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师生的问卷调查、课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准备时间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组织教学,在他们看来课堂提问时信手拈来的,根本不需要他们去准备。此外,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本来就不多,他们也就不会花时间去准备问题了。
  2.老师的提问目的性过多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课堂提问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上,他们的提问也就只是想从学生那里获得“正确“的答案,以便他们顺利的完成教学,却没有利用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就更不用说能创造性的利用学生的观点了。
  3.提问的类型单一,问题的深度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类型更多的是事实性的问题,思考型的问题老师提得不多,且多数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这样的提问虽然使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也能得到学生积极地回应,但是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却没有促进的作用。
  4.提问只是面向小部分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问那些举手或是优秀的学生,却很自然地忽略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特别是差生,教师之所以这么做也只是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进程。但这样的提问,对于没有参与到问题中的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5.老师提问的声调和方式有待改进。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练和针对性,致使学生无法了解老师提问的意图。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带任何感情的提问还是很普遍的,这样的提問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6.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不足。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立刻另请学生回答,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几乎不做任何反馈。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
  教师在准备课堂提问时,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框架,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然后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要求来设计问题。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只有教师的提问符合教材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要适当
  1.问题类型要恰当。教师应该根据提问的目的来选择问题的类型,尽量避免在课堂上只提事实性的问题,要多进行思考型的提问。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事实性和思考型的问题进行结合,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指导思想来设计问题,不要特意强调或孤立某个问题层次。
  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准备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此外,教师在提问时还要避免让少数优等生或好表现的学生成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主角,而忽略那些“沉默的羔羊”。教师的提问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思考和回答。
  3.问题应适量。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仍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一节课大约有50个左右的问题,太多的问题会让学生忙于应付,根本不会深入地去思考。而且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数是低效的事实性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益处。因此,教师应减少问题的数量,尽量提高问题的质量。
  (三)叫答过程要正确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问与答
  课堂上教师要问,学生也要问。有时问了还要依靠自己的回答。教师在学生读完新课文后可以提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有,请提出来。讲课开始让学生问,讲完后还是让学生问。遇到有启发性的问题也不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回答。这不是走形式让学生问,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问,让学生回答。例如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问,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他”而不用“它”老师说:“有没有那位同学帮助他?”马上有学生回答,“那是作者叔叔把壁虎当作人来写,把他看成有生命的人。学问,原来有学有问,在学生的问题中体现了学生参与精神,在学生的回答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问与作答的结合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实在训练。提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语文的热爱,对学习充满信心。
  2、问题表达要清晰明了。教师在提问时,如果问题的表达不清晰,就会使学生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学生的回答就会千奇百怪了。语言既要求精炼,又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也就能很快的领会老师提问的意图。
  3、先提问再请学生回答。如果老师在提问之前,就先点名学生回答,这样做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紧张、焦虑,也会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而回答不了。因此,老师应该要有这样的常识:先提出问题,在留下适当的思考时间后,再请学生来回答问题。
  4、给学生留下适当的侯答时间。老师在提问时,要综合考虑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侯答时间如果过长,就可能无法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相反的,侯答时间过短,则会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在大处把握了方向,小处却有所忽视。如农村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
期刊
少年兒童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通过感官,接受声音、形态、色彩、数量等信息,进行具体的形象思维。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动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进行数学教育,把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富教于乐,对培养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一、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少年儿童爱听故事,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上新课时,针对教学内容选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来
期刊
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期刊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有创造性,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谢佐齐教授在访问中国时指出:他带过不少的中国留学生,发现他们大多数笔试成绩非常优秀,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差了。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期刊
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有效与否,我看关键就在于——这个问题能否把学生“吸引住”,这“吸引住”就应该包括学生能听明白这个问题,并且很感兴趣,想去解决回答这个问题,能达到这样目的的提问就应该称得上有效了。下面几个案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学目的,有不一样的提问方式,我认为都可以达到有效。  案例1: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想尽办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这就是我现在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激发 培养 兴趣  由于受年龄小,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向有限的40分钟要成效,除了改变
期刊
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
期刊
〔摘 要〕课堂语言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好课堂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吸引力,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试图从日常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使用课堂语言。  〔关键词〕课堂语言 示范 激励 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有的語言像枯草的影子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语言则能像永恒的星星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期刊
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指出:“我们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不是“学答”,现在很多青少年很注意“学答”而不是“学问”。  的确,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也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重视精心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的解决问题(即“学答”)。而对学生能主动提问(即“学问”)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思维关注甚少,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比较欠缺,学生仍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设疑的过程,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教师把知识重难点转化为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实现教学双边互动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所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