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教育的教研状态令人堪忧,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总认为是一种形而上的务虚形态,高深莫测,雾里看花,而且总感觉教研所需的师资理论水平也难以为济。说白了,在大多数教师潜意识里,教研这东西就是摆放在神庙里的供奉,时光里的故纸,圣神而不敢接近。本文将就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进行了浅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教研;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6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如果说,教育是一方星空,教研便是“窥天地之奥,穷宇宙之理”的求索与追随。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做好教研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一、做好教研的基本方法
1. 深入一线做教研,姿态要沉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脱离一线的教研,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华美的空中楼阁,也必然会轰然倒塌。唯有潜下心来,深入实际,态度严谨,去伪存真,杜绝浮躁风伪教研,教研的实际意义才会彰显。同时,我们还要紧扣“一线”二字,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树立,俯下身段,沉潜下去,教研定有别样的风采。
2. 站在高处做教研,眼光要长远
做教研就是做眼光,更是做思想。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站得高,才望得遠。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在学习、实践、比较、探究中不断捕捉教研的信息与灵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不作秀,求实效。作为一个教研工作者,要有鹰的眼光、猎狗的嗅觉、兔子的迅速,要站在校门口,放眼全世界。
3. 摆正心态做教研,境界要高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教研也是做心态,做教研就是做境界。守好小格子,方有大格局。
首先,要不忘初心。何谓教研?为何做教研?教研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在探究中有没有丢掉了本色、本源、本根?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其次,要怀抱清心。清心,才能无欲,无欲才能静心。一个总想着赚取多大利润,收获多大回报的教师,那他自然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片清心,一种坚守。只有清心,才能坚守。因为坚守,愈发清心。
再次,要常留静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教育,需要安安静静地从事;课堂,需要安安心心地经营。只有静心才不会被外境所迷,才不会被乱象所困。破土的种子,历经了土壤静悄悄的孕育;苏醒的矿源,经受了地底亿万年的沉睡。居里夫人镭的发明,屠呦呦青蒿素的提取,都是寂寞孕育的产儿。
最后,要坚守恒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世间事,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坚持,才能实现梦想,成就事业。哲人说,“短浅的眼光限制了我们。”人一旦被困难所俱,为诱惑所迷,目光会变得短浅,滞止前进的步伐,陷入人生的孤寂与迷惘。做人做事,无不是在爬坡过坎,付出的是时间,考验的是耐力,锻造的是品格。只有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坚守到底,一步步抵近的将不仅是事业的成功,更是高尚的人格、永恒的人生。
4. 创新机制做教研,步伐能经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步态,步态决定事态。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有教研就是生产力的眼光和思想,更要不断创新教研的各项机制,为教研的发展铺平道路。比如教研氛围的营造、平台的搭建、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价措施的出台等一系列制度必须相继亮相。有创新才有活力,有机制才能保障,教研的步伐才能一路走稳走好。
二、教研落地的根本途径
1. 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观,决定了教研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政绩观,就有怎样的教育,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教研生态。同理,教研生态决定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工作状态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情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教研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并且注重顶层谋划,高位推动,上下一气,形成良好的教育教研生态圈。
2. “教书、读书、写作”是名师的成长之路,也是教研的引领之路。作为教师,教书是根本,阅读是眼界,写作是提升。魏书生、李镇西、叶澜、朱永新等,无一不是一线的教师。唯有教书的实践,才有教研的创见。教师应该在做好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习,深入思考,注意总结。长此以往,教师就会不断得到成长,教研的风气自然会逐渐形成,教研的花朵自然会次第开放。
3. 校长,是教研最好的践行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可以把思想与行动完美结合,并能一以贯之。这是校长这一角色的职业优势,也是推行教改的必然形势。杜郎口的崔其升,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李镇西,台州书生中学的魏书生……这些都是教学改革前沿的领军人物。因此,校长的实践与引领,自然是教研最好的气象。
三、结束语
