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教学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将“史料佐证”素养的发展列入了历史的重点教学目标。“史料佐证”素养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更多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辩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也对“史料佐证”进行了考查。本文中笔者就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考历史;史料佐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82-2
“史料佐证”素养是我们认识历史、辨别历史、通过史料还原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时有体现,深入整理这些高考历史试题,通过研究这些历史试题来反向推断培养“史料佐证”素养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明确“史料佐证”素养发展的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史料佐证”素养的解读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素养、史料佐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历史解释素养与历史价值观素养。其中,“史料佐证”素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史料佐证”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真实史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正确地辨析,让学生能够判断史料的真伪,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塑造自身的历史认知,使得学生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查史料获取能力
1.考查学生对史料收集途径的掌握
收集史料的途径多样,如:图书馆搜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询问当地人、询问当事人、到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地方寻找线索等,掌握正确的史料获取途径、能够根据史料搜集的需求判断出最合适的收集方法,是“史料佐证”素养所必须的。因此,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史料收集途径也进行了深入考查。例如,在2015年上海卷中第39题,“丝绸之路”,从广义上来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为进一步弄清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除文献外,还需要填补哪些考古证据上的缺环?”该题目的明确地考查了学生对收集史料途径的掌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想要补充完整海上丝绸之路的史实,需要怎样去收集史料?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结合题目中提出的地图进行作答,问题提到“如何填补海上丝绸之路”,学生可以根据地图上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走过的路径进行史料的收集与进一步探索,打捞古沉船,考查学生在收集史料时是否具有完整的证据链意识与对史料收集途径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依据主题收集史料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在收集史料之前,务必要确定好收集的主題,依据主题进行收集,对于学生来说,分辨史料主题、依据史料主题进行收集的能力是必备的,高考对学生依据主题收集史料的能力也有着对应的考查。例如,在2015年上海卷第40题“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这一题直接将史料呈现到了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史料与结论,要求学生根据史料来对主题进行总结,实质是深入考查学生根据史料探究主题的能力以及准确整理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明确材料主题的情况下分析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是如何看待“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考查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史料的辩证判断能力。
三、考查史料辨析能力
1.考查学生分辨史料类型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史料佐证”素养,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分辨史料类型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存储的方式,史料可以分为文字类、图片类、文档类、实物类以及口述类、影像类等;根据史料作者的意图,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根据史料的来源,可以分为一手史料(直接史料)与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根据编写主体,史料可以分为官方史料以及私家史料……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对于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类型的区分考查最为频繁,也是学生考试的难点。例如,2016年上海卷第36题“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上述“史料来源”中,那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直接考查学生对于史料类型的区分能力,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类型区分可以根据字面意义进行理解,一手史料就是第一手获得的史料,未经过他人修改或者省略等,也叫做原始史料;二手史料也就是已经经过中间人修改的史料,非直接史料。这一类问题考查的内涵实质上是学生对于史料内涵的理解与认知。
2.考查学生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佐证”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主题收集合适的史料,学会辨别史料的类型,还需要学生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真伪上的辨别,分清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到的史料必定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与无用信息,若是学生无法分辨史料的真伪,无法快速去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考历史试卷也对学生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二卷第25题,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什么。这一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事实与历史记载之间关系的认识,最终引导学生选择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发展。2016年北京卷第40题,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题目为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这一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史料真伪的辨别能力,在材料中能够看到,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未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应对这种问题,学生应该在平日有意识地加强对自身思辨能力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辨别史料真伪,在考试时心中有数。
四、结语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学生“史料佐证”的考查体现在方方面面,全面而深刻,考查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作为教师,应当明确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内容,结合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史实为主,追求真实”的良好思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子磐.“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考测和教学路径[J].历史教学问题,2019(3):153-158.
[2]巢科.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实证”素养考查浅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3):34-38.
[3]肖勇.立足高考真题,培养“史料实证”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8):15-19.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四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关键词:高考历史;史料佐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82-2
“史料佐证”素养是我们认识历史、辨别历史、通过史料还原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时有体现,深入整理这些高考历史试题,通过研究这些历史试题来反向推断培养“史料佐证”素养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明确“史料佐证”素养发展的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史料佐证”素养的解读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素养、史料佐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历史解释素养与历史价值观素养。其中,“史料佐证”素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史料佐证”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真实史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正确地辨析,让学生能够判断史料的真伪,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塑造自身的历史认知,使得学生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查史料获取能力
1.考查学生对史料收集途径的掌握
收集史料的途径多样,如:图书馆搜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询问当地人、询问当事人、到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地方寻找线索等,掌握正确的史料获取途径、能够根据史料搜集的需求判断出最合适的收集方法,是“史料佐证”素养所必须的。因此,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史料收集途径也进行了深入考查。例如,在2015年上海卷中第39题,“丝绸之路”,从广义上来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为进一步弄清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除文献外,还需要填补哪些考古证据上的缺环?”该题目的明确地考查了学生对收集史料途径的掌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想要补充完整海上丝绸之路的史实,需要怎样去收集史料?考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结合题目中提出的地图进行作答,问题提到“如何填补海上丝绸之路”,学生可以根据地图上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走过的路径进行史料的收集与进一步探索,打捞古沉船,考查学生在收集史料时是否具有完整的证据链意识与对史料收集途径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依据主题收集史料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在收集史料之前,务必要确定好收集的主題,依据主题进行收集,对于学生来说,分辨史料主题、依据史料主题进行收集的能力是必备的,高考对学生依据主题收集史料的能力也有着对应的考查。例如,在2015年上海卷第40题“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这一题直接将史料呈现到了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史料与结论,要求学生根据史料来对主题进行总结,实质是深入考查学生根据史料探究主题的能力以及准确整理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明确材料主题的情况下分析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是如何看待“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考查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史料的辩证判断能力。
三、考查史料辨析能力
1.考查学生分辨史料类型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史料佐证”素养,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分辨史料类型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存储的方式,史料可以分为文字类、图片类、文档类、实物类以及口述类、影像类等;根据史料作者的意图,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根据史料的来源,可以分为一手史料(直接史料)与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根据编写主体,史料可以分为官方史料以及私家史料……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对于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类型的区分考查最为频繁,也是学生考试的难点。例如,2016年上海卷第36题“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上述“史料来源”中,那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直接考查学生对于史料类型的区分能力,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类型区分可以根据字面意义进行理解,一手史料就是第一手获得的史料,未经过他人修改或者省略等,也叫做原始史料;二手史料也就是已经经过中间人修改的史料,非直接史料。这一类问题考查的内涵实质上是学生对于史料内涵的理解与认知。
2.考查学生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佐证”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主题收集合适的史料,学会辨别史料的类型,还需要学生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真伪上的辨别,分清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到的史料必定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与无用信息,若是学生无法分辨史料的真伪,无法快速去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考历史试卷也对学生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二卷第25题,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什么。这一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事实与历史记载之间关系的认识,最终引导学生选择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发展。2016年北京卷第40题,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题目为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这一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史料真伪的辨别能力,在材料中能够看到,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未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应对这种问题,学生应该在平日有意识地加强对自身思辨能力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辨别史料真伪,在考试时心中有数。
四、结语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学生“史料佐证”的考查体现在方方面面,全面而深刻,考查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作为教师,应当明确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佐证”素养的考查内容,结合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史实为主,追求真实”的良好思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子磐.“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考测和教学路径[J].历史教学问题,2019(3):153-158.
[2]巢科.高考历史试题对“史料实证”素养考查浅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3):34-38.
[3]肖勇.立足高考真题,培养“史料实证”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8):15-19.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四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