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法学的困境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位法学学子,不管可能还是不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有一天可以走在牛津的图书馆里,用手抚摸着一排排整齐的判例集,感受着这所世界上最传统、也是最优秀的法学殿堂所带来的庄重与自信。但如果你是出生在1850年以前的英国,并且怀抱着法律的理想和追求,我却并不建议你去牛津,因为在那里你的多数时间将会贡献给一群食古不化的教授和艰涩难懂的故纸堆。
  如果这还不足以劝说你离开牛津,那么可以想象一下走进牛津后,你的身上会发生什么。首先,学习期间考试和评价的权力掌握在学院手中,而学校只是学院的联合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美国和它的州。而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罗马法、法理学和英国法律史,阅读的材料主要是法律史的典籍,为了读懂这些来自于“上古”的奇著,你要花尽几乎所有时间。其次,作为一名牛津的学生,学位考试中还包含了古典文学、希腊与罗马历史、古典哲学和数学等科目。而研习希腊文与拉丁文写成的古代史和哲学著作,可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当然,在导师制的发源地牛津,你会有你的导师。导师会指导你准备资格考试和学位考试,并且你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问题。然而,牛津的导师们直到19世纪的中后期才有了专业分工,你的导师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法学的专家,而作为法学专家的教授们却在讲座中讲着艰深、无趣又与考试毫无关系的东西。可以说,经过历次考试的洗礼,当你从牛津走出来的时候,与神学专业、哲学专业,甚至医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训练没有本质性的差异。最有可能的是,在三年的努力学习后,你却发现自己离法律渐行渐远了。
  与此相对,英国的律师学院在那个时代却发展得欣欣向荣,也实际上充当着英国优秀律师的摇篮。英国律师学院的法律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律师学院通过讲解法令与模拟案件辩论会等方式,进行了最为有效的普通法教育与法律培训。此外,还有很多人直接向资深的出庭律师学习经验,这也就是久负盛名的学徒制。后来,这种在办公室里修习案例、听取讲解的法律教育方式,逐渐成为英国法教育中的主流。直到现在,想要在英国成为律师还是必须经过一年的学徒期。
  牛津法学的困境终结于1850年开始,直到1965年结束的教学变革。变革的开端是,牛津在大学里设置一个名为“法律与现代史”的学科,并设立相应的考试制度。这一改变的目的也是为了将完全处于各学院控制下的法学教育与学位考试纳入到相对统一的大学考试制度中。虽然这是典型的英国式渐进改革,并没有过多地改变原有的教学体制,但却也增加了英国财产法和继承法等对法律教育而言必不可少的课程。到1876年,牛津又将法律与现代史学彻底分开,设立了一个真正具有“专业色彩”的法学以及完全独立的法学学位考试制度,并同时组建了大学里的法学专业委员会,与此同时,现代英国法也正式纳入了牛津教学大纲,英国合同法成为必考科目。1882年以后,瓦伊纳英国法讲席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戴雪在1882年到1909年、霍尔兹沃思在1922年到1944年、切希尔在1944年到1949年相继成为执掌此讲席的法学大家,并为牛津的法学留下了光照一时的现代法巨著。
  在成王败寇的故事中,牛津无疑是前者的典范,而这并不能让我们忘却它也曾有过的那段窘迫。原因当然不是文首所说的“要劝你离开牛津”,而是恰恰相反。牛津的法学教育改革完成已有百余年,而反观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又何尝不是茫然徘徊于中国式的“牛津困境”?
