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之花”,世界超模华莉丝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有全世界最美丽的脸蛋和最健美的身材,她是来自非洲心脏的芳香,是上帝遗落在索马利亚沙漠上的傲人玫瑰。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都值得为她倾倒,因为她的美丽完美无暇。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欣赏华莉丝的美,要有一点儿障碍和挑战难度,因为首先要打破国人的传统审美价值观。中国有一句民谚叫:一白遮三丑。读懂华莉丝的美颇不容易,欣赏者要没有肤色成见,因为华莉丝是纯正黑种人,她有着如墨汁般的肌肤。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始终都停留在对白嫩肌肤的热衷上,这就是范冰冰被公认为是第一美女的原因。网上有一个“恶搞”,即把范冰冰的皮肤全部用电脑技术换成是黑人皮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范冰冰和华丽丝就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美的高下,看出谁最美、谁最风华绝代。虽然对美的欣赏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但对美来说,同样适用于强中自有强中手。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恶毒的王后有一面魔镜。王后经常对着镜子问:“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如果魔镜也能把肤色撇到一边,那么它就会回答:“沙漠之花华丽丝才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黑珍珠华丽丝出生在非洲广袤的沙漠里,丛林、沙漠、戈壁、野兽、万里长空,大自然的美景伴随着她。此外,小的时候,她还能看到狮子晒太阳,还能与长颈鹿、斑马和狐狸一起奔跑。
  华丽丝传奇的人生经历,诉之不尽。这位美丽女性,日后成为T台最闪亮的超模,她走出贫瘠、走向辉煌。然而,她最熠熠生辉的闪亮点,并非源自她的美,而是她的勇敢、坚强和大无畏。华丽丝站在全世界的风口浪尖,公开坦承自己曾经遭受“割礼”,并把非洲这一千年陋习公诸于世,呼吁联合国拯救妇女和儿童。当世人闻之,当今时代还有“割礼”这么惨无人道的无知风俗,全世界为之恐惧、胆寒和震憾,并惊叹和敬佩华丽丝的非凡勇气。1997年,华丽丝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非洲苦难女性心中的希望之花。同年,世界卫生组织收集了骇人听闻的数据,非洲28个国家有割礼习俗。全世界有1.3亿妇女和儿童遭此厄运。每年至少有200万女孩可能成为下一批受害者。华丽丝挑起的是重如泰山压顶般的重大责任,只为拯救非洲广袤无垠土地上的妇女儿童。让这位埋没在民间的沙漠小花,日后走上联合国的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她邂逅了摄影师迈克·戈斯。大名鼎鼎的摄影师慧眼识珠,一眼看出她惊世的美。美人在骨不在皮。华丽丝有着全世界最美丽的轮廓,她的骨相,完美无瑕。骨相之美,犹如美玉,美在质地。世人评价美,常说一句话叫“美在骨子里”。那么反之就是“骨子”美呢,这又该如何评价?大美无言。真正大美总会垂拱无为,静待发掘。还好,公道自在人心。珠藏溪媚,玉韫山辉。骨子里的美,终究藏不住。这样的美,同样在在书法界中,也寻觅得到。大浪淘沙,屹立千年。在中国书法史上,青史留名第一“骨”美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与颜真卿齐名,史称“颜柳”或“颜筋柳骨”。此外,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唐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他初学王羲之,后又通览唐代各位前辈的书法。在遍观诸家后,柳公权认为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最好,并吸收和继承了先辈各书家书体的结构美。柳公权在王羲之、欧阳询和颜真卿三位书家之间,寻找他们各自的骨质美,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柳体”。柳体,独具一格,别致清新,打上了柳公权鲜明的个人烙印。柳楷从字形来看,偏瘦长、有流美风韵,此处颇似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里的结字;笔划运行上,强调弧线美,这种笔法和笔势,又有颜真卿的书风特点;而整幅字乍看上去,无论是在章法上、还是从字的紧致和周正上看,又揉合了欧阳询的书法技法。综合上述名家名字的优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一种崭新的字体便横空出世。柳公权楷书里的一个个字,活像一根根挺拔的翠竹,亭亭玉立、修长骨坚、清劲傲立。一幅楷书作品就像是一片竹海。中国自古就有“摸骨看相”之说。骨相好,人就显得贵气。这样的审美,同样迁延到了书法上。柳公权的楷书,如玉竹一般生机勃勃。他的书法在那个时代声誉太高了,朝廷里的公卿大臣家想要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书写的碑文,便被视作不孝之举。柳公权书法在社会上的声望,就达到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唐文宗李昂曾不胜依依地赞叹他的书法说:“就算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如果说,把柳公权的书法视作矜贵又蓬勃苍劲的翠竹,那么是什么样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滋润和灌溉它呢?换个说法,让人敬重和仰望的翠竹,是何以催生出来的?书法史需要阐释和论证,是什么样的因,孕育和培养出这样的果。