方法和途径,犹如教研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写到此,一句名言萦绕耳边:有理想的星空照耀,我们脚下的步伐才更坚定有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教育体育局 331600)
关键词:教研;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6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如果说,教育是一方星空,教研便是“窥天地之奥,穷宇宙之理”的求索与追随。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做好教研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一、做好教研的基本方法
1. 深入一线做教研,姿态要沉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脱离一线的教研,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华美的空中楼阁,也必然会轰然倒塌。唯有潜下心来,深入实际,态度严谨,去伪存真,杜绝浮躁风伪教研,教研的实际意义才会彰显。同时,我们还要紧扣“一线”二字,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树立,俯下身段,沉潜下去,教研定有别样的风采。
2. 站在高处做教研,眼光要长远
做教研就是做眼光,更是做思想。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站得高,才望得遠。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在学习、实践、比较、探究中不断捕捉教研的信息与灵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不作秀,求实效。作为一个教研工作者,要有鹰的眼光、猎狗的嗅觉、兔子的迅速,要站在校门口,放眼全世界。
3. 摆正心态做教研,境界要高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教研也是做心态,做教研就是做境界。守好小格子,方有大格局。
首先,要不忘初心。何谓教研?为何做教研?教研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在探究中有没有丢掉了本色、本源、本根?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其次,要怀抱清心。清心,才能无欲,无欲才能静心。一个总想着赚取多大利润,收获多大回报的教师,那他自然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片清心,一种坚守。只有清心,才能坚守。因为坚守,愈发清心。
再次,要常留静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教育,需要安安静静地从事;课堂,需要安安心心地经营。只有静心才不会被外境所迷,才不会被乱象所困。破土的种子,历经了土壤静悄悄的孕育;苏醒的矿源,经受了地底亿万年的沉睡。居里夫人镭的发明,屠呦呦青蒿素的提取,都是寂寞孕育的产儿。
最后,要坚守恒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世间事,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坚持,才能实现梦想,成就事业。哲人说,“短浅的眼光限制了我们。”人一旦被困难所俱,为诱惑所迷,目光会变得短浅,滞止前进的步伐,陷入人生的孤寂与迷惘。做人做事,无不是在爬坡过坎,付出的是时间,考验的是耐力,锻造的是品格。只有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坚守到底,一步步抵近的将不仅是事业的成功,更是高尚的人格、永恒的人生。
4. 创新机制做教研,步伐能经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步态,步态决定事态。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有教研就是生产力的眼光和思想,更要不断创新教研的各项机制,为教研的发展铺平道路。比如教研氛围的营造、平台的搭建、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价措施的出台等一系列制度必须相继亮相。有创新才有活力,有机制才能保障,教研的步伐才能一路走稳走好。
二、教研落地的根本途径
1. 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观,决定了教研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政绩观,就有怎样的教育,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教研生态。同理,教研生态决定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工作状态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情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教研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并且注重顶层谋划,高位推动,上下一气,形成良好的教育教研生态圈。
2. “教书、读书、写作”是名师的成长之路,也是教研的引领之路。作为教师,教书是根本,阅读是眼界,写作是提升。魏书生、李镇西、叶澜、朱永新等,无一不是一线的教师。唯有教书的实践,才有教研的创见。教师应该在做好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习,深入思考,注意总结。长此以往,教师就会不断得到成长,教研的风气自然会逐渐形成,教研的花朵自然会次第开放。
3. 校长,是教研最好的践行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可以把思想与行动完美结合,并能一以贯之。这是校长这一角色的职业优势,也是推行教改的必然形势。杜郎口的崔其升,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李镇西,台州书生中学的魏书生……这些都是教学改革前沿的领军人物。因此,校长的实践与引领,自然是教研最好的气象。
三、结束语
方法和途径,犹如教研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写到此,一句名言萦绕耳边:有理想的星空照耀,我们脚下的步伐才更坚定有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教育体育局 3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