  虽然,我们的法学教育中不缺少合同法、物权法和刑法,比罗马史和古典文学要实用很多,但讲授的知识却与执业所需相去甚远。想想法科毕业生在律师行和法庭上的懵懂畏缩,看看应届生们疯狂地涌进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忽而令人遐想到我们的本科教育架构或许缺失了些什么。中国法学教育是否传递了法律特有的思维方式,它与政治学、哲学存在本质区别吗?中国法学教育是否还以学术为终极目的,它是否已经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这一切都让我们比当年的牛津更渴望改革,只是不知中国的“1850”何时到来。■
  编辑:黄灵[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加拿大人杰拉尔德·布兰查德可以称得上是最能干的盗贼。他从6岁开始行窃,以后以盗窃为职业,他掌握了高超的偷盗技术,能够成功地盗窃多家银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奥地利茜茜公主的库切尔特钻石珍珠。    库切尔特钻石珍珠也被称为“茜茜之星”,是奥地利伊丽莎白王后(茜茜公主)的众多头饰之一,价值200万美元。    “茜茜之星”:职业转折点  1998年6月初的一个傍晚,暖风徐徐,一架飞
编者按:互联网虽然看似是“虚拟社会”,但对于社会的影响与危害绝不是虚拟的,香港此次“艳照门”事件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不仅敲响了加强监管互联网、净化网络环境的警钟,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    从“隐私权”视角看“艳照门”事件    利用媒体散布娱乐明星的绯闻、“艳照”,人们往往习惯将其与“炒作”联系在一起,不从深处着想。但是,一旦这些“艳照”的质和量突破了社会能够容忍的限度,就会产生法
每一个优秀的品质都是财富的契机  一位经济学家说:“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了。年轻,是贫,但不是穷。年轻,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只是还没到收获大量资产变现的年纪。”所以年轻也不要穷得那么心安理得。  可让人惋惜的是,有很多人正在浪费自己最大的财富,逐渐走向穷。他们一边抱怨着自己的工资低,整天哭穷,一边又心安理得地浪费时光,把时间花在娱乐上。这边
扬州市警方日前破获一宗涉案金额85亿元人民币、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特大“地下钱庄”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在境内外开设对冲账户的方式,非法办理金融业务牟取暴利。  这个地下钱庄短短5年发展至庞大规模,手法简单、无本万利,非法所得达1100万元,通过地下钱庄汇款的群众超过4000人。专家认为,地下钱庄严重威胁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起挪用公款境外购买  豪华别墅案引出地下钱庄  “这
《日本镜中行》  [英]艾伦·麦克法兰著  管可侬译  上海三联书店    对内的平和与对外的冷酷,这像极了我们对日本一支部队的比喻:“黑太阳”——即使有光有热,也决不给外界半分。    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规劝当时的中国,“既不要全盘西化,也不能一味保守”,还说要充分重视对日本的研究。“一味保守”现在已经不可能,“全盘西化”从出现的那一日起,就被人批得体无完肤。而罗老先生的建议中贯彻得最不好的,
刘航铄是山东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的家庭很普通,父亲在国外工作,有一个姐姐上高中,平时跟妈妈一起生活。  刘航铄入小学后,结识了自幼身患腿疾的同學小超。他看到小超走路很慢很吃力,还容易摔倒,心里很同情他,决心帮助小超。  4年过去了,刘航铄一直在帮助小超。无论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是在学校的走廊里、楼梯上,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结伴而行的身影。他们成了好朋友,形影不离。他们走得
3月的上海,乍暖还寒。人行道上,却已看到一排排白玉兰树枝上绽放的一朵朵花蕾争相斗艳,透出清新的郁香,把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打扮得美丽多姿。当上海世博会还有40天就要迎接四方来客时,上海的检察系统传来又一大喜讯让人振奋: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面对荣誉,闵行区检察院检察长潘祖全感慨万千,他说:“成绩属于过去,面对新形势对检察工作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
蔡志强意识形态的四个错位  2010年2月22日,上海市普陀区原区长蔡志强受贿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位被称为现实版的宋思明身穿西服被押送到被告人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袁汉钧出庭公诉。蔡志强如何在官至高位时迷失跌落?本刊独家对此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对于蔡志强来说,今年的春节恐怕是他这辈子最难挨的日子了。当迎接新年的密集的鞭炮声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时,这位昔日风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当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被今天的学者不断引用时,发现竟是如此地契合潮流,契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2009年12月26日,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上海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博会与法治化论坛”在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会上,上海世博的“城市”主题,在法治的引领下
“平安世博”系列报道    迎世博倒计时的钟声让人们感受到世博会的渐趋临近,上海市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的紧密度超越了以往。  听着广播,看着电视和大街小巷迎世博的标语、宣传栏,每天市民们不断接受着各类与迎世博有关的信息。再环顾这座城市,恰如一个大建筑工地,一条条“开膛剖肚”在建的地铁工程,沿街的脚手架和正在整修的住宅、楼宇,堵塞的交通和正在拓宽的马路,世博园区内已高高耸立的一个个展览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