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长春市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设书屋的几点建议。并列举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2-0021-2
为解决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 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农家书屋的通知,指出:“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建设农家书屋,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形势有计划有规模的轰轰烈烈建立起来,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1 长春市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7年长春市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就确定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目标,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规范化实施,建管用结合,扎扎实实地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市用于农家书屋建设的财政性投入和社会捐赠投入共计4428万元,其中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共投入2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181万元;国家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村村有书屋,到2009年底,已提前完成农家书屋的基本建设任务,覆盖了全市的1656个行政村屯,总共藏书380多万册,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在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2010年还按照面积30平米、图书3000册、电脑一台、影像资料光盘200张、报刊10种以上的标准,建立了160个其管理、使用等方面都走在全市农家书屋前面的样板农家书屋。让各书屋学有榜样,干有标准,对于在全市逐步实现农家书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再上新台阶。
2 长春市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家书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农家书屋缺乏足够的认识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是“作秀”,“面子工程”不得不做,应付检查,勉强敷衍。农民对农家书屋了解更少。有一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身边有农家书屋存在, 还有部分农民往往把农家书屋与新华书店混为一谈。
2.2 受资金问题制约,地区性发展不平衡,重建设轻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标准却比较低,仅规定了完成时间的进度和藏书数量,而对书屋的大小、设备的多少、人员的素质、工作任务、指标等都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就场馆来说,城区比外五县建设的好,经济活力好的区比经济发展较差的区建设好,在偏远地区,甚至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在图书资金来源上,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一次性投入,没有自筹资金,图书更新速度慢,农民想看的针对性强,致富信息快的农业科技书籍内容陈旧,报纸杂志的配备现状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偏远的自然屯甚至报纸都是2009年以前的。
2.3 日常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
“农家书屋”一般设在村委会,大部分管理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开放时间随意性大,有的“农家书屋”经常铁将军把门,只有上级来视察时才开门。管理员不懂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流程基本规范,导致图书不登记造册、不分类编码、不上架整理,借还手续不完善,登记混乱及借阅时间随心所欲,造成书刊损坏丢失局面。甚至管理图书的村干部利用职权把书放在家里作为己有,图书丢失现象严重。
3 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建好书屋
(1)要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书屋管理人员。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书屋,因此,对书屋的管理员就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职或是兼职,都要经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的目的。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地区,应采取县区图书馆培训乡镇文化干部,乡镇文化干部培训本镇书屋管理员的方法,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双向沟通的作用,负责组织联络所有工作。
(2)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将农家书屋纳入其发展体系内,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打破行政条块分割,试点“总分馆制”农村图书流转模式。具体做法是:以县区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图书流转交换,不同的村镇互通有无,交换图书,让“死书”变活书、旧书换新书。这样一来,农民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本村的图书,而是有机会看到全县的书。
3.2 管好书屋
3.2.1 注重制度建设,各项措施到位 针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和作息的特点,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图书登记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保管制度”等,张榜上墙,制作了统一的农家书屋牌匾、标识,确保了农家书屋管理规范、到位。
3.2.2 要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实行奖惩结合的管理模式 把“农家书屋”建设纳为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与领导的政绩挂钩。
对农家书屋实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以市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逐年考核的方式。对检查合格的农家书屋实行表扬,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比例给予一定的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摘牌,并取消当年书屋更新费用等。
3.3 用好书屋
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参与读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农家书屋变成办成农民发家致富的阵地。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农家书屋,引导群众走进书屋。积极创作了以宣传农家书屋为主题的二人转《农民读书在书屋》、舞蹈快板《农家书屋赞》、黄龙戏《科技图书进农家》等具有东北特色的文艺节目。并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等多种活动。
吉林一些地区嘗试了“典型引路”的方法。近年来开展“读书致富”树立先进典型人物,举办经验交流活动,各地的“养殖大王”、“种植大王”等,一个个现身说法,带动了身边农民“走进书屋读书,走出书屋致富”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读书致富的兴趣。
从农家书屋开始建设到现在,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各级政府积极配合,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现状,提高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最终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然而,文化层次的提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它受到经济、社会、书屋管理员、农民自身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家书屋的成效也发展不平衡。因此,农家书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见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忠香.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2009,11.
[2] 方允璋.“农家书屋”“差异”论[J].图书馆论坛,2010,4.
[3] 范雪梅.广东“农家书屋”建设策略初探—以肇庆市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3.
[4] 新闻出版总署 中央文明办.“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G/0L].(2009-02-22)[2009-12-25].http://chnlaw.cn/html/law/l/zh/5327.html.
[5] 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8,2.
[6] 刘红.浅谈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以安宁市为例[J].重庆图文研究,2010,26.
[7] 于国华.浅谈新农村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0.
[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9] 宋广辉,王培莲.农家书屋如何走得更远.中国青年报,2011-12-09.
[10] 长春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http://www.jlscsw.cn/news_show.asp?ArtID=50.
