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能力突出表现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能力相应就成为我们培养的重点。我们建构的“学·教·研”三结合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与实践体系,从学习主体学生的“体悟—辨析—观摩—教学—研讨”的“学”出发,以教师的“定教—析教—导教—试教—研教”的“教”为引导,“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模拟教习—问题研习”的教学环节为纬,全程贯穿的“研”为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生作文指导能力 “学·教·研”三结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BC1212001)—《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学·教·研”三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5-01
一、研究背景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多年来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而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又突出地表现为作文教学效果。张志公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作文教学·序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国内目前可见的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多集中于小学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与研究,而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的针对于师范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因各自的办学定位、培养规格、招生对象、社会需求等因子的作用,对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探讨阶段。
如2001年刘济远进行“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与研究”,在本科试验班开设“中小学作文导写理论”专业课,提出“作文只可‘导’不可‘教’”;2002年李吉林建构了小学作文的学科体系;2004年孙建龙从小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建立教学理论体系;2010年朱水根着眼于小学作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从新课程的新理论与作文心理学为中心,以六位老师的教学模式总结经验与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但在学科理论日渐深厚的同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能有更为有效、高效地教学模式并未完全形成。尤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我国对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有了新的界定与要求,新教材也必然以新面貌来呈现。由此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与实践需要进一步地深入进行。
故而,我们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现代教师专业化素质、研究型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发展,立足于职前教育与职后深造的衔接与联系角度,以《小学作文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为基点,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特色,为我校学生日后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进行小学生作文指导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研究内容
我们建构的“学·教·研”三结合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学习主体学生的“体悟—辨析—观摩—教学—研讨”的“学”出发,以教师的“定教—析教—导教—试教—研教”的“教”为引导,“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模拟教习—问题研习”的教学环节为纬,全程贯穿的“研”为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1.“学·教·研”结合形成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完整教学体系。
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中强调其教育性和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其“适用”和“实效”功能,将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内容和习作的基本社会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特色,旨在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以及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教·研”结合的理论研究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梳理作文写作的三级心理转换,直线式、螺旋式、多重水平的作文三维加工模式,知识表达模型的作文心理操作模式,以更清晰地明了作文写作的心理实现过程。
以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等来实现“学·教·研” 课堂教学环节三结合的培养:
案例分析—教师选择小学生作文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学生体悟学习内容。
理论讲析—教师分析教学现状经验与问题;学生辨析问题存在原因。
观摩赏析—教师通过观摩名师教学指导教学策略;学生观摩体验。
模拟教习—学生微格教学,教师辅导试教。
问题研习—学生研讨总结,教师研教提升。
2.“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将教学阐述中的教学内容整体性和教学侧重点相统一。
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教学内容是多维的,因而应以一种实用、适用的教学观来统领教学。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认清阅读练笔的自我提升、教学演练的能力提高、理论研习的专业提摄三者所处的不同位置,确保对学科知识的全方位介绍与讲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尤其是“观摩赏析”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我们从“搜集优秀小学生作文指导课教案”入手,在观摩名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搜集优秀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再由骨干教师择优整理优秀小学生作文指导教案资料,做到每个小学生作文训练有2—3个优秀教案,供学生教师根据情况选用。每个录用教案的右边均留出四分之一的空白,需要时对选用的优秀教案“二度备课”。
3.从“析”到“习”,突出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
《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较之其他教育学、文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在阅读、鉴赏、教学之外,还要进行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下水文创作,故而“析—习”的能力训练不可或缺,而其训练必然离不开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等的训练,同时也离不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该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导学—析理—致用”,“析”到“习”,既重视了教育原理“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的理论剖析解读,又突出了专业特色的实践部分“模拟教习—问题研习”。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方向性,突出了专业特色。
