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达课”是“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首次提出的概念。关注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突破学生表达的瓶颈,在表达课上就要激活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以语言的丰富性引领学生,让学生喜欢写,会写作文。
[关键词]表达瓶颈 有效策略 表达课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03
表达课,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课,包括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读写结合课以及具有表达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在“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首次出现了表达课的概念。对表达能力的关注,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表达的难题仍然是阻挡作文教学改革前进步伐的顽固堡垒。表达的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表达的兴趣与需求。学生大都讨厌作文、害怕写作文。二是思路打不开,无法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乱造,导致千人一面。三是语言表达方法欠缺,文章枯燥无味,言之无物。下面是我们对小学生一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情况的调查。
案例:小学作文运用修辞情况(174人)
从表上可以看出,小学作文中都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最低是17.2%,最高竟然达到31.6%!可见学生语言的贫乏。
概而言之,就是学生的作文既缺乏情感,也缺乏思维和语言。如何解决问题,突破这些瓶颈呢?
一、 激活情感,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与需求
为什么要表达?是因为有需求。不仅仅是考试的需求,而且还是生活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因此,要舍得花力气、花时间激活学生的情感。那种干干巴巴的、平淡无味的作文课,除了让学生厌烦之外,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怀特海在其《思维方式》一书中,对人类的思维次序作过如下的概括:“重要性的感受是思维的起点,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感受,所以要表达,而表达又加深了理解,理解之后可能又会萌发新的感受。” 这个重要性,我认为指的就是心理需求。引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关注表达的话题和素材是否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表达类现场课,如《写导游词》《推销从心开始》《写心里话》《情境体验作文》《丰富的音响世界》《劝说》《有趣的动物植物》等,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作文话题。浙江臧学华老师的《写导游词》一课,出示了两份材料:
材料1 1985年,《中国旅游报》评出中国十大旅游名胜,排名前三的是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
材料2 中华小学48班桂林景点资料收集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2是臧老师课前对所执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调查。
由于话题和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都比较高。特别是《写导游词》《推销从心开始》表现得很明显。
(二) 关注表达的目标与内容是否契合学生
写作的动力,来源于表达的需求;需求的产生,来源于目标、内容与表达主体个性、情感的契合性。因此,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从情境、环境中产生的,而学习目标和内容不是教师制定的。例如,《写导游词》一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因为听课的教师大都来自外省,或没有来过桂林,因此需要导游词。这样,既能体现桂林人民的热情好客,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与服务精神。《推销从心开始》一课,从孩子们都喜欢的冰糖葫芦叫卖开始,进行班级“跳蚤市场”活动。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学生就能全情投入,全程参与。
二、 打开思维,找到无穷的素材
学生习作的瓶颈,还在于不知道写什么。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生活体验较少。其实,这是成人的固化思维所导致的。其实,学生的生活体验一点不比成人少,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成人要丰富得多。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错误地把作文难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于是认为写作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种观点和思路已经主导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却没能引导我们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和事,看见的,听见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都很多。刘国正先生说得好:“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收藏的缘故。” 可见,素材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对素材的感悟,缺少对素材使用的意识和方法。
祝新华指出:“学生必须学会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 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其实,不仅确定中心、谋篇布局、大胆想象需要思维,观察、阅读、寻找素材等无不需要思维的引领。因此,打开思维是寻找写作素材,突破写作瓶颈的重要途径和策略。请看宋虓老师的《劝说》教学片断:
(新闻故事引入)
师:在生活当中,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生:乱丢垃圾、踩草地、乱停车和吐痰,看电影吵闹,在公共场所吸烟,同学放学回家不写作业,在学校乱跑打闹。
师:除了你们所说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劝说呢?
生:考试作弊、欺负低年级学生。
师:你伤心难过的时候要不要劝说?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要不要劝说?伤心、生气、难过、骄傲……
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地交流,整理出来的思维发散点达到数十个。每一个发散点,都是可以选择进行劝说的点。学生任意选择其中几个点,就有很多不同的素材。表达的情境、内容、方法就有多种可能性。这样不仅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个性化和多样化表达的问题。
三、百花齐放,以语言的丰富性引领学生
作文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教师都是同一幅面孔、同一种腔调、同一类语言。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作文困难的占41%,不喜欢作文的占37%,觉得作文压力大的占79%,但不喜欢作文课的仅占28%。从数据中看来,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写,可见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学生认为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经历太少,语言积累不够。在导致作文难的原因中,认为生活经历太少的占58.29%,认为缺乏具体指导的占61.99%。可见,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语言,教师缺乏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关键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希望教师教作文的时候怎么做——“轻松愉快一点”占42.77%,“告诉我们更加具体的方法”占64.99%,“和我们一起写”占11.38%。可见,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作文课堂和写作形式,非常希望教师有具体的指导,如,如何寻找素材,如何运用语言等。
在本次观摩活动的表达课例中,教师语言丰富、指导具体的不多,因此大多数课堂仍然处于比较平面的、无趣的状态,缺乏灵动性、流畅感和舒适度。只有少数课例体现出了语言多样性和指导的针对性。例如,《推销从心开始》的吆喝、吟唱,《劝说》的思维发散,《丰富的音响世界》中的脆响、旋律、连奏不同的层次等,虽然还显得单薄,但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据此,我们认为,写作指导既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同时又要敢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让学生有写的内容;还要善于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悟到方法,掌握规律,让学生会写。只有做到 “情动”“思远”“辞发”,作文教学的顽固堡垒才可攻克,这就是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表达瓶颈 有效策略 表达课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03
表达课,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课,包括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读写结合课以及具有表达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在“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首次出现了表达课的概念。对表达能力的关注,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表达的难题仍然是阻挡作文教学改革前进步伐的顽固堡垒。表达的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表达的兴趣与需求。学生大都讨厌作文、害怕写作文。二是思路打不开,无法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乱造,导致千人一面。三是语言表达方法欠缺,文章枯燥无味,言之无物。下面是我们对小学生一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情况的调查。
案例:小学作文运用修辞情况(174人)
从表上可以看出,小学作文中都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最低是17.2%,最高竟然达到31.6%!可见学生语言的贫乏。
概而言之,就是学生的作文既缺乏情感,也缺乏思维和语言。如何解决问题,突破这些瓶颈呢?
