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正处于不断优化与创新中,为了与现阶段教育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进行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高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创新,实现教育教学系统的有效完善,确保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知识点与定律均是源于生活中的发现,所以,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日常生活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及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教学;生活物理现象;联系途径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比较抽象,致高中使物理课程成了学习难点。因为高中生无法充分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及相应的物理概念,便直接导致了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的现象。其实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用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现象进行解释,且物理也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想要充分掌握物理知识,就需要加强物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充分联系。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物理知识的难度
  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有些高中物理教师一味追求教学速度,只注重讲解物理理论知识与相关公式,指导学生通过公式应用进行物理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数据。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与初中阶段比较,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大上升,因此,单纯地进行物理知识讲解并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很大程度上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难度的增加。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总结,做好理论知识讲解后,按照学生的学习具体需求,展开与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向日常生活现象转化,这种方法能够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本人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完基本理论后,让学生举例并讨论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例子:“汽车启动时人会向后靠,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运动会上,离手的铅球继续向前运动”“冬天晒被子时妈妈用拍打的方式除灰尘”等,通过分析生活实例,大家对物体具有惯性有了充分感受,接着,本人又设计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乒乓球做得轻,桥墩做得沉?”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从而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甚佳。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再加上受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的约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很困难、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及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均产生了阻碍。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积极引入或创设生活物理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有助于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本人在“电场强度”这一抽象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向每组学生提供一根绑着细铜丝的细线,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笔摩擦起电后让铜丝带电,用悬线的偏转直接感知抽象的电场。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
  高中物理知识是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概括与总结,现阶段在应试教育下的物理教学,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限制。所以,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能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生活实例的指引下自主探索物理实验,能够促进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对学生主动探究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本人在“力的分解”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组对比游戏:让两位靠近的女生一起向上轻松拎起哑铃,换上两位强壮的男生,规定他们站在教室的前后,把放在桌上的哑铃通过绳子使劲往外拉,哑铃居然不听使唤,安静地躺在桌面上,这怎么解释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带上问题进一步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增强。
  二、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设计内容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时,需要做好充足的思考与准备,尽可能将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点相联系,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设计的创新工作,进行物理知识、物理情感及物理方法三个方面的充分展示,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自由落体”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本人会引导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一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规律,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抽象物理知识向可视性生活实际转变,通过与物体运动的数学知识及规律相结合,极大地降低物理内容的难度。其次,在备课时不断融入生活化元素,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生活情境,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这种方式导入学习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并逐渐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距离感與恐惧感。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进行区分与掌握,本人通过课堂情境的设置,为学生营造滑冰这一休闲娱乐化活动场景,通过这种较为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定理,之后再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实现教学设计生活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让物理走进生活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单凭课堂中引入一部分知识并不能完全实现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与结合,所以,学生需要充分认识这一共性,在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思维层面,促进自身应用物理知识表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联想生活中较为抽象的事物,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与分析事物,促进自身创造力的提升,同时增强物理知识的具体运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充分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定理所需条件更加深刻、简单及直观地掌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轻松记忆难点,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运动物体动能的求取,这种问题的分析解答,学生能够完全通过自己的试验操作得出结果,简单来讲,可充分利用游戏性的方式,进行题目的合理设置,更加直观生动地表现物体运动规律,通过应用演算公式的方式检验实践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高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展开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意义、联系生活中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徑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探讨,目的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运用物理思维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铮.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鲁科版功率为例[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18(05):59
  [2]李婷婷,王晶莹,李西营.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8(04):52-57
  [3]黄裕昌.解决困扰 应对挑战——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8(06):31-
  32
  [4]李仁.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157
  [5]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隆重推荐 学习的工具 教学的帮手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建模解题大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41(08):7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当前的德语教学需求,所以,本文结合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对小学的德育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德育;教学模式;探索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通常不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
【摘 要】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辅助日常教学,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能够避免学生“有才无德”现象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在社会中都处于浮躁的状态,这时,自身修养和素质就成了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将德育教学渗透于英语学科,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觉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成为建设祖国、推动社
【摘 要】我国未来人才计划旨在打造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不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国的教育重点一直都落在对“才”的培养上,对“德”的要求不足,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因此在新课程下,加紧对“德”的培养成为新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时代的选择和需求,而本文就立足于此,探讨在中职的会计微课中,如何加强对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中职;会计;德育渗透  一、会计微课中渗透德育问题的背景  德育教育工作是当下工作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历来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关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对四类重点群体
重金属Cd污染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0.6mg/kg)使硝态氮含量增加,当Cd浓度为1.0~70mg/ks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反而加强了Cd对
【摘 要】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课外小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课内学习基础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本文基于初中物理课外教学,就课外小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后续的相关教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实验的学科,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动性、夯实学生物理所学知识以及提升他们实验能力方面的优势非
研究表明,江西省南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建形式上是符合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在具体做法上则存在明显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产权关系不对称,行政意识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