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个人、学校、单位、政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女大学生中的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出。在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情形下,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一、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愿意接纳工科女大学生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少
2010年《中国新闻调查》结果显示:23.6%的女大学生就业时因为性别原因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有过自己成绩明显优于男性却被拒绝的经历的女大学生占16%。20%的女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因为自己是高学历女性而被拒绝的经历。同时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分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
(二)自身对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且过分追求职业稳定
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大多数女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主要考虑工作环境舒适程度、工资待遇高低及是否稳定等。一些女生很难正确定位自己,对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不够重视,一味追求职业的稳定性,而对于自己是否能适合所应聘职位不是很重视,对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较少。
(三)工科女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
多数工科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高分,而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动手能力较差。特别在实验或实习环节认为自己是女生就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不如男生。另外现今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实验能力的锻炼。在招聘时,八成以上企业单位表示现在的女大学眼高手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新聘用的女大学生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在岗培训,成本较高。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了自主经营、公开竞争的良好契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就迫使用人单位把成本作为引进人才的标准。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首要的原则便是花费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在此潜规则下工科女大学生在行业情境中处于巨大的弱势。一方面,工科类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劳动强度相对大的行业,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技能素质。相比女大学生而言,企业往往认为男性更能为企业带来高的效益。
(二)社会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难以突破的壁垒
尽管法律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文化已作为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贤惠温淑、端庄持重、遵守传统、相夫教子。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行为期待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证明,女性在数理化思维方面的才能和潜力不会低于男性,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男性,理工科女大学生只好放弃专业,转行,或者走考研考博,甚至嫁人等“曲线就业”路线。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女大学生自身生理方面原因
女大学生就业后很快就会面临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用人单位需要为女职工购买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即在同等情况下女毕业生将来的工作成本比男毕业生的大。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而且期间工资照发,哺乳期不得从事有碍于母婴健康的工作(含加班点)。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另外,当前妇女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工作时间较短,出于企业自身利润考虑,用人单位选择拒绝女大学生。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性措施
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自身原因。笔者建议从如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工科女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首先,工科女大学生要工科女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能过分盲目追求职业的稳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工科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动手能力,以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敢于直面竞争的现实。最后,工科女大学生们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在自信、自立、自强、自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从学校的角度,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三)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政策引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虽然在现行的择业制度中企业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企业自身特点和效益最大化原则挑选优秀的毕业生。但是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逐必然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大批优秀女性人才的流失。表面上看,企业获取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行为违反了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同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无效率。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在遵从国家平等就业政策的前提下公正的对待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建立一个更好的用人体系、标准和环境,更公平地引进人才,做到就业机会均等。
(四)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应将生育成本社会化。女性肩负着生育这一神圣职责,她们不应因此而在就业中受到歧视。所以,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至少是部分社会化,而不应该全部由雇主承担,更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的包袱。国家应注重从经济价值取向上切实解决问题,将生育成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应完善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已经明确了促进就业的积极政策取向,而且走过了单纯追求利益增长的时代,就业已成为民生之本。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列出可以有年龄、性别、学历等特殊要求的行业、单位或岗位;拟订不同行业企业中男女比例底线;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后果等等。
[参考文献]
[1]谷岩,等.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10).
[2]付宏渊.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2):13.
[3]史永江,于燕翔.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23.
[4]杨春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6(2).
[5]冯申,冯云飞,范立国.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及应对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2007,(01)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 云南昆明)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女大学生中的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出。在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情形下,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一、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愿意接纳工科女大学生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少
2010年《中国新闻调查》结果显示:23.6%的女大学生就业时因为性别原因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有过自己成绩明显优于男性却被拒绝的经历的女大学生占16%。20%的女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因为自己是高学历女性而被拒绝的经历。同时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分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
(二)自身对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且过分追求职业稳定
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大多数女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主要考虑工作环境舒适程度、工资待遇高低及是否稳定等。一些女生很难正确定位自己,对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不够重视,一味追求职业的稳定性,而对于自己是否能适合所应聘职位不是很重视,对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较少。
(三)工科女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
多数工科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高分,而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动手能力较差。特别在实验或实习环节认为自己是女生就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不如男生。另外现今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实验能力的锻炼。在招聘时,八成以上企业单位表示现在的女大学眼高手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新聘用的女大学生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在岗培训,成本较高。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了自主经营、公开竞争的良好契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就迫使用人单位把成本作为引进人才的标准。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首要的原则便是花费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在此潜规则下工科女大学生在行业情境中处于巨大的弱势。一方面,工科类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劳动强度相对大的行业,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技能素质。相比女大学生而言,企业往往认为男性更能为企业带来高的效益。
(二)社会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难以突破的壁垒
尽管法律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文化已作为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贤惠温淑、端庄持重、遵守传统、相夫教子。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行为期待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证明,女性在数理化思维方面的才能和潜力不会低于男性,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男性,理工科女大学生只好放弃专业,转行,或者走考研考博,甚至嫁人等“曲线就业”路线。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女大学生自身生理方面原因
女大学生就业后很快就会面临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用人单位需要为女职工购买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即在同等情况下女毕业生将来的工作成本比男毕业生的大。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而且期间工资照发,哺乳期不得从事有碍于母婴健康的工作(含加班点)。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另外,当前妇女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工作时间较短,出于企业自身利润考虑,用人单位选择拒绝女大学生。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性措施
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自身原因。笔者建议从如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工科女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首先,工科女大学生要工科女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能过分盲目追求职业的稳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工科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动手能力,以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敢于直面竞争的现实。最后,工科女大学生们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在自信、自立、自强、自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从学校的角度,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三)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政策引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虽然在现行的择业制度中企业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企业自身特点和效益最大化原则挑选优秀的毕业生。但是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逐必然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大批优秀女性人才的流失。表面上看,企业获取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行为违反了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同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无效率。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在遵从国家平等就业政策的前提下公正的对待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建立一个更好的用人体系、标准和环境,更公平地引进人才,做到就业机会均等。
(四)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应将生育成本社会化。女性肩负着生育这一神圣职责,她们不应因此而在就业中受到歧视。所以,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至少是部分社会化,而不应该全部由雇主承担,更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的包袱。国家应注重从经济价值取向上切实解决问题,将生育成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应完善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已经明确了促进就业的积极政策取向,而且走过了单纯追求利益增长的时代,就业已成为民生之本。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列出可以有年龄、性别、学历等特殊要求的行业、单位或岗位;拟订不同行业企业中男女比例底线;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后果等等。
[参考文献]
[1]谷岩,等.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10).
[2]付宏渊.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2):13.
[3]史永江,于燕翔.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23.
[4]杨春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6(2).
[5]冯申,冯云飞,范立国.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及应对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2007,(01)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