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尹超调任双峰县财政局局长,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9年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到2010年达到2.63亿元,增幅达31.3%,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项目、向弱势群体、向农村基层倾斜,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了城乡居住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在他的带领下,财政局机关在2010年先后获 “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绿化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五一先锋集体”等一系列省市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全县三个文明先进单位”、“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县级先进,其本人也多次获县政府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
抓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他始终注重对财政干部素质的培养,坚信人才是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任财政局长以来,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财政事业发展。
抓班子建设,树立财政良好形象。他强化局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全体班子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精诚团结、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抓制度建设,健全财政管理机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他制订了学习、考勤、会议、考核、财务管理和资金审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格要求干部职工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办事,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和财政干部的公信力。
抓作风转变,提高财政服务水平。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对照创先争优“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公开承诺,确保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同时,创新活动方式,结合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十项措施》,努力强化服务水平和意识。在他的安排下,局机关全面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在每周五下午分批次安排股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举办业务知识讲座,促进股室间业务交流,拓展财政干部业务知识领域。在县委“手牵手、联帮带”活动中,帮助结对村印塘镇光华村和扶贫村井字镇陈家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解决公路建设难题。在2010年,该局被县政府列为全县招商引资试点单位,为此,他亲自带领干部赴京招商引资,通过多方努力,从北京成功引进招商增税项目一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入库税收700万元,是全县招商引税贡献最大的项目。
关心干部,形成工作合力。他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职称考试和后续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财能力,对取得财会类大专以上文凭或考取会计师以上职称的,给予物质奖励。为优化人员配备,研究制订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并大胆选拔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年青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工作,近两年来,全局提拔优秀年青干部10余人,目前中层骨干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支持重视财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2010年,机关团支部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单位”,下属的国库集中支付局先后荣获了“市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的称号,营造了财政部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抓勤征细管 增强财政实力
双峰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源相对匮乏,资金自给率较低。为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保障各项支出需要,他千方百计抓收支管理,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狠抓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他加强与国地两税等收入征管部门的衔接协调,定期召开征管部门联席会议,做到收入及时均衡入库,2010年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03万元,增幅达31.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9%。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和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010年共完成3352万元,同比增长231%。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缓解县级财政困难。随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为确保改革工作不延误,政令保畅通,他积极主动掌握改革政策精神,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实施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情况,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财力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县级财力不足的困题。
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面对财政收入少,刚性支出压力大的窘况,他在强化收入征管的同时,严格执行县委、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厉行节约,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集中财力促进经济发展。年初预算下达后,坚决按预算执行,除抗灾抢险等突发事项外,其余资金追加报告一律不予审批。为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在2010年,他安排专人开展“小金库”检查,对全县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行政事业部门等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300多万元,并收缴财政65万元,提出整改意见80多条,进一步提高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抓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发展
坚持公共财政取向,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努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他积极筹集和调度资金,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2010年共安排8600万元用于新行政中心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1000多万元用于海螺粉末站、沿河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700多万元用于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000万元用于堤防工程建设,支柱财源进一步夯实,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县工业园的财政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筹资1500万元以上,用于融资贴息、土地储备及征地拆迁安置等。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理顺了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完成了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农机产业园、台资鞋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3个专业园区,园区建设面积由2005年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3平方公里,税收贡献由300万元增长到3400万元,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他将促进“三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3年来,农林水事业支出年均增长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10年更是高达80%,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年争取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优质稻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一事一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40万元,建成公益事业项目350个,全年发放“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4100万元,以“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兑现各种对农补贴1.3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抓科学理财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他进一步推动和巩固各项财政改革,着力强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投资评审成效显著。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容提质,全县各种基建项目逐年递增,加强政府投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的高度重视下,局下属的投资评审中心专业评审人员从成立时的2人增加到4人,并选聘了18名兼职评审员,人员力量得到了有效地扩充。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流程,如今,评审范围从建筑、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基本建设扩大到公路、水利、土地整理、古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2010年共完成项目评审283个,送审投资额5.24亿元,审减投资额8500万元,审减率达16.3%,有效地控制了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造价,节约了财政资金。
集中支付运行规范。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10年的支付金额达15亿多元。自实施规范津补贴发放制度以来,集中支付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津补贴发放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等经费支出,对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据统计,每年的拒付金额在200万元以上。
政府采购继续向纵深推进。通过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他严把采购“申报关、监督关、质量关”,尤其是对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近三年来,每年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在6000万元以上,每年节约财政资金600多万元,综合节支率达13.9%。
国有资产管理有序。2010年以来,全县近40家单位进行了行政搬迁,统一进入新行政中心办公。在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处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牵头制订了《双峰县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暂行办法》,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在2010年共处置房地产、报废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40多宗,实现资产处置款2000多万元。
抓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
他始终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向基层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公益事业倾斜,让公共财政之光普照双峰大地,使全县90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稳妥推进“为民办八件实事”,保障了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足额安排低保、五保资金,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其中2010年安排低保资金5000多万元,受益群众5.3万余人。每年足额配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目前,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7%,有效缓解了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问题。2010年,该县连续遭受2次洪涝灾害,他在第一时间带领财政干部,及时了解灾情,积极调度救灾资金2000多万元,兑付农业保险理赔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他不断加大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2010年共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800万元,其中安排3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补助,人均同比上年增加1200元补助,并力争到2013年达到人平1万元的标准,使村干部吃下了“定心丸”,确保了村级组织稳定运转。