作者简介:王艳聪(198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学士学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2-0021-2
为解决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 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农家书屋的通知,指出:“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建设农家书屋,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形势有计划有规模的轰轰烈烈建立起来,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1 长春市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7年长春市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就确定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目标,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规范化实施,建管用结合,扎扎实实地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市用于农家书屋建设的财政性投入和社会捐赠投入共计4428万元,其中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共投入2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181万元;国家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村村有书屋,到2009年底,已提前完成农家书屋的基本建设任务,覆盖了全市的1656个行政村屯,总共藏书380多万册,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在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2010年还按照面积30平米、图书3000册、电脑一台、影像资料光盘200张、报刊10种以上的标准,建立了160个其管理、使用等方面都走在全市农家书屋前面的样板农家书屋。让各书屋学有榜样,干有标准,对于在全市逐步实现农家书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再上新台阶。
2 长春市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家书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农家书屋缺乏足够的认识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是“作秀”,“面子工程”不得不做,应付检查,勉强敷衍。农民对农家书屋了解更少。有一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身边有农家书屋存在, 还有部分农民往往把农家书屋与新华书店混为一谈。
2.2 受资金问题制约,地区性发展不平衡,重建设轻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标准却比较低,仅规定了完成时间的进度和藏书数量,而对书屋的大小、设备的多少、人员的素质、工作任务、指标等都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就场馆来说,城区比外五县建设的好,经济活力好的区比经济发展较差的区建设好,在偏远地区,甚至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在图书资金来源上,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一次性投入,没有自筹资金,图书更新速度慢,农民想看的针对性强,致富信息快的农业科技书籍内容陈旧,报纸杂志的配备现状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偏远的自然屯甚至报纸都是2009年以前的。
2.3 日常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
“农家书屋”一般设在村委会,大部分管理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开放时间随意性大,有的“农家书屋”经常铁将军把门,只有上级来视察时才开门。管理员不懂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流程基本规范,导致图书不登记造册、不分类编码、不上架整理,借还手续不完善,登记混乱及借阅时间随心所欲,造成书刊损坏丢失局面。甚至管理图书的村干部利用职权把书放在家里作为己有,图书丢失现象严重。
3 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建好书屋
(1)要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书屋管理人员。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书屋,因此,对书屋的管理员就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职或是兼职,都要经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的目的。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地区,应采取县区图书馆培训乡镇文化干部,乡镇文化干部培训本镇书屋管理员的方法,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双向沟通的作用,负责组织联络所有工作。
(2)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将农家书屋纳入其发展体系内,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打破行政条块分割,试点“总分馆制”农村图书流转模式。具体做法是:以县区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服务点,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图书流转交换,不同的村镇互通有无,交换图书,让“死书”变活书、旧书换新书。这样一来,农民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本村的图书,而是有机会看到全县的书。
3.2 管好书屋
3.2.1 注重制度建设,各项措施到位 针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和作息的特点,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图书登记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保管制度”等,张榜上墙,制作了统一的农家书屋牌匾、标识,确保了农家书屋管理规范、到位。
3.2.2 要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实行奖惩结合的管理模式 把“农家书屋”建设纳为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与领导的政绩挂钩。
对农家书屋实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以市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逐年考核的方式。对检查合格的农家书屋实行表扬,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比例给予一定的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摘牌,并取消当年书屋更新费用等。
3.3 用好书屋
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参与读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农家书屋变成办成农民发家致富的阵地。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农家书屋,引导群众走进书屋。积极创作了以宣传农家书屋为主题的二人转《农民读书在书屋》、舞蹈快板《农家书屋赞》、黄龙戏《科技图书进农家》等具有东北特色的文艺节目。并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等多种活动。
吉林一些地区嘗试了“典型引路”的方法。近年来开展“读书致富”树立先进典型人物,举办经验交流活动,各地的“养殖大王”、“种植大王”等,一个个现身说法,带动了身边农民“走进书屋读书,走出书屋致富”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读书致富的兴趣。
从农家书屋开始建设到现在,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各级政府积极配合,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现状,提高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最终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然而,文化层次的提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它受到经济、社会、书屋管理员、农民自身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家书屋的成效也发展不平衡。因此,农家书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见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忠香.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2009,11.
[2] 方允璋.“农家书屋”“差异”论[J].图书馆论坛,2010,4.
[3] 范雪梅.广东“农家书屋”建设策略初探—以肇庆市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3.
[4] 新闻出版总署 中央文明办.“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G/0L].(2009-02-22)[2009-12-25].http://chnlaw.cn/html/law/l/zh/5327.html.
[5] 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8,2.
[6] 刘红.浅谈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以安宁市为例[J].重庆图文研究,2010,26.
[7] 于国华.浅谈新农村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0.
[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9] 宋广辉,王培莲.农家书屋如何走得更远.中国青年报,2011-12-09.
[10] 长春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http://www.jlscsw.cn/news_show.asp?ArtID=50.
作者简介:王艳聪(198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学士学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