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因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矿山开采和建设过程中对于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治理,这样才能使矿山呈现出更大程度的效益,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等相关内容,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相关方面和部门越来越着重关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并且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制度,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有效遵循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同步实施的原则,并且严格执行奖惩责任制度,针对相关方面的职责进行有效明确,真正意义上有效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规范和准则,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为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奠定基础。据此,下文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实施策略。
1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总体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1.1有针对性的评估具体现状和相关范围。当前,我国在矿山开采和挖掘方面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矿井的煤炭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残留很多的踩空区域。 很多煤田内部的小型矿区,大多数都是在进行复采和残采。有针对性的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相关的影响结果,可以着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成4个大的类别,分别是:
1.1.1 地质灾害。在实施地下开采的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极有可能导致局部出现地质灾害,具体的灾害形式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及井巷垮帮冒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针对小型矿区进行复采,所实施的区域绝大多数都是在沉陷的区域内部,因为该区域的地面沉陷并没有足够稳定,因此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出现的规模进行有效判断,从而充分明确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1.1.2 地下水资源。采矿活动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地下水资源浪费、区域地下含水层破坏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物理性破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下开采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很多小型矿山都是在剥蚀丘陵区,在这个区域内部,地下水的主要内容是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等。
1.1.3 地形地貌景观。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矿区原生的地形地貌和景观,由此形成全新的堆积压占和挖损地貌。尤其是在工矿广场内修建办公室,井口等相关建筑物,这样会使原来的地形地貌遭受很大的破坏,使原有的自然景观也出现巨大改变。
1.1.4 土地资源。地下开采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土地,从根本上来讲,这属于工矿用地部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主要是结合占用和破坏的土地类型以及具体面积来进一步明确。
着重结合上面四方面因素进行分级明确,要采取上一级优先与原则进一步有效确定现状评估的具体级别。现状评估的面积主要体现在矿区面积和现阶段影响面积相加的结果。
1.2 预测评估和范围
在预测评估的过程中要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结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来有效明确,并着重针对采矿活动极有可能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法,重点把握矿山建设和生产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范围。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所采取的标准和现状评估的分级标准是类似的,面积是现状评估面积与地表岩移影响范围面积相加的总和。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处理工程
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切实有效的把更有效的预防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使其作为整体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要着重治理和恢复已经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科学合理的评估矿区现状和预测形势,以此来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防治方法。
2.1.1针对 地面塌陷、地裂缝问题进行治理。针对并没有实现稳沉状态的开采沉陷区,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监测,示警和临时工程等相关措施,确保相关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与此同时,针对已经充分实现稳沉状态的情况,要有效采用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以及对于植被进行重建等相关方面的综合性治理措施,对于地裂缝危害程度比较小的区域要着重采取土石填充,使其得到有效夯实,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防渗处理效果。
2.1.2 含水层破坏治理。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着重针对矿山排放的废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其对含水层造成污染。
2.1.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针对丘陵山区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效采取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相关措施,确保生态得以有效恢复。
2.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2.2.1针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对地面塌(沉)陷、地裂缝等相关问题,要有效采取人工监测与信息化监测技术充分融合的方法,实施定期监测。
2.2.2 含水层破坏监测。针对矿山废水进行定期的监测,着重把握矿山排水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废水对含水层造成污染。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调查,现场取样和信息化运作的方式。
2.2.3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监测。要安排专业化人员针对区域内部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资源遭受的破坏情况和可能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测量,着重把握现场具体情况。
3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3.1 经费估算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保证矿山闭矿之后所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充分的恢复和治理,要确保保证金的计算和收取更科学合理,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进一步结合现行的价格标准以及市场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整体的恢复治理工程资金所呈现的金额就是恢复治理工程的总体费用。具体的经费主要由三部分有机组成,分别是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保证金是工程费用和公式计算金额两者的最大值。
3.2 进度安排
首先,有针对性的动态监测方案编写日至闭矿阶段内的地质环境,针對回填地裂缝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处理。然后,从闭矿后到恢复治理工程相关工作结束之后,在这个阶段内要结合实际情况拆除井口设施,并进行井口回填和平整;把工业场地废弃的建筑物进行有效拆除,排矸场堆放的矸石清运以后要把地表清理干净,使其平整洁净,穴状客土,并种植绿化植物,对后期进行切实有效的养护管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着重看出,在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过程中,要着重针对相关方案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并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的执行力度,科学合理的评估矿山地质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和防治工程方案和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治理,从而使其呈现出更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辉明,等.工程地质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2] 陈昌彦,朱志刚,王维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2(2).
