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产生了新的学习目标和新的教学价值观,核心素养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许多教师正在积极改变教学方法,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高中物理课仍存在许多低效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物理是高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目前,很多高中物理课的存在教学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授学生做题技巧,要求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各种物理公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扩大,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严重违反了新时代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物理课堂现状分析
1.1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调查显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缺乏实验教学,学生基本上是听理论知识机械背公式,忽略物理本质的学习。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忽视了新课改的主要要求,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1]例如,在介绍新课时,学生更喜欢教师运用经验或创造物理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教师往往仍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让课堂气氛比较尴尬,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1.2物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目标时,往往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专注于解释相关的考试问题,并专注于为学生提供考试技巧,表现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评价,这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不少教师注重教科书知识的教授,忽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导致学生在面对相似问题时难以灵活应变。
1.3课堂缺乏实验教学方式
在物理课堂教学上,很多老师把教科书知识放在首位,教学内容极其单调和狭隘,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能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物理学本身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基于物理实验的,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建立物理知识的框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宝贵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定律。在今天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很少进行体验式物理实验的开展,这样无助于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科研能力的体现。[2]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提高物理教育的有效性。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议和老师评价,让学生得到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其次,教师应立即改变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总结性评估,要在整个学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评分,缓解高中生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2.2创设自主探究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下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内化物理概念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物理教材的内容,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自主性探究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从而升华其核心素养。
2.3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讲解时,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物理定理,降低了课堂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物理知识的讲解中融入信息技术,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讲授能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查看相关教育实例,并对能量守恒定律进行综合分析,开发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微课。根据微课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空间,随后让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能量是如何守恒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发展。[3]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诱发学生的心理认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2.4完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
在高中物理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教师将科学实验与物理相结合,以学生个人参与物理实验为导向,鼓励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研究。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构建完善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一个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几乎都有重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完善教育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手潜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大幅提升,培养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3.结语
总的来说,开设一门有效的高中物理课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中物理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创建有效课堂时,教师应积极反思当前的教育问题,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物理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友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21(27):36-37.
[2]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山西青年,2019(24):167.
[3]王宏伟.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32):149-150.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物理是高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目前,很多高中物理课的存在教学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授学生做题技巧,要求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各种物理公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扩大,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严重违反了新时代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物理课堂现状分析
1.1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调查显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缺乏实验教学,学生基本上是听理论知识机械背公式,忽略物理本质的学习。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忽视了新课改的主要要求,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1]例如,在介绍新课时,学生更喜欢教师运用经验或创造物理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教师往往仍按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让课堂气氛比较尴尬,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1.2物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目标时,往往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专注于解释相关的考试问题,并专注于为学生提供考试技巧,表现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评价,这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不少教师注重教科书知识的教授,忽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导致学生在面对相似问题时难以灵活应变。
1.3课堂缺乏实验教学方式
在物理课堂教学上,很多老师把教科书知识放在首位,教学内容极其单调和狭隘,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能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物理学本身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基于物理实验的,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建立物理知识的框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宝贵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定律。在今天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很少进行体验式物理实验的开展,这样无助于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科研能力的体现。[2]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提高物理教育的有效性。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议和老师评价,让学生得到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其次,教师应立即改变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总结性评估,要在整个学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评分,缓解高中生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2.2创设自主探究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下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内化物理概念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物理教材的内容,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自主性探究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从而升华其核心素养。
2.3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讲解时,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物理定理,降低了课堂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物理知识的讲解中融入信息技术,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讲授能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查看相关教育实例,并对能量守恒定律进行综合分析,开发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微课。根据微课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空间,随后让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能量是如何守恒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发展。[3]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诱发学生的心理认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2.4完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
在高中物理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教师将科学实验与物理相结合,以学生个人参与物理实验为导向,鼓励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研究。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构建完善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一个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几乎都有重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完善教育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手潜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大幅提升,培养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3.结语
总的来说,开设一门有效的高中物理课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中物理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创建有效课堂时,教师应积极反思当前的教育问题,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物理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友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21(27):36-37.
[2]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山西青年,2019(24):167.
[3]王宏伟.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3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