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发问;课堂教学;思维;效率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校于本学年特别设立了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教学开放月,在这期间,教师们可自由地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堂,去倾听、去学习。这一活动极大地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为教师创设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深刻反思,真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短短的两个月内听了58节课,这些课让我获益匪浅、感悟颇多。
语文课有美育的功能,但绝不等于放松、涣散,要向语文课要效率,势在必行。“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这是我在听过我校高级教师李凤瑞老师的课之后最大的感慨,他的课堂给了我很大启发,从中我似乎找到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语文课在夹缝中生存的希望之路。
上李老师的课,学生的思维是紧张而又活跃的,从课上到课下,学生都是动的,无怪乎优异的成绩了。构成其课堂紧张而高效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发问”上,下面结合授课实例略作说明。
1.授课的常见方式是向学生发问,尤其体现在文言文教学、习题课、复习课的处理上。用他的话说:“简单的我(教师)来讲,难的你们(学生)讲。”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产生了高效率。譬如:《促织》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又是自读课文,其中的文言知识点很典型,不能不重视。如若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听,要耗费掉4-5课时且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文本,怎样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呢?李老师主要采用向学生发问的方式,具体过程如下:文章以句为单位,请一学生读,一学生译,对于简单的句子,学生译得无问题,大胆放过不讲;译得有问题的地方,或该句出现了重点词,教师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强化,让学生做好笔记。这样处理起来非常快,大约两课时就可以结束,而且重点突出,学生主动性较强,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课下预习,否则无法“对付”教师上课的提问,难免尴尬。这样的发问方式,对于高三的复习课、习题课非常适用,以往一套题非常耗时,教师从头捋到尾,一篇文言文阅读题讲下来就需要一节课。用这种方式处理的话,则会省时、高效。一篇文言文不用全文翻译,先布置学生课下预习,课上就文中的重点词发问,然后教师对较难的句子做得体的翻译。这样既方便教师很好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上,也可以把刚刚学习过的重点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字形的正误等多样的问题通过投影向学生提问,加强对学生的检测,巩固的效果不错。即便是新授课文如大现代文阅读,好的问题的设置,也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发问要做到有重点,有的放矢。教师上课看似轻松,实则需充分备课,熟悉课文,把握重点,巧妙设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提问的随意性,提高发问的有效率,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3.发问不能代替讲解,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有精当的点拨、讲解和及时、中肯的点评。要做到问学生所未能想,发学生所未能发,授课的语言干脆利落、准确生动、一语中的,让学生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与快乐。
李老师的课“发问多,有重点,效率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紧张、有序、高效的课堂是欢迎的,对这种授课方式是充分认可的,这也增加了我今后教学、教改的信心。
【关键词】发问;课堂教学;思维;效率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校于本学年特别设立了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教学开放月,在这期间,教师们可自由地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堂,去倾听、去学习。这一活动极大地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为教师创设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深刻反思,真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短短的两个月内听了58节课,这些课让我获益匪浅、感悟颇多。
语文课有美育的功能,但绝不等于放松、涣散,要向语文课要效率,势在必行。“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这是我在听过我校高级教师李凤瑞老师的课之后最大的感慨,他的课堂给了我很大启发,从中我似乎找到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语文课在夹缝中生存的希望之路。
上李老师的课,学生的思维是紧张而又活跃的,从课上到课下,学生都是动的,无怪乎优异的成绩了。构成其课堂紧张而高效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发问”上,下面结合授课实例略作说明。
1.授课的常见方式是向学生发问,尤其体现在文言文教学、习题课、复习课的处理上。用他的话说:“简单的我(教师)来讲,难的你们(学生)讲。”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产生了高效率。譬如:《促织》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又是自读课文,其中的文言知识点很典型,不能不重视。如若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听,要耗费掉4-5课时且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文本,怎样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呢?李老师主要采用向学生发问的方式,具体过程如下:文章以句为单位,请一学生读,一学生译,对于简单的句子,学生译得无问题,大胆放过不讲;译得有问题的地方,或该句出现了重点词,教师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强化,让学生做好笔记。这样处理起来非常快,大约两课时就可以结束,而且重点突出,学生主动性较强,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课下预习,否则无法“对付”教师上课的提问,难免尴尬。这样的发问方式,对于高三的复习课、习题课非常适用,以往一套题非常耗时,教师从头捋到尾,一篇文言文阅读题讲下来就需要一节课。用这种方式处理的话,则会省时、高效。一篇文言文不用全文翻译,先布置学生课下预习,课上就文中的重点词发问,然后教师对较难的句子做得体的翻译。这样既方便教师很好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上,也可以把刚刚学习过的重点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字形的正误等多样的问题通过投影向学生提问,加强对学生的检测,巩固的效果不错。即便是新授课文如大现代文阅读,好的问题的设置,也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发问要做到有重点,有的放矢。教师上课看似轻松,实则需充分备课,熟悉课文,把握重点,巧妙设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提问的随意性,提高发问的有效率,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3.发问不能代替讲解,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有精当的点拨、讲解和及时、中肯的点评。要做到问学生所未能想,发学生所未能发,授课的语言干脆利落、准确生动、一语中的,让学生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与快乐。
李老师的课“发问多,有重点,效率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紧张、有序、高效的课堂是欢迎的,对这种授课方式是充分认可的,这也增加了我今后教学、教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