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地域辽阔,是我国多个民族聚居的区域。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加快新疆教育发展尤其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是一大亮点。在全疆有条件的地方扎实推进“双语”教育,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又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和现实需要。
新疆电力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背景
为适应当前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电网建设需面对三个突出挑战:一是经济大发展对电网建设的挑战;二是少数民族员工语言不通对顺利开展工作的挑战;三是当前社会现状对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融合的挑战。这三个突出挑战,要求从基本语言的实践应用和能力提升、文化融合两个方向实施重点突破。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创新,基于工作需要和地域特色,由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实施了双语人才培养项目,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
双语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运用建构主义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建构主义模式以“话题”或“问题”为导向来策划,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双语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从事一线生产、营销工作,使用汉语频繁的少数民族员工,不懂汉语或汉语水平不高,已对他们完成工作产生了影响,他们有学习汉语的主动性。
汉语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系统的双语培训,根据员工的汉语水平做阶梯式设计规划,分为初、中、高级,为了加强针对性,还开发了相应的教材。
双语培训项目研发从工作和生活情境出发,这使员工感兴趣和有学习愿望,同时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使他们愿意学、容易学。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的方式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
建立与双语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和学习情况,对成绩优异的学员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学员保持学习热情。
运用建构主义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清晰找到问题点,深入挖掘人才培养的需求 双语人才培养,找准切入点是提升效果的关键。深入挖掘并将公司发展需要、员工的学习愿望结合起来,到达培养目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双语人才培养重点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面对的用户也大多是少数民族,但员工阅读文件、填写的工作票、表要使用汉语。少数民族员工听说汉语的能力普遍高于读写的能力,因此,将读写汉语能力作为学习重点:在初阶培训中,首先,教少数民族员工学会拼音、唱写笔画,使他们具备认读汉字的基础,会使用字典,能认读一定量的电力用词,为进级学习打下基础;其次,中级培训是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深化语义的理解;第三,高级培训提供了多个可选择的学习内训师方向,员工可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择深入学习,并成为一名双语内训师,以另一种身份参与到双语人才培养中来。
阶进式学习过程,使少数民族员工易接受、见效快,能获得成就感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基础的少数民族员工可以参与到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可以根据自身水平的提升持续学习,这符合教学规律,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员工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纳入双语培养规划的员工可以从初级培训开始,通过考核后进入中级阶段学习。基础较好的员工,也可直接申请参加考核,通过后可从中级阶段开始学习。前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可进行高一阶段的学习,达到高级的少数民族员工不但可以在工作中自如的使用汉语,还可以作为内训师在本单位开展不同专业的教学,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成为合格的双语人才。
与国家电网公司队伍建设相承接,与新疆人才培养需求相承接 深化“两个转变”和创建“两个一流”,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双语人才培养是带有新疆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强化双语培训的要求,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企业中开展双语人才培养,也是顺应了自治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培养模式可复制到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建构主义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中。在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中,建构主义模式同样可以有效应用,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形式上,面授与网络教学、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使学员自主学习,缓解工学矛盾。使学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强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通过调研确定培养目标
2012年10月,双语人才培养项目组对伊犁供电公司、和田供电公司、疆南供电公司几家单位做了深入调研。调研内容主要为当地员工的汉语水平、已开展的双语培训项目,在工作中语言障碍带来的问题和学习需求等。从组织层面、业务层面、个人层面梳理了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组织层面上,公司需要少数民族员工通过学习汉语,提升运营电网所需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规范好操作与管理;能使用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做好优质服务,开拓市场;能够理解和践行国网企业文化,特别是统一的核心价值理念。
