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的拍摄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里·伯罗斯,如果不是摄影圈里的人,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
  那么现在让我们记住他:一个英国人,患有高度近视,他详细记录了上个世纪60年代越战的50次战斗,西方不少国家流传的许多让人窒息的越战照片大多出自他的手,最后他在直升机上拍摄时被炮弹击中,尸骨无存。
  二战时期,伯罗斯曾自告奋勇前去报名,但因几乎丧失视力的眼睛而被英国军队拒之门外,伯罗斯非常郁闷。后来,伯罗斯被人送到一座煤矿,干了不长时间,又找到了一份十分适合自己视力的工作——暗房冲洗工。在暗房里,他的眼睛比常人要敏感得多。他的老父亲为儿子的这份工作感到高兴,并认为伯罗斯会一直干下去。
  但是,伯罗斯却爱上了摄影,他拍下的照片与众不同,极尽真实和震撼。因为他的视力不好,他的镜头总是离拍摄物很近,他所拍下的照片中的景物,几乎可以触摸。
  越战开始,伯罗斯跟随美军进入战场,成为战地摄影师。在伯罗斯的家人和朋友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差不多没有视力的人,到战场上拍摄,他连是敌是友都无法分辨,这怎么可能呢?
  伯罗斯去了,跟随战士们进入血肉战场,在炸弹、硝烟和随时发生的伤残、死亡中一次次按下快门。每一张照片几乎都是面对面地拍摄,为了拍到更好的照片,他必须跟随士兵到前线,一起冲锋和作战。他能在越南的血肉战场上活下来,还能拍到多达几十场战斗,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是的,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也是一个对战争题材拍摄有点偏执的人。譬如他大胆采用彩色胶卷拍摄战争题材,而在这之前,拍摄战争都以黑白为传统,因为黑白照片即便画面中尸横遍野,也不会十分刺激。因为只有黑、白两色,增加了距离感,战场上的绝望、死亡,炸弹炸出的泥浆、鲜血……不会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个患有高度近视的伯罗斯却采用了彩色胶卷,这是因为他的视力问题,还是一种艺术创新,已经是一个谜。但是伯罗斯的彩色战争照片刊登在著名的《生活》杂志上时,给人们以一种视觉上的强烈震撼。
  战争发生时,伯罗斯最渴望能登上作战的直升飞机,他要求为他留出一个座位。1971年2月10日的早上,他和往常一样登上直升飞机去拍摄,厄运降临了,他和另外3位记者乘坐的飞机被击落后再也没有回来。
  伯罗斯在战争题材拍摄历史上达到了一个几乎无人能及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真实,他的镜头与拍摄物非常近,近得让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他所拍摄的战斗场面,有战士的绝望与疲惫不堪的表情,还有渗血的衣服和绷带、泥浆中的残肢断躯、地上混合着泥沙的血迹。
  伯罗斯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摄的照片不够好,那么说明你离拍摄物不够近。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原则。
  而我总是在想,如果伯罗斯不是一个高度近视者,上苍可以让他站在远处安全地拍摄,伯罗斯还会有这样高的摄影成就吗?
