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联动,法理相融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的教学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小棒图、口算乘法、笔算乘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算法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笔算乘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和小棒图及口算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通过搭建竖式和口算的桥梁,学生能很快地明白竖式的算理,进而找到竖式的“根”,达到法理相融.
  【关键词】小棒图;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法理相融
  一、课 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其重点是教学乘法竖式,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
  三、设计理念
  (一)数形结合,在口算和笔算的连接中找寻竖式的“根”
  本节课的突破口为结合小棒图、口算乘法搭建竖式计算的桥梁,突破笔算算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口算乘法、笔算竖式以及小棒图同时展示在白板上,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算法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和小棒图及口算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通过把竖式的每一部分和口算过程及小棒图一一对应,教师在学生的头脑中搭建起竖式和口算的桥梁,让学生明白竖式的算理,进而找到竖式的“根”.
  (二)利用建模思想,优化竖式计算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口算乘法的经验,利用小棒图,理解笔算乘法的步骤与每一步的意义所在,建构出“乘、乘、加”的三步计算模型.经历从口算乘法到笔算乘法、从小棒图到竖式计算、从完整到简化的竖式计算过程,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计算模型的建构和优化过程,自然而然地生成“乘、乘、加”的三步笔算乘法模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有序的表述: “先算……,再算……,最后算……”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乘、 乘、加”的计算思路更加明确,进而为后面学习进位乘法和更为复杂的笔算乘法打好认知和思维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感受方法之间的联系.
  (三)培养学生有序表达的意识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体会建构数学模型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六、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课堂学习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迁移做准备
  1.口算练习
  2×5= [WB]30×3= 200×2=
  100×5=12×4=33×3=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12×4和33×3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对口算乘法基本功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从而为探究笔算乘法做准备.】
  2.谈话导入
  为了迎接元旦,学校要举行绘画比赛,小朋友们都在忙着画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情境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彩笔,每盒中有12支.
  (2)你能提出关于彩笔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3)列式计算
  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会列式计算嗎?
  生:12×3=36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借助旧知,初步悟理
  (1)提出问题:12×3=36.但是计算只知道结果还不行,请你在课堂学习单上用画图或者列算式的方法来验证这一结果是否正确.
  (2)学生尝试,汇报展示: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利用加法来验证结果
  12 12 12=36
  小结:他是把12×3转化成连加来验证的.
  方法二:画小棒图来验证结果
  小结:画小棒图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12可以分成10和2,3个2根是6根,3个10根是30根,合起来就是36根.
  方法三:用口算来验证结果
  10×3=30 2×3=6 30 6=36
  小结:这名同学也是把12分成10和2来计算的,结果也是36.
  【设计意图:为探究新知做铺垫,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设置任务,深入探究
  (1)师:刚才还有几名同学是用竖式计算来验证12×3的,可真厉害!你们想不想也用竖式来试一试?请在课堂学习单上把计算12×3的思考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板书学生不同的竖式.
  竖式一: 竖式二:
  3.沟通联系,析理说法
  (1)探究笔算与小棒图及口算方法的联系,建构算法模型
  学生介绍竖式一:先算2×3.
  师:这一步在小棒图和口算的方法里有吗?请找一找.
  学生在小棒图和口算的方法中圈出2×3.
  师:这一步表示什么意思?(3个2)
  生:再算10×3.   师:小棒图和口算的方法中有吗?找一找,圈一圈.这一步表示什么意思?(3个10)
  生:最后算6 30=36.
  师:小棒图和口算的方法中有吗?找一找,圈一圈.
  小结:乘法的竖式计算和小棒图、口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
  (2)在有序的表述中建构算法模型
  ①让学生在竖式旁边写上口算的过程,建构“乘、乘、加”的数学模型.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2×3的笔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有序表述 “先算2×3=6,再算10×3=30,最后算6 30=36”,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3)对比竖式一和竖式二,沟通两者间的联系,优化方法:这两种竖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着竖式二的积:这个3为什么可以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因为是3个十)
  小结:在笔算乘法的时候,可以像这名同学这样省略6 30的过程,直接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
  (4)课件演示由竖式一演变为竖式二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小棒图、口算、笔算三者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棒图、口算、笔算方法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算法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和小棒及口算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在教学中勾画竖式每一步所对应的图,帮助学生沟通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内在联系.经历从口算乘法到笔算乘法、从小棒图到竖式计算、从完整到简化的竖式计算过程,学生充分体验计算模型的建构和优化过程,自然而然地生成“乘、乘、加”的三步笔算乘法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有序的表述 “先算……,再算……,最后算……”,使“乘、 乘、加”的计算思路更加明确,进而为后面学习进位乘法和更复杂的笔算乘法打好认知和思维基础.】
  4.质疑讨论,明确算法
  (1)提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在做笔算乘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时,要从个位乘起,与哪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三)巩固应用,抽象算法
  1.我会填.