业务层面上,各项业务对双语人才有不同的需求。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提升少数民族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加强对少数民族员工进行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的学习;营销方面,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员工与客户之间工作和感情交流;生产方面,少数民族员工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水平迫切需要提升;安全监察方面,希望少数民族员工能够及时学习和理解上级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面重要文件精神,完成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和考试。
个人层面,少数民族员工希望能够掌握工作票、操作票的填写方法,日常基本表格以及新表格的汉语填写、抄表、新设备的使用、信息系统的运用,以及理解上级文件精神。
可见,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各个层面上比较一致,主要是工作情景中能够使用汉语阅读和沟通,如理解文件、会填写表格、填报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制定双语人才培养规划
双语人才培养规划分为人才培养的对象选择、培训体系的设计和考核及激励制度的建立,计划在五年内实现双语人才“十、百、千”的突破,即培养出数十名高级双语人才,上百名中级双语人才,上千名高级双语人才。
双语人才培养的对象主要包括喀什、阿克苏、和田、伊犁地区的供电所长和一线从事生产营销的员工,每阶段培训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通过调研和人力资源普查情况看,供电所员工是双语人才培养的对象,尤其是初级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
培训体系包括初、中、高三级。初级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电所员工、所长,内容主要是专业词汇和企业文化基本词汇,学习目的是认读基本汉字,专业词汇量达到100个,认识国网核心价值观8个字。中级培训的对象除了供电所员工和所长,将从事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也纳入进来,为培养双语技术技能内训师做准备,内容主要是专业词汇和国网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学习目的是听说读写达到500个专业词汇,理解国网文化及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级培训的对象是汉语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员工和班所长,希望将他们进一步培训为双语内训师,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专业内训师和双语(语言)内训师,专业内训师又分为管理内训师、企业文化内训师、生产和营销专业内训师。
建立双语人才培养配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学习效果。考核是为了保证学员能够按时参加学习,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员所在的单位要参与学员的学习考核。比如,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单位有公开的通报,学员的直接领导对学员在工作中应用汉语的情况要做评价。在培训过程中,主要的考核手段是考试。以上综合构成对学员的日常考核。激励是为了激发学员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保持学习热情。这也需要员工所在的单位积极参与。比如,阿克苏供电公司为了配合双语人才培养,制定了双语达标供电所奖励办法,提升公司员工双语运用能力,营造团结和谐氛围。评比的内容主要包括:供电所制定双语月培训计划。供电所做到每周开展双语培训,供电所有培训记录,员工有学习笔记或作业。所长必须会使用双语。能使用以汉字系统为主的计算机完成本职工作少数民族员工占60%以上。少数民族员工能够使用汉字进行文字记录或整理工作档案。少数民族员工通过双语口语和书写能力测试均到80分以上。员工互相使用双语,员工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系融洽和谐。
课程和教材研发
用建构主义方法开发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配合各阶段的双语培训,教材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方便应用。
培训项目实施和管理
按照培训先行,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的思路,2012年10月举办了试点班,经过实践摸索,现已确定了集中面授—网络学习和辅导—集中面试和考试的模式。
每单元的学习周期为一个月,第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为一周,学习前做摸底测试,对课程内容做说明,布置自学作业。远程授课和辅导时间为三周,员工通过远程网络课程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学员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有一名辅导老师,在自学期间老师在线答疑辅导。第二次集中培训时间为一周,老师对自学的内容做集中辅导和强化训练。集中培训前安排两个测评,一个是知识考试,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员工的学习效果。另一个是情景演练,设置日常的工作情景,员工用汉语对话完成情景演练。通过两个测评,对员工的听说读写学习效果做全面的测试,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
双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形成了双语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在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双语人才培养规划,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使双语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制。这个机制使双语人才培养可以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并可以持续改进,也保证了员工学习的连贯性,提升学习效果。这个体系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这对其他企业少数民族员工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少数民族员工职业导航
通过双语人才培养,增进了少数民族员工对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了解,也为自我提升和了解社会打开了新的窗口,使他们对职业发展道路有更深入的思考。在高级培养阶段,员工可以选择两个方向深入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上升通道。
掌握汉语,也使少数民族员工具备了学习更多知识技能的基础,使他们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服务水平
通过双语人才培养项目,少数民族员工汉语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因语言障碍产生的种种问题,如开会听不懂领导讲话、看不懂文件、培训听不懂老师讲课,不能按时收取汉族用户的电费,不会用汉语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看不懂催费单上的信息等得到了改善,为加快电网建设、深化优质服务、解决农村无电问题培养了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促进了少数民族员工的进步和企业发展。
