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学员的问卷调查归纳分析辽宁省农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现状,并针对其当前现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现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信息化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农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和“二传手”。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的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以此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发展。
1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本研究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情况调查问卷》,选择参加辽宁省“阳光工程”培训班2012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共220人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信息化设备 智能手机占据终端设备主体,除人人都至少有一部智能手机外,计算机装备率达到86%以上,且其中有81.36%的计算机链入互联网。智能手机都已开通流量服务,其中网络带宽超过60M/月的用户占比41.8%。
1.2 信息化手段掌握
调查结果表明:(1)在220名被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能够亲自操作计算机的有8人;(2)有37人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且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3)能够使用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的分别有6人。(4)在2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配置专人用于计算机操作的有12家;(5)其中能够对数码影像和数码照片进行处理并上传网络的是一名90后,其与理事长的关系是父子关系。
1.3 信息化投入
调查结果表明:(1)8000元以上的只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打算是配置一名专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站信息的编辑上传等相关工作;(2)有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但不配置专人,视工作任务程度在薪水上给予适当的倾斜;(3)未进行选择的204家纷纷表示正在创业期,不会优先考虑信息化相关建设,但会在支持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信息化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并表示如果政府有可能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倾斜的话,会积极参与进来。
1.4 信息化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需求最为关注的前五个依次为市场信息、农产品零售、农户与超市的对接、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农产品批发。
根据对这些合作社带头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出,信息化设备指标的结果表明合作社进行信息化建设其硬件条件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从信息化设备使用这一指标来看,培训对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借助信息化需求指标可以看出合作社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但是对什么是信息化建设,怎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却是模糊不清的。 至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则受需求、预期收益、人员等因素限制,并不明确。信息化建设从总的层面上看来,喜忧参半,但忧的层面更大些。
2 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对策
2.1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这涉及到明确过程中每位干系人的实际诉求。通过对需求的收集、分析,综合出可行性方案,詳细规格说明和预算,然后通过评审使之能够被落实。若反之,需求分析做的不明,则会使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浪费掉。在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合理、可行,但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加上一点,就是要注意资金的紧缩使用。
2.2 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合作社信息化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自筹为主,因此经营者对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热衷程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额度,可以针对农业发展类别,分为10000—30000元(一档)、50000—70000元(二档)、80000—100000元(三档)三档分别支持。其中一档可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二档可以支持包括监控、农产品检测等在内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三档可以支持全面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或合作社联合社的信息化建设。政府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而促进农超对接、农产品回溯、绿色数字标识信息化功能的实现。
2.3 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 农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化资源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合作社自有资源,这可以按照信息化投入分阶段地进行数字化;一是地方区域性资源,可以通过现有信息平台按照为最广大农民服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整合,规范农业信息采集、分析、传播和发布的程序。区域性资源整合由区域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也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由公信力强的第三方承担),重点是信息的大数据化。通过对信息采集点如何分布、数据标准如何、有哪些指标体系、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等进行规范。明确权属、关系、责任和义务,才会使信息化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2.4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 重视从业人员信息化培训,这既要求行业主管部门重视,也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重视,其次参加培训的人员自身也要重视起来。行业主管部门重视可以借助“阳光工程”培训,通过安排一定比例的专场讲座和实地指导提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重视需要从合作社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安排合适的人,足够的时间,一定福利调动参加培训者的积极性;参加培训人员则需要认真地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从合作社发展的角度来参加培训,因为这些人将是既懂合作社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者。信息化培训内容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要像教授农民种养残殖技术那样,到田间,到地头,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培训要与实际建设相结合,要先选点,建设与培训同步,在保证建设的同时,培训到位,达到建完就能够用起来。
总之,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在完善其农业信息化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还要以信息产品生产者、信息用户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三重身份进入市场,介入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政府积极调动农民专业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加快促进对农业信息采集的方法,采集的标准以及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立法后,必将会促进整网资源的接驳与融合。增加政府扶持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合作社社员信息化素质提高,让合作社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升级所带来的更多收益,从而加快辽宁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尽快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世武 《中国农民合作社》[M],北京,ISSN1674-5914,2011(12):39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现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信息化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农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和“二传手”。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的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以此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发展。
