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与以巴西为主的葡萄牙语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就业市场对葡萄牙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葡萄牙语专业,但是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本就存在巨大不同,而这一点则在葡萄牙语这样的小语种类专业上表现得更明显。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在葡萄牙语课程设置上面临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 葡萄牙语 高职高专 课程设置
葡萄牙语是世界第五大语言,使用人数众多且分布广泛,目前共有八个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分别是: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东帝汶、几内亚比绍和圣多美普林西比。同时,葡萄牙语也是中国澳门官方语言之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市场对葡萄牙语人才的需求量以日剧增,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葡萄牙语专业,但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高专院校此前并没有丰富的小语种教学经验,自身的教学效果受到师资力量和学生个人水平等的多方面限制,一道难题摆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面前,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葡语教学发展道路呢?如何才能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葡语人才?如何将实践与葡语教学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凸显自身应用实践型的特色?仅仅做到对本科院校的模仿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
一、高职高专院校中葡萄牙语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1.课程的组织构成。
课程的组织构成首先取决于该学科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因为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课程也有很大不同。但是由于小语种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状况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葡萄牙语专业的课程组织构成都不科学、不严谨。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本科院校亦步亦趋,只要别人开设了什么课程,不顾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一律照搬,如口译课、文学课、葡语诗词鉴赏课等,全部囊括在内,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适得其反。另一些院校则完全搞一刀切,凡是不能直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课程,全部删去。只在乎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精神层面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极大地限制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2.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葡萄牙语教材,大多学校的选择无非两种:选用本科教材或者老师及外教自编教材。专业、适合的葡语教材的缺乏可以说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葡萄牙语教学方面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比较保守的院校一般直接选用本科教材教学,但是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本就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直接照搬本科教材在短期内看,确实省心省力,但实际上,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拔苗助长、欲速不达的后果。并不是越高深复杂的教材就越好,最接近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能让其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教材才是最好的。还有个别院校选择自编教材,即使忽略任课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参差不齐,这样的教材也太过随意和盲目,带有过于浓重的教师个人特色,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广泛。
3.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
因为国内葡萄牙语专业自身的发展本就较晚,所以葡语教师的从业人数较少,而且这些老师大多不是来自师范类院校,没有接受过正规而长期的师范培训。所以他们的教学往往是对自己大学时期的老师教学方式的单纯模仿。但是根据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看,本科院校课堂的讲授教学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
在这里,学生需要更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场教学活动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学到多少,而不是老师教授多少。老师讲得再多再深入,但学生没有接收转化,变为己用,都是无用的。
二、现实问题下引发的思考
1.科学合理分配,选择适应学生原有学习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葡语专业的课程组织构成既不能单纯照搬本科院校,又不能只着眼于就业率,过于功利地搞一刀切。课程的组织构成、开设时间及课时分配都应该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目标,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适应学生的学习速度。
例如口译课和文学课。口译课,首先一个问题,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口译课到底要不要开?我个人的看法,口译课还是应该开设的,毕竟从本质上讲,口译课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口译原则和方法,让学员通过培训,从而具备口译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这里的“条件”指的是语言(外文和中文)的基本功和口头表达能力,“素质”则不仅包含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应变力,还指学生应该具备广阔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专业的职业精神、道德操守。
从教学目标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尽管高职高专学生受限于原有知识水平,再加上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可能无法实现如此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但是口译课作为培养运用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还是应该开设。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对于教学目标可以做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降低原先的要求。如“介绍口译原则和方法,让学员通过以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在搜集信息、逻辑思考、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目标调整的前提下,课时分配要做相应的改变。既然该门课程已经从要求学生掌握某些能力调整为以介绍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升,那么总课时就可以少一些,选择开课一学期,每周以2课时为宜。
同样,课程的具体开课时间也比较重要,特别是口译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如果过早开设,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其能力还无法跟上口译课的节奏,学生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开始厌学。
文学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葡萄牙的著名文学作品,从而了解葡国一些主流的文学流派,代表诗人的写作风格等。由于高职高专是三年制教学,要求一个学生在三年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全新的语言,具备简单日常沟通的能力,在课时如此有限宝贵的情况下,文学课显然就不太适宜开设。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依然是重要的,可以在日常精读课中穿插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讲解,并且做到以品评、赏析为主,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交流。
2.本科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贴近学生水平,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目前,国内确实没有专业葡语教材是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无奈现实下,我们只能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从本科教材中遴选出适合他们的内容,再结合市场需求,补充一些学生需要的其他类的专业词汇、句型等。要确保涵盖面广泛,难度适中,让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学校扩展国际交流,教师提升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形式。
发展外语类专业,一定要贴近母语国家,与母语国院校多交流多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情境。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支持推动教师的科研活动,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前多思考,在课堂上多尝试,推出新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三、结语