一、 激活情感,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与需求
为什么要表达?是因为有需求。不仅仅是考试的需求,而且还是生活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因此,要舍得花力气、花时间激活学生的情感。那种干干巴巴的、平淡无味的作文课,除了让学生厌烦之外,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怀特海在其《思维方式》一书中,对人类的思维次序作过如下的概括:“重要性的感受是思维的起点,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感受,所以要表达,而表达又加深了理解,理解之后可能又会萌发新的感受。” 这个重要性,我认为指的就是心理需求。引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关注表达的话题和素材是否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表达类现场课,如《写导游词》《推销从心开始》《写心里话》《情境体验作文》《丰富的音响世界》《劝说》《有趣的动物植物》等,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作文话题。浙江臧学华老师的《写导游词》一课,出示了两份材料:
材料1 1985年,《中国旅游报》评出中国十大旅游名胜,排名前三的是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
材料2 中华小学48班桂林景点资料收集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2是臧老师课前对所执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调查。
由于话题和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都比较高。特别是《写导游词》《推销从心开始》表现得很明显。
(二) 关注表达的目标与内容是否契合学生
写作的动力,来源于表达的需求;需求的产生,来源于目标、内容与表达主体个性、情感的契合性。因此,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从情境、环境中产生的,而学习目标和内容不是教师制定的。例如,《写导游词》一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因为听课的教师大都来自外省,或没有来过桂林,因此需要导游词。这样,既能体现桂林人民的热情好客,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与服务精神。《推销从心开始》一课,从孩子们都喜欢的冰糖葫芦叫卖开始,进行班级“跳蚤市场”活动。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学生就能全情投入,全程参与。
二、 打开思维,找到无穷的素材
学生习作的瓶颈,还在于不知道写什么。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生活体验较少。其实,这是成人的固化思维所导致的。其实,学生的生活体验一点不比成人少,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成人要丰富得多。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错误地把作文难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于是认为写作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种观点和思路已经主导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却没能引导我们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和事,看见的,听见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都很多。刘国正先生说得好:“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收藏的缘故。” 可见,素材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对素材的感悟,缺少对素材使用的意识和方法。
祝新华指出:“学生必须学会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 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其实,不仅确定中心、谋篇布局、大胆想象需要思维,观察、阅读、寻找素材等无不需要思维的引领。因此,打开思维是寻找写作素材,突破写作瓶颈的重要途径和策略。请看宋虓老师的《劝说》教学片断:
(新闻故事引入)
师:在生活当中,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生:乱丢垃圾、踩草地、乱停车和吐痰,看电影吵闹,在公共场所吸烟,同学放学回家不写作业,在学校乱跑打闹。
师:除了你们所说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劝说呢?
生:考试作弊、欺负低年级学生。
师:你伤心难过的时候要不要劝说?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要不要劝说?伤心、生气、难过、骄傲……
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地交流,整理出来的思维发散点达到数十个。每一个发散点,都是可以选择进行劝说的点。学生任意选择其中几个点,就有很多不同的素材。表达的情境、内容、方法就有多种可能性。这样不仅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个性化和多样化表达的问题。
三、百花齐放,以语言的丰富性引领学生
作文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教师都是同一幅面孔、同一种腔调、同一类语言。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作文困难的占41%,不喜欢作文的占37%,觉得作文压力大的占79%,但不喜欢作文课的仅占28%。从数据中看来,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写,可见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学生认为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经历太少,语言积累不够。在导致作文难的原因中,认为生活经历太少的占58.29%,认为缺乏具体指导的占61.99%。可见,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语言,教师缺乏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关键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希望教师教作文的时候怎么做——“轻松愉快一点”占42.77%,“告诉我们更加具体的方法”占64.99%,“和我们一起写”占11.38%。可见,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作文课堂和写作形式,非常希望教师有具体的指导,如,如何寻找素材,如何运用语言等。
在本次观摩活动的表达课例中,教师语言丰富、指导具体的不多,因此大多数课堂仍然处于比较平面的、无趣的状态,缺乏灵动性、流畅感和舒适度。只有少数课例体现出了语言多样性和指导的针对性。例如,《推销从心开始》的吆喝、吟唱,《劝说》的思维发散,《丰富的音响世界》中的脆响、旋律、连奏不同的层次等,虽然还显得单薄,但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据此,我们认为,写作指导既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同时又要敢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让学生有写的内容;还要善于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悟到方法,掌握规律,让学生会写。只有做到 “情动”“思远”“辞发”,作文教学的顽固堡垒才可攻克,这就是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