  唐代书法长河,自唐初的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开始,再到唐中期的颜真卿,最后流淌到柳公权这里,会发现书法法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不论上述诸位书法家的书法,是如何做到了千人千面,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规矩大,严谨。书法史上的概念叫作:“唐人尚法”。魏晋时期的书法,其实也讲究“法”和法度。但是,魏晋时期的“法”与唐人之“法”迥然不同。魏晋时期的法主张自由和潇洒。王羲之曾经评论书法,认为书法倘若“状如算子”,呆板无变、整齐划一、千字同面,如一排排算盘珠子一样排兵布阵、了无生机,有悖于天然自然。这样的书法,就不能称其为“书法”。可见,王羲之眼中的“状如算子”,在魏晋时期是不提倡的;而到了唐代,就成为书法的典范。因此,书法史上的“法度”,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化发展的。柳公权的书法倘若拿到了魏晋时期,或许只会永久堙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化作尘埃。由此可见,挺举起柳公权书法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赶上了时代的班车。这趟班车的审美价值尺度和诉求,迎合了柳体。那么,为何唐代和唐人就欣賞这种“状如算子”的范儿呢?这个答案,要把书法之“法”和科举制度联系起来。这样的审美价值尺度的形成,和科举制度的成熟密切相关。隋朝以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起始于曹操、曹丕,到了西晋渐趋完备。在“九品中正制”之前是两汉察举制,即推举。察举制被门阀士族控制和专享,成为贵族腐败和限制平民发展崛起的毒瘤。曹操那开始有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缓解了阻碍人才发展、流动和升迁的矛盾,为平民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   到了隋朝,正式建立了科举,而到了唐代科举制度就已经相当成熟。因为科举是普天之下读书人,唯一的一条改变命运的升迁之路,华山论剑过后就很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了改变命运,天下读书种子为了科举也就拼了。顺理成章,书法跟着科举一起成为读书人血拼的目标。所以,书法的载浮载沉是与科举制度息息相连的。书法的盛世,源自科举的崛起。书法的没落,也正因为科举的消亡。隋唐书法的兴盛发达,是搭上了时代的第一班列车。民国书法的断裂,则是因为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后一班列车业已进站。影响和左右“唐人尚法”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诸位皇帝的个人意志了。在古代,皇帝和皇家喜好,是绝对和最大的极权意志。同时,皇家和官家也是书法显性市场和隐性市场最大的购买方。供需是因果。皇帝吹口气儿,民间就刮龙卷风。皇帝喜欢什么样的书体,大家就一哄而上书写什么字体。事实证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各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全部是由诸位皇帝,率先盛赞和追捧的。他们的书法能够得到广泛宣传,也是官方推波助澜的结果。所以,科举制度、皇家喜好,这些大的时代背景,影响了书法风格审美走向。重规矩,重法度,仪式感强,是唐代书法的总体风格。科举制度,让读书人和朝廷官员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这些知识分子就不能够、也不好意思在书法上走江湖山林的飘逸、狂野路数。大家集体呈现廊庙之气,和大唐堂皇气象。科举制度,相当于读书人和朝廷签订了作官“协议书”。既然作官,读书人就无法过于任性和自我,灵魂从此带上了“紧箍咒”,有了约束;内心撑起了架子,拿儒家修养来审视规范自己。始发于外的,就是这些官员兼书法家们,书写时都讲究个“作派”、拿起个“范儿”。
  大气,正规,法度,是唐代书法书风泄露的“外相”。内相,就是知识分子和朝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时代特征,朝廷特点,文化特点,左右和决定了唐代书风的特点是“唐人尚法”。由此推出结论,是大的时代背景托举起、和挤兑成柳公权楷书的如日中天。他恰逢其时,搭上了这班开往春天的地铁。除却时势造英雄,牵涉到每位书法家独特书风的,就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了。若论书法的自然潇洒,王羲之是绝对的魁首。他的自然和潇洒从何而来呢?当初朝廷屡次让王羲之作官,王羲之“不就”。为了不作官,王羲之甚至发下毒誓以表明立场和心志。不为官的决绝竟然到了这步田地,所以他书法山林之气的由来,就如赤子一般真实坦荡。王羲之的书法,故而最自由自在和潇洒。欧阳询楷书的周正、严谨、工致、精刻,是他为人一丝不苟的外化。造成欧阳询毕恭毕敬、克己为人的性格特征,源自他的身世背景。他的父亲因政治上谋反而殃及全家、血腥灭门,独留欧阳询一人存活。他的书法书风、性格特征是和身世背景紧密相连的。若论书法的正大光明,又无人能与颜真卿相提并论。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了坚定和鼓舞他人的信心和士气,同仇敌忾、共讨叛军,主动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去当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任谁能做到如此大无畏,将自己心爱的儿子主动推入虎口,就为了精忠报国。此等气慨感天动地,颜真卿心里除了忠义两全,再无其他。是颜真卿忠烈性格和儒家士子的报国之志,点亮了他书法的魂魄。那么,又是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塑造了柳公权的书法的骨相如竹、美如玉呢?
