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其中朗读能力作为学生认识语文知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目前语文朗读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如何做好启蒙教育,打好语文教育的“第一枪”是老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阶段、启蒙阶段,更是成为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本文结合小学生语文朗读现状,简要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分析及原因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曙光,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但笔者在分析以往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朗读习惯后发现,当前的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习惯不科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课外朗读量严重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特别是传统教育观念下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足,从而难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只能按照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却无法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更难找到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过多以语文课本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更易于理解具象化的知识,如果老师直接让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够而难以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老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虾》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平时很少认真观察水中游动的小虾,在更多情况下,他们认识小虾都是通过相关的食物等。所以,老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真实的小虾在水中游动的视频以及表现小虾特点的图片,让学生能近距离地、直观地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然后,老师再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带领学生学习整篇课文,解决文中的多音字、陌生字词等内容。最后,老师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该篇课文的朗读,通过深情的朗读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后,老师再重点讲解朗读技巧,如朗读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等,让学生通过朗读真实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准确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
(二)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交朋友,相较于单调的个人阅读,他们更喜欢和同学讨论感兴趣的内容。对此,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互相配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朗读任务。
比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老师可以采取分段式朗读的方式,在基本教学完成后,将课文分成六段,然后让六位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朗读。老师也可以开展对抗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朗读,通过最后的朗读结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准确的点评,让学生既可以正确面对自己朗读过程中的不足,又可以对朗读产生强烈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朗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主要有两大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第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明白,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朗读需要,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通过丰富的课外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并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著名的神话故事,像《白蛇传》《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利用充足的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生对知识形成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的重要方式,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学习,并结合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创新性、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朗读習惯,为阅读教学夯实基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彩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学周刊,2021(8):123-124.
[2]刘云霞.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读与写,2020,17(13):50.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阶段、启蒙阶段,更是成为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本文结合小学生语文朗读现状,简要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分析及原因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曙光,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但笔者在分析以往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朗读习惯后发现,当前的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习惯不科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课外朗读量严重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特别是传统教育观念下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足,从而难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只能按照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却无法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更难找到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过多以语文课本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更易于理解具象化的知识,如果老师直接让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够而难以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老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虾》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平时很少认真观察水中游动的小虾,在更多情况下,他们认识小虾都是通过相关的食物等。所以,老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真实的小虾在水中游动的视频以及表现小虾特点的图片,让学生能近距离地、直观地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然后,老师再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带领学生学习整篇课文,解决文中的多音字、陌生字词等内容。最后,老师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该篇课文的朗读,通过深情的朗读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后,老师再重点讲解朗读技巧,如朗读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等,让学生通过朗读真实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准确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
(二)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交朋友,相较于单调的个人阅读,他们更喜欢和同学讨论感兴趣的内容。对此,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互相配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朗读任务。
比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老师可以采取分段式朗读的方式,在基本教学完成后,将课文分成六段,然后让六位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朗读。老师也可以开展对抗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朗读,通过最后的朗读结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准确的点评,让学生既可以正确面对自己朗读过程中的不足,又可以对朗读产生强烈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朗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主要有两大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第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明白,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朗读需要,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通过丰富的课外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并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著名的神话故事,像《白蛇传》《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利用充足的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生对知识形成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的重要方式,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学习,并结合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创新性、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朗读習惯,为阅读教学夯实基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彩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学周刊,2021(8):123-124.
[2]刘云霞.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读与写,2020,17(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