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支撑要件与实践路径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thylif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企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企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资源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耗竭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节水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嘈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整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1、制度支撑
  (1)计划和布局制度。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和考核目标,计划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实际状况,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3)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信息化建设制度。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2、管理支撑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应、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要求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构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不与消费者争利。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飞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进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染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建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其他文献
为做好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促进襄樊市襄阳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日,襄樊市襄阳区经济局就2008年以来发挥区域优势、抓住机遇、承接转移、强化招商、增强后劲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前段招商引资及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2008年,襄阳区积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始终把招商引资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效手段,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
期刊
2009年以来,湖北省上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经过艰苦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今年1-9月份,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首次跃升万亿元大关,达10323.28亿元,同比增长10.07%;1-9月份,37户省出资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3.33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4.16亿元,实现利润12.53亿元
期刊
22年,弹指一挥间。宜昌市伍家岗区工业合着伍家岗区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和着共和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步伐,在创业中起步,在调整中转型,在改革中嬗变,在开放中厚积,在创新中起跳,龙腾虎跃一连串的“三级跳”:1987年建区至2000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从1750万元起步,到5200万元、1.66亿元、5.72亿元成倍递增;进入新世纪,全区工业总量从2001年6.5亿元连翻三番,2008年达到55.7
期刊
一、汽配产业的基本现状    1、经营规模情况  目前,襄樊市襄城区有各类汽车零配件企业 22家,企业从业人员达5200 人,企业总资产达168750万元,预计到2009年底,全区汽车零配件产业实现总产值109500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7900 万元,创利税12850万元。成为襄城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到年底可实现产值106000 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3 %,销售
期刊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湖北省于2005年建立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监事会自组建以来,围绕国资监管大局,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为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来,监事会共检查企业母子公司348户,资产总额累计1100多亿元,撰写监督检查报告34份,揭示各类问题1304个,提示风险115个,帮助企业
期刊
2008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在2010年前基本完成全省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目标。  截止2007年底,全省尚有18个县市承担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且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乡村康庄公路(通村公路)建设是块难啃“硬骨头”,其重点、难点、着力点在“老、少、边、穷”山区。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人口44万,山地、丘陵占80%,是“革命老区县”、欠发达山区
期刊
2009年12月2日上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欧阳万坤在天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方勇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考察了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岁末年初,天门纺机一片繁忙,处处呈现出一派科技兴业的新气象。欧阳万坤一行先后考察了天门纺机荣誉室、老产品陈列暨新产品研发室,考察了加工分厂、板件、总装车间。欧阳万坤一面深入车间、班组察看,一面认真听取公司总经理沈方勇介绍企业生产经
期刊
《温州样本》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的参与者、研究者与传播者的“温州模式”专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温州课题组组长、《企业与企业家》杂志高级顾问、温州管理科学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先生与财经作家吴比,耗时两年,于微观切入和宏观布局的交叉中,展现出的一群草根人物创业史,目前由鹭江出版社强势出版。  温州,一个充斥着争议、批判、生机与希望的民营经济实验场;一
期刊
2009年12月25日,由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省企联”)主办、省企联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涂焱生主持的“2009年湖北省经济类社团座谈会”即“湖北省社科联第四组协作会第一次会议”在大家的期待中于湖北饭店如期召开,来自全省各经济类社团、协会(学会)秘书长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涂焱生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重要讲话:介绍了省企联的基本情况,重点宣传了三个品牌
期刊
日前,经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主席办公会议批准,民进温州市委副主委、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被聘任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据悉,这是地方民主党派成员中担任民主党派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最高职务。  周德文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跟踪研究温州模式,探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浙江省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暨“温州模式”的著名专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