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乡镇小学的实际情况主要抓住教材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进行指导,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教材
小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阅读。这样能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开拓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好处。乡镇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家长们忽视了课外阅读,乡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完全靠语文老师的培养与指导。作为一名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结合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选读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课程实验开展以来,老师们觉得工作量增加不少,时间很紧,不作为“考试内容”的同步阅读教材自然就放在一边了。老师们应该看到,语文的评价体系同样也在变化之中,不可能再回到以前。我认为,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也将越来越重视这个方面。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也布置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但目前看来光有布置是往往落不到实处的。
我在课外业余时间,总是和学生在一起,开展以下活动。
1.讲故事,激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借活动,体会兴趣。每学期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时,我带领学生去图书馆,任他们随意翻阅,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课外阅读的愿望。
3.设奖励,引导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给获奖的学生,评比班级“阅读能手”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以上途径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唤醒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引导他们开始漫步书林,引发课外阅读热情。
二、加强阅读指导,保持课外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1.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外读物。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低年级学段的孩子对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我推荐了一系列的图画书,让孩子在图像与文字的熏陶中,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如《三字经》、《安徒生童话》、《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寓言故事 》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 等内容。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我把这本书找来让学生阅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课本外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酌句的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累特”。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初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展示成果,巩固阅读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进行调查评比。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我进行课外阅读查阅:本周读了哪些课外书籍,查看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分星级进行评比。
2.交流展示成果。
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语文教学文本要求,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表演“课本剧”、演讲“童话故事”、“歇后语”、“词语接龙”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采用上述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几年的尝试,我带的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班级图书从每人平均一本课外书增加到每人四本,每到中午,便三、五群的阅读、讨论;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童话类、科普类、文学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丁青县色扎乡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教材
小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阅读。这样能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开拓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好处。乡镇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家长们忽视了课外阅读,乡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完全靠语文老师的培养与指导。作为一名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结合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选读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课程实验开展以来,老师们觉得工作量增加不少,时间很紧,不作为“考试内容”的同步阅读教材自然就放在一边了。老师们应该看到,语文的评价体系同样也在变化之中,不可能再回到以前。我认为,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也将越来越重视这个方面。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也布置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但目前看来光有布置是往往落不到实处的。
我在课外业余时间,总是和学生在一起,开展以下活动。
1.讲故事,激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借活动,体会兴趣。每学期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时,我带领学生去图书馆,任他们随意翻阅,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课外阅读的愿望。
3.设奖励,引导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给获奖的学生,评比班级“阅读能手”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以上途径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唤醒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引导他们开始漫步书林,引发课外阅读热情。
二、加强阅读指导,保持课外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1.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外读物。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低年级学段的孩子对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我推荐了一系列的图画书,让孩子在图像与文字的熏陶中,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如《三字经》、《安徒生童话》、《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寓言故事 》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 等内容。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我把这本书找来让学生阅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课本外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酌句的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累特”。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初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展示成果,巩固阅读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进行调查评比。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我进行课外阅读查阅:本周读了哪些课外书籍,查看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分星级进行评比。
2.交流展示成果。
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语文教学文本要求,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表演“课本剧”、演讲“童话故事”、“歇后语”、“词语接龙”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采用上述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几年的尝试,我带的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班级图书从每人平均一本课外书增加到每人四本,每到中午,便三、五群的阅读、讨论;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童话类、科普类、文学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丁青县色扎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