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王119区块开发状况及潜力进行分析,找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及经济效益评价。
关键词: 区块开发状况;水驱效果;注采调整;
【分类号】:TE357.6
1.概况
地质概况
王斜119地区位于王家岗油田东部,北临广利油田,东接八面河油田,构造位置位于八面河断裂带西北部。自98年8月,在王斜119井上试油沙四段获高产后,先后沿断层屋脊一线的砂体有利部位滚动开发了王119—斜1等五口井,初期均获高产。
2.开发简况
该区块从98年投产,由于开发时间短,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1、区块开发试采期(98年9月至99年6月)
探井王119井发现该区块,98年9月投产进行试采,并进行产能建设准备工作,该井初期自喷,日产油29t,不含水,自喷期4个月,累油8237噸。到99年6月已停喷下泵生产,日液62.1t,日产59t,含水5%,动液面516m,这一阶段区块累油8237吨,累水461吨。
2.2、区块全面投入开发,产量快速上升期(99年7月至2000年7月)
王119断块属于中渗透储层,构造简单。从99年7月区块陆续投产5口新井,鉴于区块产能高,迫于产量压力,有3口新井以电泵投产。区块日产油最高达到239.2t,含水38%,平均动液面625m,阶段折算采油速度达到12.6%,远高于同类型油藏3~5%的平均水平。
由于区块含油面积窄小,加上电泵提液,导致边水突进,油井含水迅速上升,这一阶段区块综合含水由提液前的2.9%上升到73.5%,阶段含水上升率达到47.5%。到阶段末,区块总井6口,日液水平262.1t,日油水平73.2t,综合含水72.1%,平均动液面测不出,累计采油6.4372万吨,累水5.1286万吨,采出程度13.8%。这一阶段是区块开发的主要阶段,阶段采油量占区块累产油的69.8%。
2.3、注水开发期(2000年8月至目前)
采取电泵提液后,能量不足的矛盾表现的极为突出,从2000年5月开始油井的动液面基本测不出,区块地层压力8.9Mpa,地层压降高达16.5MPa,必须实施注水开发。
从2000年8月王斜119、王119斜1井转注,日注水345方,月注采比为1.4。到2003年10月,因水井动停,油井供液状况持续变差,日产液明显降低,地层压降高达16Mpa。如王119-斜2井日液由停注前的12吨/天,下降到目前的5.4吨/天,电泵井王119-斜3因供液不足无法开井,动液面测不出。
自停注后,地层能量的补充极为迫切,恢复并加强注水势在必行。从2004年5月起,我们加大恢复水井注水工作(对王119-斜1补孔分层,王119井恢复注水,同时对王119-斜3每隔1周测液面恢复一次,观察能量情况),但由于油藏主力小层渗透性差,区块注水井点少、井况差,水井注水效果不明显。
到2004年6月,区块总油井3口,开2口,日液水平10.8t,日油水平1.2t,综合含水88.9%;水井2口,开1口,日注36m3,区块累采油8.8万吨,累采水19.4689万立方米,累计注采比0.77,采油速度0.1%,采出程度13.27%。
3.区块开发状况分析
3.1水驱效果分析
区块有水井2口,目前开井1口,待大修1口,从区块油井受效较差,水驱效果不理想。
注水不见效原因分析:
3.1.1注水井点少,水井负担重
如王119斜1井对应3口油井,相对负担较大,且部分注水层段位于水体区,注水有效性减弱。
3.1.2区块小层较多,层间干扰严重,潜力层作用无法发挥
区块水井均无测吸资料,且一直笼统注水,油藏纵向层间非均质性也影响到潜力层的发挥。
3.2采收率分析
目前区块标定为35%,从井网及注水开发的效果来看,该值偏高。经测算平均值28.4%作为区块井网完善情况下的水驱采收率,那么区块可采储量为18.83万吨。
4.区块潜力分析
4.1纵向上分布
通过对各小层的储层、井网、水驱等不同状况分析后,对分小层剩余可采储量进行计算:
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4万吨的为沙四35、41、42 3个小层,为6.5万吨,占区块剩余可采储量的65%,
剩余可采储量大于0.8万吨的有34、36、43 3个小层,为2.77万吨,占区块的27.7%;
小于0.3万吨为31、32、33 3个小层,剩余可采储量0.77万吨,仅占7.7%。
4.2平面上分布
通过做含水分级图,开采现状图可以看出,平面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于构造的高部位、井间滞留区及无井控制区域,如沙四35小层王119斜1井西南。
5.存在问题
5.1、地层压降大,油井供液能力差。