  (芊子摘自《联谊报》)
其他文献
快下课的时候,我要学生再看一次亨利·卢梭的那一张画,那张在星光下的狮子和波希米亚女郎。   我问他们有什么感想?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回答我: “老师,我觉得他是在告诉我们,不管这世界规定的法则是什么,像他画里这样温和平静的境界应该是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存在的。”  我微笑地面对着这个刚刚满了二十岁的女孩,心里觉得有许多的话想说出来。   她说得不错,在星光下沉睡的波西米亚女郎与狮子的邂逅似乎是不可能的,
期刊
在儿子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文章。据说,这本书现在被列为“男孩子的必读书”。  “男孩子”,“必读”,这样的字眼令我敏感。当代教育,不应当忽略的是家长们教育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方式的渐趋细化,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养育我们的男孩子?在竞争严酷的当代社会,男孩子应当拥有怎样的生存法则?丹尼·笛福的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必读”,或许就是因为它能够提醒我们,在男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当格外强化
期刊
前几天我看袁枚的《随园轶事》,无意中竟然看到了“刘罗锅”刘墉的名字,立刻报以亲切甜蜜的一笑。我一直致力于喜爱这种形态的罗锅,是基于我童年记忆里的两个形象——电视剧里的刘罗锅和《巴黎圣母院》里的阿西莫多,他们俩让我一直坚信驼背的没有坏东西。  袁枚对刘墉的描述很短,但是很震撼。看了之后,我对童年记忆里的偶像不算彻底幻灭,但也被震惊得七零八落,郑重划掉我择偶标准里“罗锅优先”这一条。  书上说他是个在
期刊
  
期刊
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号称服务一流,对每件事情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其“超越期望”的服务理念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    有一天,一位贵宾乘客托运了一只宠物狗,始发地发送电报告知他们:那只狗是贵宾乘客心爱的宠物,它将在此地转机回澳洲。电报特别提醒他们务必认真照看,不得遗失。    经理看完电报,他马上吩咐员工谨慎对待并分配了任务,甚至买了狗食备用。当他们什么都准备好之后,负责去接宠物的职员却报告:接到的那只
期刊
我的新居位于城乡结合部,每天晨跑要路过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这个崭新的路口还没安装红绿灯。某日清晨,此处发生了一起车祸。  我看到时,肇事车已逃逸,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有一位中年妇女,瑟缩地立在路口中央,守着一位不幸遇难者的遗体。我猜她可能是死者的亲属——妻子或者母亲。据说死者是骑摩托车过路口时,被一辆载重卡车撞飞的,那一幕犹如电影的特技。我看到摩托车的残肢散落在空旷路口的四周,像一些灵魂的碎片匍匐在
期刊
我们是4个大二的学生。我们决定不再忍受学校的集体宿舍,因为我们是成年人了,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商量合租一个套间,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有一间自己的卧室。当然,我们得共用一间卫生间。一间卫生间4个人用,也不算什么,对吧?  现在,让我来说一说埃德华。没有人愿意在他用过卫生间之后接着用卫生间,因为总有一些东西刚好被他用完。不是卫生纸用光了,就是香皂用完了。他似乎永远是这些东西的最后一个使用者。这就使卫
期刊
【本期主题感言】  特约主持:刘洋  ○人生的规则,不是上帝的手指在金刚石上刻下的十诫,不是油墨印在雪花纸上并加盖公章的法律条文,但它却更为复杂和难以捉摸,给你的奖励和惩罚,也更为甜蜜和苦涩。  ○如同高中的文理分科将决定你一生前行的方向,人生中很多选择题,做起来轻易,却是你生命画布上无法修改的一笔 ,淡淡落下,就改变了人生的整个色调。  ○认清了有些规则无形却不能违背,有些选择随意却后果亘久,就
期刊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戴维在他家的后花园进行考古挖掘。  戴维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发现恐龙化石是他最大的梦想。他挖啊挖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他挖出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突然,他碰到了一块既光滑又硬的东西。是骨头!  戴维兴奋极了,他按照书本上的指导,用刷子小心地清理掉骨头周围的沙土。然后他拿起那块骨头,欢叫着跑进厨房。他的妈妈正把一只鸡放进烤箱。  “瞧,妈妈。一块恐龙的骨头。”戴维说,“也许是一块偷蛋
期刊
程刚,英语高级教师,写作者。中国外语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2007年以来,有作品50多万字见诸全国百家报刊。作品入选多种文集或选本。    1.你是怎样开始创作之路的?  我真正的写作始于2007年。我的处女作《带着灵魂前行》发在《青年时代》2007年11期上,还上了封面标题,双倍稿费,这对初次投稿的我是个很大的刺激。但是两年多的时间不可能造就一位作家,作家这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