺术对电影字幕的美学鉴赏意义和手段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电影字幕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表现方法。以期通过本文呼唤电影工作者对电影字幕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我国影片的字幕艺术表现水平。 
[摘要] 本文基于影视城建设热潮背景下,分析了影视城旅游开发的特点,影视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影视城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影视城 热点 问题 开发战略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建设热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类建设热潮的背后蕴涵着巨大风险,2005年金鸡百花节的资料显示,至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
[摘要] 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2007年的逝世,被人们称为“欧洲人文电影时代的最后落幕”。所谓“伯格曼现象”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关键词] 伯格曼现象 作者电影“戏剧的电影”与“电影的电影”    2007年7月30日,作为世界“艺术电影”之翘楚、“作者电影”的旗手、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以89岁高龄告别了人
[摘要]电影《时时刻刻》打破了电影语言的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将三个时空的不同类型女性的命运连接在一起。蒙太奇如梦如幻地将女性内心,通过女性主义的外壳,展现了电影“白日梦”的魅力。电影的母本《时时刻刻》根据《达洛卫夫人》再创作而成,英国女作家吴尔芙的创作过程和最终命运被戏仿,《达洛卫夫人》作为线索影响了不同时空中的女性,这种预言式的奇观和“白日梦”一起,把女性对世界诗意与完整的认识方式
[摘要]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国影视创作走向了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感性,忽略理性,片面追求娱乐功能,忽略了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从而导致中国影视创作娱乐性的严重失度和创作生态的严重失衡。  [关键词]大众文化 影视 娱乐 创作生态    世纪之交,随着现实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地疯狂涌入,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艺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