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学生在多读多思中获得知识的掌握和政治思维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导读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散杂,缺少内在逻辑性的政治知识,获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知识体系,获得政治学习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读法;知识体系;思维能力
以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政治学习内容,往往在内容上有多、散、杂现象。运用导读法,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比较辨别,促成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内容为例,谈谈导读法在知识体系构建中的运用问题。
一、课时导读,细微之处寻“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他人和各种媒介,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这一方面说明理解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知识的意义在于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告诉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而在于从细微之处着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逐步累积形成带有自我认知印迹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一经形成,便不易磨灭,成为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格局的重要体现。
歌德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运用导读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重视细微知识的微建构,即从难度较小的细节知识入手,在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唤醒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大厦。例如在学习法国总统和总理的职权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职权范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发现总统把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是内政经济,总统的权力占主导地位。学生在分析这三点时往往是根据现象比较后得出的零散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不易形成知识结构长久记忆保存,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三个角度的层次,提炼各角度的视角或关键词,发现其中的分类依据或逻辑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法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的归属,很容易得出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色——“行政双头制”。这样理顺了从现象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了细节知识的微建构,为建构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二、国别导读,差异之中探“结构”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是信息的加工过程,而记忆是认知过程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清晰准确地记忆制约着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任何具体知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该知识的标记,这些标记,有的明显,有的则隐匿于字里行间,需要仔细辨识,准确辨别识记这些标记,善于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差别,并把它们按一定的结构顺序编排,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准确记忆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特征。在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初步学完这四个国家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导读法进行比较复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本的目题和框题,概括英法两国的政体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从国王、议会、内阁三个角度介绍的,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是从总统、议会、政府三个角度介绍的,介绍英法两国政体的视角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学生能顺利完成英法两国政体的知识建构,即政体的运行、结构特点和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导读美国的政体,学生很容易发现美国与英法两国的不同,不仅从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个角度介绍,还介绍了政党制度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政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发现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维视角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结构,学生通过对目题和框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为什么坚持和怎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完成了国别知识的体系建构,为常识记忆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三、归类导读,共性之上显“结构”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真正对知识的把握,不仅需要明辨知识的个性,也要善于把握不同知识的共性,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窥一斑而知全豹。把握知识的共性,不是记得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而是善于选择和删除,只剩下知识的结构,这些知识的结构决定了具体内容的走向。没有知识结构,具体内容是一盘散沙,难以记忆,把握了知识结构,就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在分专题学完书本之后,运用导读法构建整本书的知识结构,教师首先通过书名《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引导学生分析本书所介绍的两个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书本目录和专题一,分别找出国家和国际组织主要的共性内容。在课时导读和国别导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较快地概括出国家的共性内容有: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的共性内容有:国际组织的类型、作用和典型的国际组织。最后,引导学生分别概括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内容。导读完成这一步后,因为完成了知识的归类整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书本知识的记忆就显得简单许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习是不断构建、修整、完善知识结构和攀爬思维高度的过程,局限于零散琐碎的具体知识、不能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会影响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导读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微观到宏观,分辨差异,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书本知识结构体系,展示了思想政治课登高望远的思维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读法;知识体系;思维能力
以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政治学习内容,往往在内容上有多、散、杂现象。运用导读法,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比较辨别,促成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内容为例,谈谈导读法在知识体系构建中的运用问题。
一、课时导读,细微之处寻“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他人和各种媒介,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这一方面说明理解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知识的意义在于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告诉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而在于从细微之处着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逐步累积形成带有自我认知印迹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一经形成,便不易磨灭,成为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格局的重要体现。
歌德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运用导读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重视细微知识的微建构,即从难度较小的细节知识入手,在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唤醒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大厦。例如在学习法国总统和总理的职权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职权范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发现总统把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是内政经济,总统的权力占主导地位。学生在分析这三点时往往是根据现象比较后得出的零散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不易形成知识结构长久记忆保存,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三个角度的层次,提炼各角度的视角或关键词,发现其中的分类依据或逻辑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法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的归属,很容易得出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色——“行政双头制”。这样理顺了从现象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了细节知识的微建构,为建构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二、国别导读,差异之中探“结构”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是信息的加工过程,而记忆是认知过程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清晰准确地记忆制约着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任何具体知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该知识的标记,这些标记,有的明显,有的则隐匿于字里行间,需要仔细辨识,准确辨别识记这些标记,善于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差别,并把它们按一定的结构顺序编排,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准确记忆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特征。在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初步学完这四个国家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导读法进行比较复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本的目题和框题,概括英法两国的政体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从国王、议会、内阁三个角度介绍的,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是从总统、议会、政府三个角度介绍的,介绍英法两国政体的视角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学生能顺利完成英法两国政体的知识建构,即政体的运行、结构特点和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导读美国的政体,学生很容易发现美国与英法两国的不同,不仅从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个角度介绍,还介绍了政党制度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政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发现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维视角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结构,学生通过对目题和框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为什么坚持和怎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完成了国别知识的体系建构,为常识记忆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三、归类导读,共性之上显“结构”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真正对知识的把握,不仅需要明辨知识的个性,也要善于把握不同知识的共性,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窥一斑而知全豹。把握知识的共性,不是记得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而是善于选择和删除,只剩下知识的结构,这些知识的结构决定了具体内容的走向。没有知识结构,具体内容是一盘散沙,难以记忆,把握了知识结构,就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在分专题学完书本之后,运用导读法构建整本书的知识结构,教师首先通过书名《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引导学生分析本书所介绍的两个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书本目录和专题一,分别找出国家和国际组织主要的共性内容。在课时导读和国别导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较快地概括出国家的共性内容有: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的共性内容有:国际组织的类型、作用和典型的国际组织。最后,引导学生分别概括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内容。导读完成这一步后,因为完成了知识的归类整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书本知识的记忆就显得简单许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习是不断构建、修整、完善知识结构和攀爬思维高度的过程,局限于零散琐碎的具体知识、不能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会影响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导读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微观到宏观,分辨差异,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书本知识结构体系,展示了思想政治课登高望远的思维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