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服务意识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服务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一种天性使然。如某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拿玩具、图书,同伴间互相帮助整理服装、鞋帽等,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并不一定有成人的提醒或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这些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幼儿服务意识,除了鼓励幼儿自发的服务行为外,还应当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道德品质。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3.在家庭中提供机会。
  
  家庭也是幼儿施展服务能力的场所。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庭的沟通联系,家园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
  父母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服务的机会,如帮助父母取物品,做简单的卫生工作,帮父母捶背等。父母要选取幼儿力所能及的服务内容,并在幼儿劳动结束后给予赞扬和鼓励。家长的适当引导和服务机会的创造,让幼儿内心获得了满足感,幼儿更加珍惜成人的劳动和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增强了服务意识。幼儿家庭服务机会的获得,取决于父母的耐心和细心。一味呵护照顾幼儿,从不让幼儿参与劳动,早已被证明对幼儿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家庭中的劳动等各种体验,幼儿可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服务,从中体会到爱与被爱,最终促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利用情感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应是情感缺失的教育,因此在培养幼儿服务意识时也必须加强幼儿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幼儿只有对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充满关爱时,才可能产生为其服务的意识。一个对生活环境缺乏关爱的幼儿,是不愿甚至不能产生为其服务的举动的。
  情感教育的方式、内容丰富多样,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爱的情感,从而关心、帮助他人,使周围的世界在自己的参与下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基本心理基础。如教学活动《小河马有用处》(故事)中,小河马通过为他人提供过河服务,终于找寻到了自己的用处,得到了快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体会不同感受小河马的心理变化。幼儿一定能够从中理解小河马从悲伤转变为快乐、自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河马为别人服务了,他才感到自己也有用处,别人也是需要他的。
  在我们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领域目标的表达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在进行幼儿服务意识培养过程中更应当如此。幼儿只有“体验”了服务的过程,“感受”到了服务的乐趣,才会“喜欢”、“乐意”再次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情感方面的获得,更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爱”的情感。培养服务意识,符合终身教育理念。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应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07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完全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服务意识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才会被周围世界认可和接受,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甚至超过了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一切组合。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服务精神的具备,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条件。具备了服务意识的幼儿,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才会使服务成为习惯和自然,性格更加开朗活泼,对自我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助人为乐,有同情心,在将来社会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建立良好品德基础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幼教工作者应当重视对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将服务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    1. 交通标志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有的小朋友从爸爸学驾驶的书上发现了标志;有的小朋友在看电视时发现了交通标志;有的小朋友和家长出去玩时看到了交通标志……这些到底是什么标志呢?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对交通标志非常感兴趣,急切的希望能够与同伴共同分享。  2. 身边的交通标志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而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交通规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经验,所以,这是孩子发
期刊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听过,讲的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因太行、王屋二山使自己出入不便,而下决心要移走这两座大山的故事。它告诉人们,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正是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园的幼儿,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就像泡在蜜罐里。一个孩子六人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现象已是社会普遍现
期刊
片断一:早上入园时,伟伟的妈妈送伟伟上学。“老师,你说我们家伟伟怎么搞的,到现在连个数字都不会写,怎么办?”“伟伟,你今天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天到晚就只知道玩!”  片断二:一天,欣怡妈妈买了一只大蛋糕和一箱牛奶来到小(1)班。“老师,我家孩子今天生日,她说要让小朋友们祝她生日快乐。”然后,欣怡妈妈请老师帮助她分蛋糕,她自己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盒牛奶,然后就走了。  片断三:下午游戏活动时间,大
期刊
摘要  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是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应从感受入手,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兴趣是培养音乐感受力的前提。激发幼儿的兴趣,应从选材入手,要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形象生动、结构清晰、节奏明快的乐曲。然而,仅仅有了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包括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有了兴趣的前提和环境条件,感受音乐还应得到多种手段的支持
期刊
新《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任教小班以来,初步掌握了解3-4岁幼儿呀呀学语和阅读的一般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谈一点笔者的感受。    一、提供彩色的图、书籍
期刊
“借骨干引领,扶新手上路。”为了帮助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顺利度过“课堂教学”关,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我们往往借助一批业务骨干的引领,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多次“磨课”。可是,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模课”较多,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却较少。以一对师徒的“磨课”过程为例  弟子小李要进行教学展示了,为了“战之能胜”,急于求成的师傅忙着“言传身教”,先是给弟子找合适的教学
期刊
摘要  农村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现状仍旧摆脱不了以模仿为主的尴尬局面,为了让幼儿的绘画充满童趣和创造精神,本文以游戏为载体,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框架设计,从活动的导入、主题画讲解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作品的讲评及背景音乐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纲要》精神。    关键词:主题画 优化教学 幼儿    目前,在不少农村幼儿园的绘画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模仿画为主的传统的
期刊
泥塑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与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橡皮泥很柔软,具有可塑性,且有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颜色,所以泥塑活动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幼儿,在幼儿园中,开展泥塑活动是非常切实可行,简单方便的。那么,泥塑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通过泥塑活动,培养幼儿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    泥塑不同于其他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
期刊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对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那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又是怎样的呢?这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话题。    一、担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能否持久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
期刊
幼儿阶段的基本教育目标之一是萌发幼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很显然,此时的幼儿还不能自觉地将其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因此成人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类型是很难改变的,对以后的人生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我们的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则存在误区: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行为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养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