区块目前地层压力8.7MPa,地层压降高达16.28MPa。到2004年6月平均单井(平均泵深1919米)日液能力5.4吨,动液面测不出,平均泵效只有19.2%。
5.2、注水井点少,水井井况差。
从注采井网看,注水井点较少,区块水井2口,开1口。油井均为单向受效,水驱效果差。同时王119-斜1井井下落物急需大修恢复注水。
5.3、层间、平面动用状况不均衡。
油井多层合采,水井笼统注水,层间干扰严重,小层动用状况不一,采出程度最大为18.5%,最小仅为0.8%。
6.下步调整意见
6.1原则
6.1.1加强区块注水,恢复地层能量。
6.1.2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储量。
6.1.3一套层系开发,以主力砂体注采完善为主,兼顾非主力砂体。
根据断块目前生产状况,我们设计了两套方案,同时建议地质所对区块的构造及储层加强认识:
6.2方案一:在現有井网的基础上开展注采调整
恢复注水,强化分层
6.2.1水井王119-斜1大修后恢复注水,同时对2口水井测吸,了解各层的吸水状况;
6.2.2油井王119-斜3压裂,预增油10t/d、王119–斜5测C/O,了解各层储量动用状况,王119-斜2、-斜5井恢复能量后单井日增油4t/d。
在取得储层动用状况认识后,可针对潜力层做工作,减少开发中的层间干扰,补充能量,增加储量动用。同时要求王119-斜5,王119-斜3作为固定井点测压,每半年一次。
6.3方案二:根据剩余油分布、能量状况,开展综合调整
6.3.1针对储量控制差的王119斜1井,西南高部位打新井一口。目的层沙四35、36、41 ;
6.3.2在王119-斜5东部,部署新油井,目的层沙四35 、 41;
6.3.3转注王119斜2增加水驱方向、补充地层能量;
6.3.4转注王119-斜3井,增加水驱方向,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综合调整实施后,从井网上看,王119断块的井点部署为大井距,小排距,实现了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这么一个开发井网。
调整后区块油井单井控制地质储量15.5万吨,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73万吨,开油井3口,日油能力30t,综合含水80.0%,采油速度1.9%,水驱动用程度由56.2%提高到92.0%。
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及经济效益评价。
关键词: 区块开发状况;水驱效果;注采调整;
【分类号】:TE357.6
1.概况
地质概况
王斜119地区位于王家岗油田东部,北临广利油田,东接八面河油田,构造位置位于八面河断裂带西北部。自98年8月,在王斜119井上试油沙四段获高产后,先后沿断层屋脊一线的砂体有利部位滚动开发了王119—斜1等五口井,初期均获高产。
2.开发简况
该区块从98年投产,由于开发时间短,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1、区块开发试采期(98年9月至99年6月)
探井王119井发现该区块,98年9月投产进行试采,并进行产能建设准备工作,该井初期自喷,日产油29t,不含水,自喷期4个月,累油8237噸。到99年6月已停喷下泵生产,日液62.1t,日产59t,含水5%,动液面516m,这一阶段区块累油8237吨,累水461吨。
2.2、区块全面投入开发,产量快速上升期(99年7月至2000年7月)
王119断块属于中渗透储层,构造简单。从99年7月区块陆续投产5口新井,鉴于区块产能高,迫于产量压力,有3口新井以电泵投产。区块日产油最高达到239.2t,含水38%,平均动液面625m,阶段折算采油速度达到12.6%,远高于同类型油藏3~5%的平均水平。
由于区块含油面积窄小,加上电泵提液,导致边水突进,油井含水迅速上升,这一阶段区块综合含水由提液前的2.9%上升到73.5%,阶段含水上升率达到47.5%。到阶段末,区块总井6口,日液水平262.1t,日油水平73.2t,综合含水72.1%,平均动液面测不出,累计采油6.4372万吨,累水5.1286万吨,采出程度13.8%。这一阶段是区块开发的主要阶段,阶段采油量占区块累产油的69.8%。
2.3、注水开发期(2000年8月至目前)
采取电泵提液后,能量不足的矛盾表现的极为突出,从2000年5月开始油井的动液面基本测不出,区块地层压力8.9Mpa,地层压降高达16.5MPa,必须实施注水开发。
从2000年8月王斜119、王119斜1井转注,日注水345方,月注采比为1.4。到2003年10月,因水井动停,油井供液状况持续变差,日产液明显降低,地层压降高达16Mpa。如王119-斜2井日液由停注前的12吨/天,下降到目前的5.4吨/天,电泵井王119-斜3因供液不足无法开井,动液面测不出。
