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新高考”的提出就是一项重大方针,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多元性录取,对学生高考成绩和高中课业成绩综合评价机制,也在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只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为常项,而其他科目作为选项,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将学生的高中生涯和大学生涯拉得更近了,也意味着学生在高中生涯阶段就要思考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倾向。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
引言:近年来,在“新高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省份改变了高考制度,这种制度改革看起来是对学生的减负,但事实上对学生的要求变得更高,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有自己的合理生涯规划,而不是在高考结束选择学校阶段才开始规划,这是社会对人才有更强要求的必经过程,学生及早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也会更有利于融入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远见,才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应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
一、教师从心理教育展开,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在高中又要学习知识,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际上心理负担是加重了的,这是无奈的也是必经的,是社会的发展所必经的,让合适的人才去到合适的专业,进而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卓越贡献,但学生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未及时开展教导,学生长期大量压力倍增,极有可能造成厌学情绪或者偏科现象。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说明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只是根据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而明确方向,让学生们在人生道理上少走弯路,避免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具备的关键能力及优秀品格,选择可以适应终身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给他们增加负担。教师的心理教育应分布在高中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引导学生养成优秀品格、磨砺专业技能、有目的性开发知识潜能、加强合作参与等能力,常开展学生气质测试与心理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哪一类的性格,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散,不能让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二、持续加强学生的自我分析,让学生更清晰了解自己[1]
可以根据三年时间的不同细分,高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自我个性与兴趣,从兴趣出发,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二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本质,了解某一学科和自己的兴趣是否挂钩,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高三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目標意识,所谓的目标意识,就是具体的职业规划,将来投入社会的具体归属,首先要认清目标,学校和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明白各类高校的相关专业,专业所教授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让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择,针对这一点,后文会更加详细说明。
三、教师开展学科实践,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号入座
当前高中的教学,本质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对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字课本上,知识技能无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对接,有多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不清楚”、“听从家长安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无法对号入座,因此,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学科的实际运用,而学科的运用就是简略的今后生活,这会让学生的选择与规划更具体。另外,以前的应试教育是学生学习课程,然后根据优秀的科目去相应的学校,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是先确定自己的兴趣,再选择合适的学校与目标专业,再根据目标规划学业,教师应认识到其中的差异性。
四、对学生充分介绍高校与专业,制定不同类别的主题班会
如果说前三点是贯彻在高中各阶段,那么最后一点应该是在高中生涯后半阶段,为避免对学生造成更多压力,前半阶段只粗略一提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了合适的定位,在此之后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讲解不同学校与专业的优劣,让学生的选择面更广泛,同时,开展不同类别的主题班会,模拟学生的选择。
例如,开展“选择数学,你真的确定了么”班会,让学生依托数学学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畅想在进入社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如要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场景就是学校,要设置教学课业,要照顾到数百学生的学习,你是否有足够耐心、仁爱心和责任心?是否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要成为一名数学研究者,你又是否能应对钻研数学的枯燥与乏味?包括未来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否有时间陪伴家人,工作环境是否能接受等,让学生对真实社会与工作环境进行畅想,结合自身实际出发,考虑到自身在数学领域的基础是否薄弱、表达能力是否欠缺、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就业环境与时间能否满足需求等各方面考虑,引导学生完成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五、结束语
在新高考形势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在不对学生加重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和学科认知,才能制定出更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永辉,庞月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才智,2018(31):155.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
引言:近年来,在“新高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省份改变了高考制度,这种制度改革看起来是对学生的减负,但事实上对学生的要求变得更高,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有自己的合理生涯规划,而不是在高考结束选择学校阶段才开始规划,这是社会对人才有更强要求的必经过程,学生及早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也会更有利于融入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远见,才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应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
一、教师从心理教育展开,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在高中又要学习知识,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际上心理负担是加重了的,这是无奈的也是必经的,是社会的发展所必经的,让合适的人才去到合适的专业,进而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卓越贡献,但学生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未及时开展教导,学生长期大量压力倍增,极有可能造成厌学情绪或者偏科现象。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说明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只是根据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而明确方向,让学生们在人生道理上少走弯路,避免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具备的关键能力及优秀品格,选择可以适应终身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给他们增加负担。教师的心理教育应分布在高中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引导学生养成优秀品格、磨砺专业技能、有目的性开发知识潜能、加强合作参与等能力,常开展学生气质测试与心理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哪一类的性格,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散,不能让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二、持续加强学生的自我分析,让学生更清晰了解自己[1]
可以根据三年时间的不同细分,高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自我个性与兴趣,从兴趣出发,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二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本质,了解某一学科和自己的兴趣是否挂钩,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高三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目標意识,所谓的目标意识,就是具体的职业规划,将来投入社会的具体归属,首先要认清目标,学校和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明白各类高校的相关专业,专业所教授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让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择,针对这一点,后文会更加详细说明。
三、教师开展学科实践,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号入座
当前高中的教学,本质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对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字课本上,知识技能无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对接,有多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不清楚”、“听从家长安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无法对号入座,因此,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学科的实际运用,而学科的运用就是简略的今后生活,这会让学生的选择与规划更具体。另外,以前的应试教育是学生学习课程,然后根据优秀的科目去相应的学校,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是先确定自己的兴趣,再选择合适的学校与目标专业,再根据目标规划学业,教师应认识到其中的差异性。
四、对学生充分介绍高校与专业,制定不同类别的主题班会
如果说前三点是贯彻在高中各阶段,那么最后一点应该是在高中生涯后半阶段,为避免对学生造成更多压力,前半阶段只粗略一提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了合适的定位,在此之后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讲解不同学校与专业的优劣,让学生的选择面更广泛,同时,开展不同类别的主题班会,模拟学生的选择。
例如,开展“选择数学,你真的确定了么”班会,让学生依托数学学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畅想在进入社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如要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场景就是学校,要设置教学课业,要照顾到数百学生的学习,你是否有足够耐心、仁爱心和责任心?是否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要成为一名数学研究者,你又是否能应对钻研数学的枯燥与乏味?包括未来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否有时间陪伴家人,工作环境是否能接受等,让学生对真实社会与工作环境进行畅想,结合自身实际出发,考虑到自身在数学领域的基础是否薄弱、表达能力是否欠缺、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就业环境与时间能否满足需求等各方面考虑,引导学生完成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五、结束语
在新高考形势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在不对学生加重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和学科认知,才能制定出更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永辉,庞月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才智,2018(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