总之,运用建构主义模式开展双语人才培养,加强了少数民族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系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主任)
新疆电力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背景
为适应当前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电网建设需面对三个突出挑战:一是经济大发展对电网建设的挑战;二是少数民族员工语言不通对顺利开展工作的挑战;三是当前社会现状对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融合的挑战。这三个突出挑战,要求从基本语言的实践应用和能力提升、文化融合两个方向实施重点突破。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创新,基于工作需要和地域特色,由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实施了双语人才培养项目,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
双语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运用建构主义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建构主义模式以“话题”或“问题”为导向来策划,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双语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从事一线生产、营销工作,使用汉语频繁的少数民族员工,不懂汉语或汉语水平不高,已对他们完成工作产生了影响,他们有学习汉语的主动性。
汉语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系统的双语培训,根据员工的汉语水平做阶梯式设计规划,分为初、中、高级,为了加强针对性,还开发了相应的教材。
双语培训项目研发从工作和生活情境出发,这使员工感兴趣和有学习愿望,同时他们具备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使他们愿意学、容易学。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的方式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
建立与双语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和学习情况,对成绩优异的学员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学员保持学习热情。
运用建构主义开展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清晰找到问题点,深入挖掘人才培养的需求 双语人才培养,找准切入点是提升效果的关键。深入挖掘并将公司发展需要、员工的学习愿望结合起来,到达培养目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双语人才培养重点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面对的用户也大多是少数民族,但员工阅读文件、填写的工作票、表要使用汉语。少数民族员工听说汉语的能力普遍高于读写的能力,因此,将读写汉语能力作为学习重点:在初阶培训中,首先,教少数民族员工学会拼音、唱写笔画,使他们具备认读汉字的基础,会使用字典,能认读一定量的电力用词,为进级学习打下基础;其次,中级培训是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深化语义的理解;第三,高级培训提供了多个可选择的学习内训师方向,员工可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择深入学习,并成为一名双语内训师,以另一种身份参与到双语人才培养中来。
阶进式学习过程,使少数民族员工易接受、见效快,能获得成就感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基础的少数民族员工可以参与到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可以根据自身水平的提升持续学习,这符合教学规律,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员工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纳入双语培养规划的员工可以从初级培训开始,通过考核后进入中级阶段学习。基础较好的员工,也可直接申请参加考核,通过后可从中级阶段开始学习。前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可进行高一阶段的学习,达到高级的少数民族员工不但可以在工作中自如的使用汉语,还可以作为内训师在本单位开展不同专业的教学,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成为合格的双语人才。
与国家电网公司队伍建设相承接,与新疆人才培养需求相承接 深化“两个转变”和创建“两个一流”,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双语人才培养是带有新疆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强化双语培训的要求,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企业中开展双语人才培养,也是顺应了自治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培养模式可复制到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建构主义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中。在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中,建构主义模式同样可以有效应用,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形式上,面授与网络教学、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使学员自主学习,缓解工学矛盾。使学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强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通过调研确定培养目标
2012年10月,双语人才培养项目组对伊犁供电公司、和田供电公司、疆南供电公司几家单位做了深入调研。调研内容主要为当地员工的汉语水平、已开展的双语培训项目,在工作中语言障碍带来的问题和学习需求等。从组织层面、业务层面、个人层面梳理了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组织层面上,公司需要少数民族员工通过学习汉语,提升运营电网所需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规范好操作与管理;能使用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做好优质服务,开拓市场;能够理解和践行国网企业文化,特别是统一的核心价值理念。
业务层面上,各项业务对双语人才有不同的需求。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提升少数民族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加强对少数民族员工进行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的学习;营销方面,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员工与客户之间工作和感情交流;生产方面,少数民族员工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水平迫切需要提升;安全监察方面,希望少数民族员工能够及时学习和理解上级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面重要文件精神,完成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和考试。