1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本研究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情况调查问卷》,选择参加辽宁省“阳光工程”培训班2012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共220人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信息化设备 智能手机占据终端设备主体,除人人都至少有一部智能手机外,计算机装备率达到86%以上,且其中有81.36%的计算机链入互联网。智能手机都已开通流量服务,其中网络带宽超过60M/月的用户占比41.8%。
1.2 信息化手段掌握
调查结果表明:(1)在220名被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能够亲自操作计算机的有8人;(2)有37人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且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3)能够使用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的分别有6人。(4)在2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配置专人用于计算机操作的有12家;(5)其中能够对数码影像和数码照片进行处理并上传网络的是一名90后,其与理事长的关系是父子关系。
1.3 信息化投入
调查结果表明:(1)8000元以上的只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打算是配置一名专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站信息的编辑上传等相关工作;(2)有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但不配置专人,视工作任务程度在薪水上给予适当的倾斜;(3)未进行选择的204家纷纷表示正在创业期,不会优先考虑信息化相关建设,但会在支持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信息化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并表示如果政府有可能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倾斜的话,会积极参与进来。
1.4 信息化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需求最为关注的前五个依次为市场信息、农产品零售、农户与超市的对接、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农产品批发。
根据对这些合作社带头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出,信息化设备指标的结果表明合作社进行信息化建设其硬件条件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从信息化设备使用这一指标来看,培训对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借助信息化需求指标可以看出合作社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但是对什么是信息化建设,怎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却是模糊不清的。 至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则受需求、预期收益、人员等因素限制,并不明确。信息化建设从总的层面上看来,喜忧参半,但忧的层面更大些。
2 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对策
2.1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这涉及到明确过程中每位干系人的实际诉求。通过对需求的收集、分析,综合出可行性方案,詳细规格说明和预算,然后通过评审使之能够被落实。若反之,需求分析做的不明,则会使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浪费掉。在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合理、可行,但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加上一点,就是要注意资金的紧缩使用。
2.2 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合作社信息化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自筹为主,因此经营者对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热衷程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额度,可以针对农业发展类别,分为10000—30000元(一档)、50000—70000元(二档)、80000—100000元(三档)三档分别支持。其中一档可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二档可以支持包括监控、农产品检测等在内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三档可以支持全面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或合作社联合社的信息化建设。政府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而促进农超对接、农产品回溯、绿色数字标识信息化功能的实现。
2.3 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 农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化资源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合作社自有资源,这可以按照信息化投入分阶段地进行数字化;一是地方区域性资源,可以通过现有信息平台按照为最广大农民服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整合,规范农业信息采集、分析、传播和发布的程序。区域性资源整合由区域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也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由公信力强的第三方承担),重点是信息的大数据化。通过对信息采集点如何分布、数据标准如何、有哪些指标体系、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等进行规范。明确权属、关系、责任和义务,才会使信息化资源建设健康发展。
2.4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 重视从业人员信息化培训,这既要求行业主管部门重视,也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重视,其次参加培训的人员自身也要重视起来。行业主管部门重视可以借助“阳光工程”培训,通过安排一定比例的专场讲座和实地指导提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重视需要从合作社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安排合适的人,足够的时间,一定福利调动参加培训者的积极性;参加培训人员则需要认真地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从合作社发展的角度来参加培训,因为这些人将是既懂合作社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者。信息化培训内容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要像教授农民种养残殖技术那样,到田间,到地头,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培训要与实际建设相结合,要先选点,建设与培训同步,在保证建设的同时,培训到位,达到建完就能够用起来。
总之,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在完善其农业信息化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还要以信息产品生产者、信息用户者和信息市场调节者的三重身份进入市场,介入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政府积极调动农民专业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加快促进对农业信息采集的方法,采集的标准以及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立法后,必将会促进整网资源的接驳与融合。增加政府扶持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合作社社员信息化素质提高,让合作社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升级所带来的更多收益,从而加快辽宁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尽快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世武 《中国农民合作社》[M],北京,ISSN1674-5914,2011(12):39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