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使学校德育工作从此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 ,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
首先,面对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时代,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
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艺术。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其次,要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基地,强化德育实践,促使德育方式向开放式转变。
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德育的开放性已成为潮流。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再次,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最后,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情绪变化快、起伏大。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当前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情景陶冶法。
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等。
二是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是行为训练法。
学校的德育过程,一方面要坚持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校、团校,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兴趣小组等社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干部值周制、班风班容评比制,书评、影评、书画、摄 影、读书赛、征文、演讲比赛等,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使学校德育工作从此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 ,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
首先,面对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时代,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
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艺术。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其次,要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基地,强化德育实践,促使德育方式向开放式转变。
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德育的开放性已成为潮流。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再次,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最后,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情绪变化快、起伏大。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当前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情景陶冶法。
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等。
二是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是行为训练法。
学校的德育过程,一方面要坚持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校、团校,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兴趣小组等社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干部值周制、班风班容评比制,书评、影评、书画、摄 影、读书赛、征文、演讲比赛等,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