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推进儿童阅读实验组的基地学校,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立项的《儿童文学在校园的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经过数年研究,摸索出了“从兴趣入手、以情感人、提高效能、彰显特色”等一套较为成功的阅读策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关键词 小学生 经典 儿童文学 阅读
回顾我们的研究历程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趣引路,走近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孩子要读课外书,究竟读什么书好?孩子不知道,家长也无所适从,教师也很迷茫。在研究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进行选择适合开展课外阅读的经典儿童读物。课题组成员以满腔热情,便摸索着开始行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童话一类的书颇有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走进更广泛的儿童经典读物领域。
为此,我们从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把每周一中午12:30至12:50定为学校“听老师讲图画书故事”的时间。校阅读推进组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的经典故事;孩子们从听娓娓动听的讲述那一刻起,爱上了《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女儿的故事》……一系列贴近孩子生活的文学作品。此外,老师们还结合语文教材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如教学《丑小鸭》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教学《武松打虎》之后,推荐罗贯中的《水浒传》;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并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第二阶段: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进入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我们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试图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创编童话、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学到的本领。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阅读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作品的阅读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读故事上,而是发展为反复阅读,反复品味,不断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专注阅读的身影。
用“爱不释手”来描述孩子读书的样子,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从喜欢书到爱读书,是孩子对儿童文学感情的细微变化。孩子们遨游在经典儿童文学殿堂,享受着他儿童时代最为幸福的时光。
第三阶段:明确目标,提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效能。
尽管儿童文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我们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还是不能发挥其优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研究如何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把儿童文学阅读课与语文教学挂起钩来,让阅读的效能最大化。
为此,我们开始尝试研究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尝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积累、品味好词佳句,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文学技巧,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吸收书中的营养,并运用到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读写的成果。
第四阶段:建立制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化。
随着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也遇到了深化的瓶颈,好像再也无法有新的突破。经向专家请教、学习先进理念和反复实践,我们发现我们的经典阅读推广尚未形成制度,尚未课程化,时间久了,自然会流于形式,停滞不前。校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老师最终达成共识:大华二小要保持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特色,长期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实行阅读课程化,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虽然学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努力开始课程化研究。我们首先请课题组各年级针对所教年级教材进行罗列整理,确立课内阅读课教学内容,随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程度、兴趣集中点选编课外阅读课教材。有了自编教材,我们完成了课程化的第一步。紧接着面临的就是授课教师本身文学功底、授课形式、课型研究的问题。为此,学校不仅请来了儿童文学作家、教育科研专家、领导给全体语文老师作专题讲座,还派出其中的骨干老师去外校、外区、外省学习。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师资的培训,优化了阅读课教学,迈出了课程化的第一步。
第五阶段:深入研讨,在“有效表达”上彰显学校特色。
当校园的儿童文学阅读开展起来后,就要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让儿童文学阅读的效益最大化。
儿童文学的语言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富有风趣幽默特色,富有想像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这些优美句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最佳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运用。实践中,我们感到可通过写读后感、排演、诵读比赛、讲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作家长期观察体验生活,用语言经过精心刻画塑造出来的,特别值得孩子们好好地学习。多读些好作品,对他们作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典作品中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丰富,这是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最大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运用书中的优美儿童文学语言,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如有一次,三年级学生阅读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师趁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借助图画学习作者的讲述方式,说说老鼠一家是用这些布料碎片干什么的。结果同学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段,连老师也不敢相信是学生写出来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创作活动。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再创作的活动规范化、常规化。学生在再创作的系列活动中,不仅创作热情高涨,同时还学会了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架设了桥梁。
关键词 小学生 经典 儿童文学 阅读
回顾我们的研究历程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趣引路,走近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孩子要读课外书,究竟读什么书好?孩子不知道,家长也无所适从,教师也很迷茫。在研究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进行选择适合开展课外阅读的经典儿童读物。课题组成员以满腔热情,便摸索着开始行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童话一类的书颇有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走进更广泛的儿童经典读物领域。
为此,我们从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把每周一中午12:30至12:50定为学校“听老师讲图画书故事”的时间。校阅读推进组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的经典故事;孩子们从听娓娓动听的讲述那一刻起,爱上了《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女儿的故事》……一系列贴近孩子生活的文学作品。此外,老师们还结合语文教材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如教学《丑小鸭》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教学《武松打虎》之后,推荐罗贯中的《水浒传》;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并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第二阶段: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进入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我们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试图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创编童话、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学到的本领。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阅读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作品的阅读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读故事上,而是发展为反复阅读,反复品味,不断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专注阅读的身影。
用“爱不释手”来描述孩子读书的样子,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从喜欢书到爱读书,是孩子对儿童文学感情的细微变化。孩子们遨游在经典儿童文学殿堂,享受着他儿童时代最为幸福的时光。
第三阶段:明确目标,提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效能。
尽管儿童文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我们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还是不能发挥其优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研究如何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把儿童文学阅读课与语文教学挂起钩来,让阅读的效能最大化。
为此,我们开始尝试研究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尝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积累、品味好词佳句,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文学技巧,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吸收书中的营养,并运用到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读写的成果。
第四阶段:建立制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化。
随着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也遇到了深化的瓶颈,好像再也无法有新的突破。经向专家请教、学习先进理念和反复实践,我们发现我们的经典阅读推广尚未形成制度,尚未课程化,时间久了,自然会流于形式,停滞不前。校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老师最终达成共识:大华二小要保持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特色,长期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实行阅读课程化,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虽然学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努力开始课程化研究。我们首先请课题组各年级针对所教年级教材进行罗列整理,确立课内阅读课教学内容,随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程度、兴趣集中点选编课外阅读课教材。有了自编教材,我们完成了课程化的第一步。紧接着面临的就是授课教师本身文学功底、授课形式、课型研究的问题。为此,学校不仅请来了儿童文学作家、教育科研专家、领导给全体语文老师作专题讲座,还派出其中的骨干老师去外校、外区、外省学习。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师资的培训,优化了阅读课教学,迈出了课程化的第一步。
第五阶段:深入研讨,在“有效表达”上彰显学校特色。
当校园的儿童文学阅读开展起来后,就要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让儿童文学阅读的效益最大化。
儿童文学的语言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富有风趣幽默特色,富有想像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这些优美句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最佳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运用。实践中,我们感到可通过写读后感、排演、诵读比赛、讲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作家长期观察体验生活,用语言经过精心刻画塑造出来的,特别值得孩子们好好地学习。多读些好作品,对他们作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典作品中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丰富,这是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最大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运用书中的优美儿童文学语言,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如有一次,三年级学生阅读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师趁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借助图画学习作者的讲述方式,说说老鼠一家是用这些布料碎片干什么的。结果同学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段,连老师也不敢相信是学生写出来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创作活动。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再创作的活动规范化、常规化。学生在再创作的系列活动中,不仅创作热情高涨,同时还学会了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架设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