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部编教材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掌握阅读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俗语说:“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兔子”。所以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用。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并努力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入学开始,到慢慢识字,并逐步学会读书,然而要真正读“懂”书,就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力求养成如下的好习惯。
【关键词】学生阅读习惯精读速读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是顾炎武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要随时记下阅读时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惑,是真正用“心”去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用眉批、夹批、旁批、夹页等各种方法。
眉批:即批注在书页上方空白处,毛泽东主席就常用这种方法读书。夹批:即批注在字里行间;夹页批:即把批注写在另夹的一张纸上。
二、精读的习惯
对于课本上的精选的文章,需要精读,要反复读。因为这是奠定基础的必读书。
1.一句一句读,一字一字读
有些同学读书只求快,不讲效果,那样读无任何意义和作用,对于课文的字、词、句,尤其是关键的语句,意义又较深奥、复杂的,就需要细心体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甚至用“咬文嚼字”的办法。不仅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读出言外之意;还要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对比。
2.一遍一遍读,反反复复读
就一篇文章仅读一遍,可能已读出大致意思,但一定还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反反复复读,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而且,越是精华部分,越要反复咀嚼,使之烂熟于心,如此,将历久而不忘。
3.朗读的习惯
读书与看书不同,对一些需要精读的文章,利用早读大声朗读,也即朱熹所言“眼到、口到、心到”。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旧时私塾中幼小的儿童学古文,先生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反复的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朗读还可以体会出文章的情感。有的细微处多读几遍,体会就越深。另外,有的文章具有和谐的韵律和节奏感,只有朗读才能品味到。至于诗词,那更需要朗读。
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还有利于记忆。背诵的第一步,就是朗读,读多了,口顺了,也就自然而然能把它背下来了。
朗读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出口成章”。有些书面语言,如经常上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你的口头语言。这样,在平时的谈吐中就自然显得典雅。
三、速读的习惯
不少同学很羡慕别人博览群书,惊叹与他一本几百页书一、两天就能读完。其实,这种能力人人都有,只要养成速读的习惯,就能一目十行,几日一书。
1.跳读,又称略读
用快速的速度,一下子抓住读物的要领。可根据文中一些明显的线索,如标题、开头、结尾、关键句段,迅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思路脉络、文体语言……这种方法在部编教材要求整本阅读中可以运用。如《西游记》的阅读。
2.跳读
所谓跳读,即很快地从头扫视到尾,从而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抓住每一节大意,理出全篇脉络,从而把握全文主旨。
跳读,不是以字、词为本位,也不是以句子为本位,而是以段为本位,不是一句一句地读,而是一块一块地读。在扫视中捕捉文章的要点,或与之有关的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关键词语、过渡句、重要段落、开头结尾等。
3.猜读
所谓猜读,就是不局限于一字一词,碰到不会的字、词先放过,等读到后面的内容,也许会理解。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如此。
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的空间,培养阅读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个求知者,通过阅读掌握已有或探究未知的知識。部编教材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注意阅读方法,重视阅读速度。只有掌握了上述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扩大知识面。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入学开始,到慢慢识字,并逐步学会读书,然而要真正读“懂”书,就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力求养成如下的好习惯。
【关键词】学生阅读习惯精读速读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是顾炎武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要随时记下阅读时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惑,是真正用“心”去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用眉批、夹批、旁批、夹页等各种方法。
眉批:即批注在书页上方空白处,毛泽东主席就常用这种方法读书。夹批:即批注在字里行间;夹页批:即把批注写在另夹的一张纸上。
二、精读的习惯
对于课本上的精选的文章,需要精读,要反复读。因为这是奠定基础的必读书。
1.一句一句读,一字一字读
有些同学读书只求快,不讲效果,那样读无任何意义和作用,对于课文的字、词、句,尤其是关键的语句,意义又较深奥、复杂的,就需要细心体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甚至用“咬文嚼字”的办法。不仅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读出言外之意;还要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对比。
2.一遍一遍读,反反复复读
就一篇文章仅读一遍,可能已读出大致意思,但一定还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反反复复读,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而且,越是精华部分,越要反复咀嚼,使之烂熟于心,如此,将历久而不忘。
3.朗读的习惯
读书与看书不同,对一些需要精读的文章,利用早读大声朗读,也即朱熹所言“眼到、口到、心到”。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旧时私塾中幼小的儿童学古文,先生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反复的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朗读还可以体会出文章的情感。有的细微处多读几遍,体会就越深。另外,有的文章具有和谐的韵律和节奏感,只有朗读才能品味到。至于诗词,那更需要朗读。
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还有利于记忆。背诵的第一步,就是朗读,读多了,口顺了,也就自然而然能把它背下来了。
朗读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出口成章”。有些书面语言,如经常上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你的口头语言。这样,在平时的谈吐中就自然显得典雅。
三、速读的习惯
不少同学很羡慕别人博览群书,惊叹与他一本几百页书一、两天就能读完。其实,这种能力人人都有,只要养成速读的习惯,就能一目十行,几日一书。
1.跳读,又称略读
用快速的速度,一下子抓住读物的要领。可根据文中一些明显的线索,如标题、开头、结尾、关键句段,迅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思路脉络、文体语言……这种方法在部编教材要求整本阅读中可以运用。如《西游记》的阅读。
2.跳读
所谓跳读,即很快地从头扫视到尾,从而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抓住每一节大意,理出全篇脉络,从而把握全文主旨。
跳读,不是以字、词为本位,也不是以句子为本位,而是以段为本位,不是一句一句地读,而是一块一块地读。在扫视中捕捉文章的要点,或与之有关的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关键词语、过渡句、重要段落、开头结尾等。
3.猜读
所谓猜读,就是不局限于一字一词,碰到不会的字、词先放过,等读到后面的内容,也许会理解。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如此。
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的空间,培养阅读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个求知者,通过阅读掌握已有或探究未知的知識。部编教材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注意阅读方法,重视阅读速度。只有掌握了上述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扩大知识面。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