自停注后,地层能量的补充极为迫切,恢复并加强注水势在必行。从2004年5月起,我们加大恢复水井注水工作(对王119-斜1补孔分层,王119井恢复注水,同时对王119-斜3每隔1周测液面恢复一次,观察能量情况),但由于油藏主力小层渗透性差,区块注水井点少、井况差,水井注水效果不明显。
到2004年6月,区块总油井3口,开2口,日液水平10.8t,日油水平1.2t,综合含水88.9%;水井2口,开1口,日注36m3,区块累采油8.8万吨,累采水19.4689万立方米,累计注采比0.77,采油速度0.1%,采出程度13.27%。
3.区块开发状况分析
3.1水驱效果分析
区块有水井2口,目前开井1口,待大修1口,从区块油井受效较差,水驱效果不理想。
注水不见效原因分析:
3.1.1注水井点少,水井负担重
如王119斜1井对应3口油井,相对负担较大,且部分注水层段位于水体区,注水有效性减弱。
3.1.2区块小层较多,层间干扰严重,潜力层作用无法发挥
区块水井均无测吸资料,且一直笼统注水,油藏纵向层间非均质性也影响到潜力层的发挥。
3.2采收率分析
目前区块标定为35%,从井网及注水开发的效果来看,该值偏高。经测算平均值28.4%作为区块井网完善情况下的水驱采收率,那么区块可采储量为18.83万吨。
4.区块潜力分析
4.1纵向上分布
通过对各小层的储层、井网、水驱等不同状况分析后,对分小层剩余可采储量进行计算:
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4万吨的为沙四35、41、42 3个小层,为6.5万吨,占区块剩余可采储量的65%,
剩余可采储量大于0.8万吨的有34、36、43 3个小层,为2.77万吨,占区块的27.7%;
小于0.3万吨为31、32、33 3个小层,剩余可采储量0.77万吨,仅占7.7%。
4.2平面上分布
通过做含水分级图,开采现状图可以看出,平面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于构造的高部位、井间滞留区及无井控制区域,如沙四35小层王119斜1井西南。
5.存在问题
5.1、地层压降大,油井供液能力差。
区块目前地层压力8.7MPa,地层压降高达16.28MPa。到2004年6月平均单井(平均泵深1919米)日液能力5.4吨,动液面测不出,平均泵效只有19.2%。
5.2、注水井点少,水井井况差。
从注采井网看,注水井点较少,区块水井2口,开1口。油井均为单向受效,水驱效果差。同时王119-斜1井井下落物急需大修恢复注水。
5.3、层间、平面动用状况不均衡。
油井多层合采,水井笼统注水,层间干扰严重,小层动用状况不一,采出程度最大为18.5%,最小仅为0.8%。
6.下步调整意见
6.1原则
6.1.1加强区块注水,恢复地层能量。
6.1.2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储量。
6.1.3一套层系开发,以主力砂体注采完善为主,兼顾非主力砂体。
根据断块目前生产状况,我们设计了两套方案,同时建议地质所对区块的构造及储层加强认识:
6.2方案一:在現有井网的基础上开展注采调整
恢复注水,强化分层
6.2.1水井王119-斜1大修后恢复注水,同时对2口水井测吸,了解各层的吸水状况;
6.2.2油井王119-斜3压裂,预增油10t/d、王119–斜5测C/O,了解各层储量动用状况,王119-斜2、-斜5井恢复能量后单井日增油4t/d。
在取得储层动用状况认识后,可针对潜力层做工作,减少开发中的层间干扰,补充能量,增加储量动用。同时要求王119-斜5,王119-斜3作为固定井点测压,每半年一次。
6.3方案二:根据剩余油分布、能量状况,开展综合调整
6.3.1针对储量控制差的王119斜1井,西南高部位打新井一口。目的层沙四35、36、41 ;
6.3.2在王119-斜5东部,部署新油井,目的层沙四35 、 41;
6.3.3转注王119斜2增加水驱方向、补充地层能量;
6.3.4转注王119-斜3井,增加水驱方向,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综合调整实施后,从井网上看,王119断块的井点部署为大井距,小排距,实现了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这么一个开发井网。
调整后区块油井单井控制地质储量15.5万吨,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1.73万吨,开油井3口,日油能力30t,综合含水80.0%,采油速度1.9%,水驱动用程度由56.2%提高到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