我们建构的“学·教·研”三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从知识到技能,从学到用,从院到校的完整教学体系,强调了文学性,突出了课程特色;强调了师范性,突出了职业特色;强调了方向性,突出了专业特色。既重视了学生习作素养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教学、科研水平,助力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亦为同仁提供仅供参考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李吉林.小学作文教学大全[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济远.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生作文指导能力 “学·教·研”三结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BC1212001)—《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学·教·研”三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5-01
一、研究背景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多年来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而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又突出地表现为作文教学效果。张志公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作文教学·序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国内目前可见的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多集中于小学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与研究,而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的针对于师范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因各自的办学定位、培养规格、招生对象、社会需求等因子的作用,对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探讨阶段。
如2001年刘济远进行“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与研究”,在本科试验班开设“中小学作文导写理论”专业课,提出“作文只可‘导’不可‘教’”;2002年李吉林建构了小学作文的学科体系;2004年孙建龙从小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建立教学理论体系;2010年朱水根着眼于小学作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从新课程的新理论与作文心理学为中心,以六位老师的教学模式总结经验与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但在学科理论日渐深厚的同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能有更为有效、高效地教学模式并未完全形成。尤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我国对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有了新的界定与要求,新教材也必然以新面貌来呈现。由此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与实践需要进一步地深入进行。
故而,我们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现代教师专业化素质、研究型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发展,立足于职前教育与职后深造的衔接与联系角度,以《小学作文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为基点,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特色,为我校学生日后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进行小学生作文指导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研究内容
我们建构的“学·教·研”三结合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学习主体学生的“体悟—辨析—观摩—教学—研讨”的“学”出发,以教师的“定教—析教—导教—试教—研教”的“教”为引导,“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模拟教习—问题研习”的教学环节为纬,全程贯穿的“研”为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1.“学·教·研”结合形成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完整教学体系。
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中强调其教育性和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其“适用”和“实效”功能,将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内容和习作的基本社会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特色,旨在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以及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教·研”结合的理论研究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梳理作文写作的三级心理转换,直线式、螺旋式、多重水平的作文三维加工模式,知识表达模型的作文心理操作模式,以更清晰地明了作文写作的心理实现过程。
以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等来实现“学·教·研” 课堂教学环节三结合的培养:
案例分析—教师选择小学生作文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学生体悟学习内容。
理论讲析—教师分析教学现状经验与问题;学生辨析问题存在原因。
观摩赏析—教师通过观摩名师教学指导教学策略;学生观摩体验。
模拟教习—学生微格教学,教师辅导试教。
问题研习—学生研讨总结,教师研教提升。
2.“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将教学阐述中的教学内容整体性和教学侧重点相统一。
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教学内容是多维的,因而应以一种实用、适用的教学观来统领教学。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认清阅读练笔的自我提升、教学演练的能力提高、理论研习的专业提摄三者所处的不同位置,确保对学科知识的全方位介绍与讲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尤其是“观摩赏析”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我们从“搜集优秀小学生作文指导课教案”入手,在观摩名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搜集优秀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再由骨干教师择优整理优秀小学生作文指导教案资料,做到每个小学生作文训练有2—3个优秀教案,供学生教师根据情况选用。每个录用教案的右边均留出四分之一的空白,需要时对选用的优秀教案“二度备课”。
3.从“析”到“习”,突出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
《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较之其他教育学、文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在阅读、鉴赏、教学之外,还要进行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下水文创作,故而“析—习”的能力训练不可或缺,而其训练必然离不开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等的训练,同时也离不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该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导学—析理—致用”,“析”到“习”,既重视了教育原理“案例分析—理论讲析—观摩赏析”的理论剖析解读,又突出了专业特色的实践部分“模拟教习—问题研习”。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方向性,突出了专业特色。
我们建构的“学·教·研”三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从知识到技能,从学到用,从院到校的完整教学体系,强调了文学性,突出了课程特色;强调了师范性,突出了职业特色;强调了方向性,突出了专业特色。既重视了学生习作素养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教学、科研水平,助力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亦为同仁提供仅供参考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李吉林.小学作文教学大全[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济远.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