目前,国内高职高专的葡萄牙语专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也有许多不足,我们应以教学为核心,学生为根本,按照实际情况和现实规律,深入调研,不多探索,找到真正适合葡萄牙语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道路,走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爱钗.口译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福建教育學院学报,2005.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关键词: 葡萄牙语 高职高专 课程设置
葡萄牙语是世界第五大语言,使用人数众多且分布广泛,目前共有八个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分别是: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东帝汶、几内亚比绍和圣多美普林西比。同时,葡萄牙语也是中国澳门官方语言之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市场对葡萄牙语人才的需求量以日剧增,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葡萄牙语专业,但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高专院校此前并没有丰富的小语种教学经验,自身的教学效果受到师资力量和学生个人水平等的多方面限制,一道难题摆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面前,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葡语教学发展道路呢?如何才能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葡语人才?如何将实践与葡语教学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凸显自身应用实践型的特色?仅仅做到对本科院校的模仿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
一、高职高专院校中葡萄牙语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1.课程的组织构成。
课程的组织构成首先取决于该学科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因为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课程也有很大不同。但是由于小语种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状况下,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葡萄牙语专业的课程组织构成都不科学、不严谨。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本科院校亦步亦趋,只要别人开设了什么课程,不顾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一律照搬,如口译课、文学课、葡语诗词鉴赏课等,全部囊括在内,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适得其反。另一些院校则完全搞一刀切,凡是不能直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课程,全部删去。只在乎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学生精神层面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极大地限制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2.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葡萄牙语教材,大多学校的选择无非两种:选用本科教材或者老师及外教自编教材。专业、适合的葡语教材的缺乏可以说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葡萄牙语教学方面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比较保守的院校一般直接选用本科教材教学,但是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本就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直接照搬本科教材在短期内看,确实省心省力,但实际上,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拔苗助长、欲速不达的后果。并不是越高深复杂的教材就越好,最接近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能让其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教材才是最好的。还有个别院校选择自编教材,即使忽略任课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参差不齐,这样的教材也太过随意和盲目,带有过于浓重的教师个人特色,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广泛。
3.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
因为国内葡萄牙语专业自身的发展本就较晚,所以葡语教师的从业人数较少,而且这些老师大多不是来自师范类院校,没有接受过正规而长期的师范培训。所以他们的教学往往是对自己大学时期的老师教学方式的单纯模仿。但是根据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看,本科院校课堂的讲授教学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
在这里,学生需要更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场教学活动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学到多少,而不是老师教授多少。老师讲得再多再深入,但学生没有接收转化,变为己用,都是无用的。
二、现实问题下引发的思考
1.科学合理分配,选择适应学生原有学习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葡语专业的课程组织构成既不能单纯照搬本科院校,又不能只着眼于就业率,过于功利地搞一刀切。课程的组织构成、开设时间及课时分配都应该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目标,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适应学生的学习速度。
例如口译课和文学课。口译课,首先一个问题,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口译课到底要不要开?我个人的看法,口译课还是应该开设的,毕竟从本质上讲,口译课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口译原则和方法,让学员通过培训,从而具备口译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这里的“条件”指的是语言(外文和中文)的基本功和口头表达能力,“素质”则不仅包含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应变力,还指学生应该具备广阔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专业的职业精神、道德操守。
从教学目标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尽管高职高专学生受限于原有知识水平,再加上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可能无法实现如此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但是口译课作为培养运用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还是应该开设。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对于教学目标可以做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降低原先的要求。如“介绍口译原则和方法,让学员通过以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在搜集信息、逻辑思考、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目标调整的前提下,课时分配要做相应的改变。既然该门课程已经从要求学生掌握某些能力调整为以介绍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升,那么总课时就可以少一些,选择开课一学期,每周以2课时为宜。
同样,课程的具体开课时间也比较重要,特别是口译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如果过早开设,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其能力还无法跟上口译课的节奏,学生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开始厌学。
文学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葡萄牙的著名文学作品,从而了解葡国一些主流的文学流派,代表诗人的写作风格等。由于高职高专是三年制教学,要求一个学生在三年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全新的语言,具备简单日常沟通的能力,在课时如此有限宝贵的情况下,文学课显然就不太适宜开设。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依然是重要的,可以在日常精读课中穿插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讲解,并且做到以品评、赏析为主,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交流。
2.本科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贴近学生水平,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目前,国内确实没有专业葡语教材是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无奈现实下,我们只能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从本科教材中遴选出适合他们的内容,再结合市场需求,补充一些学生需要的其他类的专业词汇、句型等。要确保涵盖面广泛,难度适中,让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学校扩展国际交流,教师提升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形式。
发展外语类专业,一定要贴近母语国家,与母语国院校多交流多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情境。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支持推动教师的科研活动,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前多思考,在课堂上多尝试,推出新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三、结语
目前,国内高职高专的葡萄牙语专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也有许多不足,我们应以教学为核心,学生为根本,按照实际情况和现实规律,深入调研,不多探索,找到真正适合葡萄牙语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道路,走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爱钗.口译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福建教育學院学报,2005.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