  柳公权从31岁进士及第开始,走上了漫长的仕途生涯。他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虽然他酷爱书法,却从不想以书法作为生活全部,建功立业才是他的志向。在此方面,却一生难逢合适机缘,这是柳公权平生苦闷之处。他仕途平坦,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虽然也敢言直谏、口直心正,但他并不像颜真卿那样是纯粹的儒家士子。柳公权既入世,也出世。他博贯经术,研习《庄子》,而且领悟精微。除了儒学和道家经典,柳公权还从佛学上汲取营养。柳公权对佛道二教是颇下功夫的。从他书迹来看,《金刚经》、《阴符经序》、《清静经》、《度人经》、《玄秘塔碑》、《复东林寺碑》、《回元观钟楼铭》等佛道二教经典和佛寺庙观事迹,都是他热衷书写的题材,这些直指他心灵旨趣。柳公权有儒家思想的进取勃发和忠君之志,此力道向外扩散;同时也有佛道二教出世淡然之心,彼力道归隐避世。两种相反的力道,如冷空气和暖濕气流相遇,摩擦出“艺术喜雨”,滋润了柳公权书法。故而他的书法骨相如竹、美如玉,中空傲立,并不尖锐;清新飘逸,也有正大气象。儒释道三家精神,三道鼎立,扛起他书法的气质;哪一种力道也有,哪一种力道也不过分。
  作者简介:
  王彧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欧洲的19世纪远不是一个平稳和平的时代,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整个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全面兴盛和发展,在这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世界中,人们总是在寻觅着一块安顿心灵的乐园。即使是19世纪那最混乱、人类最痛苦、心灵最压抑和跌宕起伏的年代,也会开出如此静谧、平凡而美丽的花朵——欧洲现实主义美术,那是心灵的归宿,是人类永远的向往。  一、为反映真正的现实而斗争的艺术
期刊
作者单位:  廣东东软学院
期刊
作者简介:  袁大鹏,2015年考入四川理工学院至今,研究生在读。专业方向:中国画创作研究,专攻花鸟画,师从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彭永馨教授、成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李青稞老师。  获奖情况:  2015年作品《南国情》入選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艺术节  2015年书法《乡愁》入选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乡·愁  2016年作品《幽谷》入选四川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2016年作品《彩之系列——红》、《幽谷
期刊
摘 要: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
期刊
作者单位:  新疆師范大学美术学院
期刊
摘 要:美术创研是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有力支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在双创活动和创业型教改中的重要抓手。西华师大美院在相关教改中提前布局、勇于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任务、课外实践、开放环境等四个方面,为高师美术创研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美术创研;文化创意产业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17SA0189〕,2016年度南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开设美术课程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意民间艺术元素的适当引进。这不仅会优化教学模式,而且还会丰富课程内容,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有利于积累美术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民间艺术也能在美术课程渗透中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会有效弘扬。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高校美术课程的必要性,分别
期刊
一、背景说明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笔下画出来的形象常常如同孪生子一样大同小异,另一方面,尽管我的学生已是十几岁的初中生了,画出的东西却简单得毫无细节。每当开始画命题性绘画时,学生的画面就会变得如出一辙……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个现状,我选择了初一年级的某班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实验很简单,我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形象,题目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东西,分别是房子、电视机和窗户。
期刊
摘 要:山西剪紙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可谓源远流长。民间剪纸来源于古朴劳动者的手中,他们将自己的美好生活通过自己的双手在纸上表现出来,鹿头花、窑瑄花、长寿图等都是经典的剪纸作品。如今山西剪纸艺术在传承中逐渐出现单一化的趋势,要生存就要创新,传统剪纸的出路可以与现代艺术绘画形式——插画相结合。插画现如今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的方方面面,若相叠加于剪纸这一元素,想必也将得到消费者对其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博物馆起源有着隐形的内在关联。有学者认为博物馆是文物的坟墓,而帝王陵墓作为文化遗产从发现之时就成为博物馆的核心。从博物馆视角来重新分析秦始皇帝陵,将陵墓中收藏物华珍宝、再造冥界军队、复制政治体制、象征宇宙天下的观念进行深入剖析。透过其收藏、复制、象征、陈列的多个维度来思考秦始皇陵所呈现的中国博物馆雏形。  关键词:博物馆;秦始皇帝陵;雏形  [基金项目: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