  2.我会算.
  ①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②拓展:四位数乘一位数
  师:如果是四位数乘一位数,你们還会算吗?(板书:在最后一题211×4的211前补上千位1)请说一说,先算什么?
  生:先算1×4=4,表示4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算1×4=4,表示4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算2×4=8,表示8个百,写在百位上;最后算4乘后加的1,表示4个千,写在千位上.合起来就是4844.
  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与个位数相乘,积就写在个位上;与十位数相乘,积就写在十位上;与百位数相乘,积就写在百位上;与千位数相乘,积就写在千位上……依此类推,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3.我会判断.
  ①说一说上面的竖式错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②在做笔算乘法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能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吗?
  (五)拓展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1.编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并试着列竖式计算.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引出有进位的乘法,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八、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有3盒彩笔,每盒12支,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12×3=36(支)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评价体系侧重通过函数零点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从而选拔出优秀的学生.零点问题是初等函数的重要知识点,多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体现了数学选拔人才的考查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常见的零点问题有:直接求函数的零点、确定零点的大致区间、求零点个数等.通过以此类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数学品格和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高考;学科素养;零点;运算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摘要】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的文字、符号、公式、图形及表格,数学阅读能力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斯托里亚尔认为,数学的教学等同于数学语言的教学,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是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内化、掌握能力的体现.当前阶段的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并不强,但教材中所需要阅读的内容却增加了许多.基于上述背景,对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通往知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出准确的研究对象是较为重要的,是后续学习的根本,对教材与教学都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如能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对活动有全新的认识,需经过数学抽象取得研究对象,依照研究数学对象的根本思路,来挑选合适的类比对象,组建研究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数学内容的实质,与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指引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并运用一系列推理活动,对数学问题,形成一种研究思路.文章主要介绍了高中必修课
【摘要】学数学的本质在于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要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应避免学生采用为做题而做题的“题海战术”.本文结合算法思维,尝试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梳理高等数学中微分方程这一章的思想框架.以算法思维来求解微分方程的题目,并通过完整的“算法框图”展示算法在哪些问题上有效.学生在初学阶段,可以通过这一过程逐渐加深理解思维的逻辑性并对整个课程中涉及的微分方程的知识图谱有更全面地认识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将具有深刻数学背景的数学问题作为本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角化边;边化角;数形结合;演绎推理;极端原理  一、众里寻它千百度——选例  那是一次试卷讲评课,下面实录师生的思维“遭遇战”.众里寻它千百度,踏破铁鞋无觅处,课堂遭遇恰逢时.  经过积极讨论学生们达成共识,解法1貌似有理,
【摘要】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薄弱,如果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必然消极、被动.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本文以“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课为例,对中职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提问策略;最近发展区  一、引 言  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
【摘要】本文以高等代数的内容为基础,涉及近世代数的部分内容,以例子或证明的形式给出了无限域和有限域的几点差异.  【关键词】代数系统;有限域;无限域;非平凡子空间;内积  1 引言  本文列举了几个有限域和无限域的例子,并从有限域和无限域的特征的差异入手,介绍了n维向量空间中元素及基的数目在有限域和无限域中的差异;相同(非零)向量之间的内积在有限域和无限域上的差异;二项式公式在有限域和无限域中的差
【摘要】本文结合两个经济学实例说明约束条件对最优化问题的影响,分析约束条件使目标函数的最优选择出现偏差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约束条件;可行域;目标函数  在经济学中,最常见的选择标准是最大化目标(如厂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等)或最小化目标(如在给定产出下使成本最小化等),这些追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化问题和最小化问题统称最优化问题.当目标函数受到条件约束时,最优化问题就成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科技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教育部门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制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也得以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已难以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解题能力等内容
【摘要】在整个高中教学体制中,数学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学生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如何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质量,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新课改下有许多方法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微课则是其中较为有效、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故此,本文立足笔者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微课的合理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高中生;微课  前 言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堂,利用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