在他的带领下,财政局机关在2010年先后获 “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绿化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五一先锋集体”等一系列省市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全县三个文明先进单位”、“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县级先进,其本人也多次获县政府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
抓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他始终注重对财政干部素质的培养,坚信人才是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任财政局长以来,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财政事业发展。
抓班子建设,树立财政良好形象。他强化局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全体班子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精诚团结、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抓制度建设,健全财政管理机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他制订了学习、考勤、会议、考核、财务管理和资金审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格要求干部职工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办事,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和财政干部的公信力。
抓作风转变,提高财政服务水平。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对照创先争优“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公开承诺,确保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同时,创新活动方式,结合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十项措施》,努力强化服务水平和意识。在他的安排下,局机关全面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在每周五下午分批次安排股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举办业务知识讲座,促进股室间业务交流,拓展财政干部业务知识领域。在县委“手牵手、联帮带”活动中,帮助结对村印塘镇光华村和扶贫村井字镇陈家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解决公路建设难题。在2010年,该局被县政府列为全县招商引资试点单位,为此,他亲自带领干部赴京招商引资,通过多方努力,从北京成功引进招商增税项目一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入库税收700万元,是全县招商引税贡献最大的项目。
关心干部,形成工作合力。他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职称考试和后续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财能力,对取得财会类大专以上文凭或考取会计师以上职称的,给予物质奖励。为优化人员配备,研究制订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并大胆选拔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年青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工作,近两年来,全局提拔优秀年青干部10余人,目前中层骨干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支持重视财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2010年,机关团支部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单位”,下属的国库集中支付局先后荣获了“市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的称号,营造了财政部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抓勤征细管 增强财政实力
双峰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源相对匮乏,资金自给率较低。为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保障各项支出需要,他千方百计抓收支管理,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狠抓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他加强与国地两税等收入征管部门的衔接协调,定期召开征管部门联席会议,做到收入及时均衡入库,2010年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03万元,增幅达31.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9%。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和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010年共完成3352万元,同比增长231%。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缓解县级财政困难。随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为确保改革工作不延误,政令保畅通,他积极主动掌握改革政策精神,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实施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情况,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财力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县级财力不足的困题。
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面对财政收入少,刚性支出压力大的窘况,他在强化收入征管的同时,严格执行县委、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厉行节约,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集中财力促进经济发展。年初预算下达后,坚决按预算执行,除抗灾抢险等突发事项外,其余资金追加报告一律不予审批。为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在2010年,他安排专人开展“小金库”检查,对全县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行政事业部门等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300多万元,并收缴财政65万元,提出整改意见80多条,进一步提高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抓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发展
坚持公共财政取向,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努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他积极筹集和调度资金,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2010年共安排8600万元用于新行政中心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1000多万元用于海螺粉末站、沿河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700多万元用于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000万元用于堤防工程建设,支柱财源进一步夯实,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县工业园的财政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筹资1500万元以上,用于融资贴息、土地储备及征地拆迁安置等。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理顺了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完成了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农机产业园、台资鞋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3个专业园区,园区建设面积由2005年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3平方公里,税收贡献由300万元增长到3400万元,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他将促进“三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3年来,农林水事业支出年均增长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10年更是高达80%,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年争取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优质稻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一事一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40万元,建成公益事业项目350个,全年发放“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4100万元,以“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兑现各种对农补贴1.3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抓科学理财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他进一步推动和巩固各项财政改革,着力强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投资评审成效显著。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容提质,全县各种基建项目逐年递增,加强政府投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的高度重视下,局下属的投资评审中心专业评审人员从成立时的2人增加到4人,并选聘了18名兼职评审员,人员力量得到了有效地扩充。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流程,如今,评审范围从建筑、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基本建设扩大到公路、水利、土地整理、古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2010年共完成项目评审283个,送审投资额5.24亿元,审减投资额8500万元,审减率达16.3%,有效地控制了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造价,节约了财政资金。
集中支付运行规范。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10年的支付金额达15亿多元。自实施规范津补贴发放制度以来,集中支付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津补贴发放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等经费支出,对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据统计,每年的拒付金额在200万元以上。
政府采购继续向纵深推进。通过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他严把采购“申报关、监督关、质量关”,尤其是对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近三年来,每年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在6000万元以上,每年节约财政资金600多万元,综合节支率达13.9%。
国有资产管理有序。2010年以来,全县近40家单位进行了行政搬迁,统一进入新行政中心办公。在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处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牵头制订了《双峰县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暂行办法》,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在2010年共处置房地产、报废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40多宗,实现资产处置款2000多万元。
抓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
他始终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向基层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公益事业倾斜,让公共财政之光普照双峰大地,使全县90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稳妥推进“为民办八件实事”,保障了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足额安排低保、五保资金,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其中2010年安排低保资金5000多万元,受益群众5.3万余人。每年足额配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目前,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7%,有效缓解了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问题。2010年,该县连续遭受2次洪涝灾害,他在第一时间带领财政干部,及时了解灾情,积极调度救灾资金2000多万元,兑付农业保险理赔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他不断加大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2010年共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800万元,其中安排3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补助,人均同比上年增加1200元补助,并力争到2013年达到人平1万元的标准,使村干部吃下了“定心丸”,确保了村级组织稳定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