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重新科技应用五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教学观念 学习方式 多媒体应用
1 立足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學习的习惯就难以形成。我们要更新如“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传统过时的观念。有些观念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使命力,但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可继续发挥作用。“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2 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3 突破传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种观点认为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不需要落实“双基”。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新课改依然需要“授鱼”,只是“授鱼”的方法需要更灵活,更多地调动“授鱼者”接受知识的积极性。新课改不是不要“双基”,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审视“双基”。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授鱼”与“授渔”的关系,如何纠正不重视“双基”和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这正是我们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需正视和探索的问题。
4 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存款储蓄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的经济现象?以及人们为什么把钱存人银行?”这旨在让学生掌握存款储蓄的特点、目的和利国利民的作用,它侧重于知识。第二目的第四个探究性学习提出“股票和债券在功能、性质、偿还方式方面有何异同?”这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比较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再通过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知识的全面积累,了解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的共性与各自的特点,深化对投资选择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为某人50万元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方案,将投资的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设计、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叙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教学观念 学习方式 多媒体应用
1 立足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學习的习惯就难以形成。我们要更新如“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传统过时的观念。有些观念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使命力,但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可继续发挥作用。“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2 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3 突破传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种观点认为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不需要落实“双基”。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新课改依然需要“授鱼”,只是“授鱼”的方法需要更灵活,更多地调动“授鱼者”接受知识的积极性。新课改不是不要“双基”,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审视“双基”。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授鱼”与“授渔”的关系,如何纠正不重视“双基”和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这正是我们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需正视和探索的问题。
4 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存款储蓄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的经济现象?以及人们为什么把钱存人银行?”这旨在让学生掌握存款储蓄的特点、目的和利国利民的作用,它侧重于知识。第二目的第四个探究性学习提出“股票和债券在功能、性质、偿还方式方面有何异同?”这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比较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再通过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知识的全面积累,了解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的共性与各自的特点,深化对投资选择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为某人50万元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方案,将投资的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设计、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叙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