[3]张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2013,10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相关方面和部门越来越着重关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并且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制度,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有效遵循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同步实施的原则,并且严格执行奖惩责任制度,针对相关方面的职责进行有效明确,真正意义上有效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规范和准则,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为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奠定基础。据此,下文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实施策略。
1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总体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1.1有针对性的评估具体现状和相关范围。当前,我国在矿山开采和挖掘方面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矿井的煤炭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残留很多的踩空区域。 很多煤田内部的小型矿区,大多数都是在进行复采和残采。有针对性的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相关的影响结果,可以着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成4个大的类别,分别是:
1.1.1 地质灾害。在实施地下开采的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极有可能导致局部出现地质灾害,具体的灾害形式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及井巷垮帮冒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针对小型矿区进行复采,所实施的区域绝大多数都是在沉陷的区域内部,因为该区域的地面沉陷并没有足够稳定,因此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出现的规模进行有效判断,从而充分明确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1.1.2 地下水资源。采矿活动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地下水资源浪费、区域地下含水层破坏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物理性破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下开采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很多小型矿山都是在剥蚀丘陵区,在这个区域内部,地下水的主要内容是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等。
1.1.3 地形地貌景观。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矿区原生的地形地貌和景观,由此形成全新的堆积压占和挖损地貌。尤其是在工矿广场内修建办公室,井口等相关建筑物,这样会使原来的地形地貌遭受很大的破坏,使原有的自然景观也出现巨大改变。
1.1.4 土地资源。地下开采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土地,从根本上来讲,这属于工矿用地部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主要是结合占用和破坏的土地类型以及具体面积来进一步明确。
着重结合上面四方面因素进行分级明确,要采取上一级优先与原则进一步有效确定现状评估的具体级别。现状评估的面积主要体现在矿区面积和现阶段影响面积相加的结果。
1.2 预测评估和范围
在预测评估的过程中要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结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来有效明确,并着重针对采矿活动极有可能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法,重点把握矿山建设和生产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范围。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所采取的标准和现状评估的分级标准是类似的,面积是现状评估面积与地表岩移影响范围面积相加的总和。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处理工程
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切实有效的把更有效的预防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使其作为整体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要着重治理和恢复已经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科学合理的评估矿区现状和预测形势,以此来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防治方法。
2.1.1针对 地面塌陷、地裂缝问题进行治理。针对并没有实现稳沉状态的开采沉陷区,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监测,示警和临时工程等相关措施,确保相关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与此同时,针对已经充分实现稳沉状态的情况,要有效采用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以及对于植被进行重建等相关方面的综合性治理措施,对于地裂缝危害程度比较小的区域要着重采取土石填充,使其得到有效夯实,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防渗处理效果。
2.1.2 含水层破坏治理。对此类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着重针对矿山排放的废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其对含水层造成污染。
2.1.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针对丘陵山区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效采取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相关措施,确保生态得以有效恢复。
2.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2.2.1针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对地面塌(沉)陷、地裂缝等相关问题,要有效采取人工监测与信息化监测技术充分融合的方法,实施定期监测。
2.2.2 含水层破坏监测。针对矿山废水进行定期的监测,着重把握矿山排水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废水对含水层造成污染。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调查,现场取样和信息化运作的方式。
2.2.3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监测。要安排专业化人员针对区域内部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资源遭受的破坏情况和可能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测量,着重把握现场具体情况。
3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3.1 经费估算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保证矿山闭矿之后所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充分的恢复和治理,要确保保证金的计算和收取更科学合理,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进一步结合现行的价格标准以及市场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整体的恢复治理工程资金所呈现的金额就是恢复治理工程的总体费用。具体的经费主要由三部分有机组成,分别是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保证金是工程费用和公式计算金额两者的最大值。
3.2 进度安排
首先,有针对性的动态监测方案编写日至闭矿阶段内的地质环境,针對回填地裂缝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处理。然后,从闭矿后到恢复治理工程相关工作结束之后,在这个阶段内要结合实际情况拆除井口设施,并进行井口回填和平整;把工业场地废弃的建筑物进行有效拆除,排矸场堆放的矸石清运以后要把地表清理干净,使其平整洁净,穴状客土,并种植绿化植物,对后期进行切实有效的养护管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着重看出,在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过程中,要着重针对相关方案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并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的执行力度,科学合理的评估矿山地质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和防治工程方案和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治理,从而使其呈现出更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辉明,等.工程地质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2] 陈昌彦,朱志刚,王维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2(2).
[3]张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