个人层面,少数民族员工希望能够掌握工作票、操作票的填写方法,日常基本表格以及新表格的汉语填写、抄表、新设备的使用、信息系统的运用,以及理解上级文件精神。
可见,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各个层面上比较一致,主要是工作情景中能够使用汉语阅读和沟通,如理解文件、会填写表格、填报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制定双语人才培养规划
双语人才培养规划分为人才培养的对象选择、培训体系的设计和考核及激励制度的建立,计划在五年内实现双语人才“十、百、千”的突破,即培养出数十名高级双语人才,上百名中级双语人才,上千名高级双语人才。
双语人才培养的对象主要包括喀什、阿克苏、和田、伊犁地区的供电所长和一线从事生产营销的员工,每阶段培训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通过调研和人力资源普查情况看,供电所员工是双语人才培养的对象,尤其是初级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
培训体系包括初、中、高三级。初级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电所员工、所长,内容主要是专业词汇和企业文化基本词汇,学习目的是认读基本汉字,专业词汇量达到100个,认识国网核心价值观8个字。中级培训的对象除了供电所员工和所长,将从事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也纳入进来,为培养双语技术技能内训师做准备,内容主要是专业词汇和国网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学习目的是听说读写达到500个专业词汇,理解国网文化及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级培训的对象是汉语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员工和班所长,希望将他们进一步培训为双语内训师,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专业内训师和双语(语言)内训师,专业内训师又分为管理内训师、企业文化内训师、生产和营销专业内训师。
建立双语人才培养配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学习效果。考核是为了保证学员能够按时参加学习,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员所在的单位要参与学员的学习考核。比如,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单位有公开的通报,学员的直接领导对学员在工作中应用汉语的情况要做评价。在培训过程中,主要的考核手段是考试。以上综合构成对学员的日常考核。激励是为了激发学员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保持学习热情。这也需要员工所在的单位积极参与。比如,阿克苏供电公司为了配合双语人才培养,制定了双语达标供电所奖励办法,提升公司员工双语运用能力,营造团结和谐氛围。评比的内容主要包括:供电所制定双语月培训计划。供电所做到每周开展双语培训,供电所有培训记录,员工有学习笔记或作业。所长必须会使用双语。能使用以汉字系统为主的计算机完成本职工作少数民族员工占60%以上。少数民族员工能够使用汉字进行文字记录或整理工作档案。少数民族员工通过双语口语和书写能力测试均到80分以上。员工互相使用双语,员工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系融洽和谐。
课程和教材研发
用建构主义方法开发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配合各阶段的双语培训,教材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方便应用。
培训项目实施和管理
按照培训先行,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的思路,2012年10月举办了试点班,经过实践摸索,现已确定了集中面授—网络学习和辅导—集中面试和考试的模式。
每单元的学习周期为一个月,第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为一周,学习前做摸底测试,对课程内容做说明,布置自学作业。远程授课和辅导时间为三周,员工通过远程网络课程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学员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有一名辅导老师,在自学期间老师在线答疑辅导。第二次集中培训时间为一周,老师对自学的内容做集中辅导和强化训练。集中培训前安排两个测评,一个是知识考试,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员工的学习效果。另一个是情景演练,设置日常的工作情景,员工用汉语对话完成情景演练。通过两个测评,对员工的听说读写学习效果做全面的测试,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
双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形成了双语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在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双语人才培养规划,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使双语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制。这个机制使双语人才培养可以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并可以持续改进,也保证了员工学习的连贯性,提升学习效果。这个体系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这对其他企业少数民族员工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少数民族员工职业导航
通过双语人才培养,增进了少数民族员工对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了解,也为自我提升和了解社会打开了新的窗口,使他们对职业发展道路有更深入的思考。在高级培养阶段,员工可以选择两个方向深入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上升通道。
掌握汉语,也使少数民族员工具备了学习更多知识技能的基础,使他们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服务水平
通过双语人才培养项目,少数民族员工汉语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因语言障碍产生的种种问题,如开会听不懂领导讲话、看不懂文件、培训听不懂老师讲课,不能按时收取汉族用户的电费,不会用汉语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看不懂催费单上的信息等得到了改善,为加快电网建设、深化优质服务、解决农村无电问题培养了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促进了少数民族员工的进步和企业发展。
总之,运用建构主义模式开展双语人才培养,加强了少数民族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系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