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发问;课堂教学;思维;效率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校于本学年特别设立了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教学开放月,在这期间,教师们可自由地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堂,去倾听、去学习。这一活动极大地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为教师创设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深刻反思,真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短短的两个月内听了58节课,这些课让我获益匪浅、感悟颇多。
  语文课有美育的功能,但绝不等于放松、涣散,要向语文课要效率,势在必行。“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这是我在听过我校高级教师李凤瑞老师的课之后最大的感慨,他的课堂给了我很大启发,从中我似乎找到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语文课在夹缝中生存的希望之路。
  上李老师的课,学生的思维是紧张而又活跃的,从课上到课下,学生都是动的,无怪乎优异的成绩了。构成其课堂紧张而高效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发问”上,下面结合授课实例略作说明。
  1.授课的常见方式是向学生发问,尤其体现在文言文教学、习题课、复习课的处理上。用他的话说:“简单的我(教师)来讲,难的你们(学生)讲。”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产生了高效率。譬如:《促织》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又是自读课文,其中的文言知识点很典型,不能不重视。如若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听,要耗费掉4-5课时且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文本,怎样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呢?李老师主要采用向学生发问的方式,具体过程如下:文章以句为单位,请一学生读,一学生译,对于简单的句子,学生译得无问题,大胆放过不讲;译得有问题的地方,或该句出现了重点词,教师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强化,让学生做好笔记。这样处理起来非常快,大约两课时就可以结束,而且重点突出,学生主动性较强,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课下预习,否则无法“对付”教师上课的提问,难免尴尬。这样的发问方式,对于高三的复习课、习题课非常适用,以往一套题非常耗时,教师从头捋到尾,一篇文言文阅读题讲下来就需要一节课。用这种方式处理的话,则会省时、高效。一篇文言文不用全文翻译,先布置学生课下预习,课上就文中的重点词发问,然后教师对较难的句子做得体的翻译。这样既方便教师很好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上,也可以把刚刚学习过的重点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字形的正误等多样的问题通过投影向学生提问,加强对学生的检测,巩固的效果不错。即便是新授课文如大现代文阅读,好的问题的设置,也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发问要做到有重点,有的放矢。教师上课看似轻松,实则需充分备课,熟悉课文,把握重点,巧妙设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提问的随意性,提高发问的有效率,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3.发问不能代替讲解,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有精当的点拨、讲解和及时、中肯的点评。要做到问学生所未能想,发学生所未能发,授课的语言干脆利落、准确生动、一语中的,让学生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与快乐。
  李老师的课“发问多,有重点,效率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紧张、有序、高效的课堂是欢迎的,对这种授课方式是充分认可的,这也增加了我今后教学、教改的信心。
其他文献
英国萨顿信托(Sutton Trust)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包括数学和英语在内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中,只有24%的白人工薪家庭男生拿到5门C以上成绩,而全国的平均比率是63%。这就意味着白人工薪家庭男生成为成绩最差群体。过去十年,该群体连续十次排名倒数第一或第二。该群体女生成绩同样不容乐观,只有1/3达到5门C以上成绩,在所有女性群体中成绩垫底。  与之相反,贫困华裔家庭学生取得5门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20年3月27日消息,文部科学省举办的有关支持国际学生教育的有识之士会议发布了会议报告。该会议小组设立于2019年5月,旨在针对支持国际学生教育展开深入探讨,為政府、学校及相关机构提供方向性策略。  报告指出,需要日语指导的国际学生(包括日籍和非日籍学生)人数截至2018年已超5万人,而2019年4月新的在留资格的设立预计将使外籍学生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据调查,有近2万人的国
一、检查预习    学生填表    说明:1.小说情节的第四部分中,夏四奶奶出场了,故转为明线人物;而献花圈的革命者未出场,故属暗线人物。2.加下划线的文字为答案。    二、明、暗线比较    鲁迅先生为什么以明、暗两线来构建小说《药》的情节?提示: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1. 把暗线改为明线,结果会怎样?  情节变为:夏三爷告密——夏瑜被捕——夏瑜狱中宣讲——夏瑜就义——老栓
【摘 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充足的材料之后,写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议论文来,叙议定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只有聚焦论点,调整叙议重心,有的放矢,才能使论证精辟。本文从注意叙议方向的角度去探索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希望能给学生一些启迪。  【关键词】议论文 叙议定向 写作教学    笔者从事高三教学多年,发现不少的学生即使到了高三,积累了不少的材料,然而下笔千言,虽不是离题万里,却往往说不到点上,大
摘 要:文章以台湾師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特点。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和通识课程部分。通识课程设计为七大领域,地区化课程数量大、种类多,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许多课程也注重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地区化内容,此外开设有与地区特点密切相关的生活技能课程;不仅开设较多有关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许多课程内容也包含或涉及中国文化。学校通过夏季学院、慕课等形式开展
摘要 古人作文时十分讲究文章的结构布局,本文以几篇经典古文为例,探讨了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以期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古代文学 起承转合 写作    教学《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秋声赋》这几篇课文,会发觉古代文人在宴聚雅集、登高观景、感悟自然的时候,比较规律地展示出对无限的时空与有限的人生的感叹。特别是经典之文起承转合,峰回路转,境界忽然开阔。人文山水更见有
【摘要】文学作品的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这种客观美和主观美的结合体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时,又需要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再次结合,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出美之所在。本文拟探讨审美主体与客体再次结合的具体方法,以期对学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散文;移情;阅读理解    心理学上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主张用“移情”法,我觉得在散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中也可训练学生自主运用“移情”法。因为散文主要抒写感悟。作者或通
[摘要]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被现代语文教学实践忽视和遗忘的一种教学法,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创新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诵读法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人们热衷于这光怪陆离的手段而越来越忽视甚至遗忘了诵读这一方法。由于缺少了读。使
【摘 要】本文根据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运用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从“‘呈现’无法替代想象和感悟”、“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无法调和”及“学生思考及交流的时间被剥夺”等三个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的误区进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语文课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20年2月18日消息,自2020年起,日本将实施新的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方针。近年来,日本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报考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年的6000人减少至2019年的780人。为进一步鼓励社会人士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日本文部科学省基于日本教职员支援机构专家调研小组及中央教育审议会教员养成部门会议小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了新的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方针。新方针主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