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三宝”——黑板、粉笔、课本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做到扬长避短,让语文课堂焕发丰富多彩的活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在这些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学作品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得以展现,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变抽象的知识为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形、声、景、情具备,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口干舌燥的讲解和空洞的说理。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感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在“润物细无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从气氛到效果无不堪称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要求。如,在教学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只凭空洞的释义、描绘,无法产生如此宏大壮观的风景图。这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音乐、图画、录像、动漫等,加之恰当的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作品神奇的情境、作者开阔的胸襟。因此,自然地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掌握知识。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到张扬,感情在想象中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想象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强烈的刺激,一堂课在“电闪雷鸣”“轰轰烈烈”之后,学生的收获甚少,能回想起的东西也寥寥无几。以至于一些各级优质课大奖赛,老师无不在多媒体的运用上狠下功夫,变传统的讲解灌入式为课件信息的灌入式,不能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样,严重削弱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的发挥,不能不令人深思。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笔者从以下两点粗谈个人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拿来主义”“本本主义”都不可取,但要正视千百年来良好的教育传统、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做到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故语文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绘声绘色的语言,展示自己丰富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道德修养。纵观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吸引学生,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融进了真情实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教师要既做“导演”,又做“演员”,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做到适时、适用、适度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应明确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个例子,多媒体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工具。
俗语说:“教而不思,行而不远。”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故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做到适时、适用、适度。(1)有的放矢,效率优先,正确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2)切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简单化、程序化、过程化,或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课件设计的声音、图像、动漫效果,这样虽然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但喧宾夺主,效果不明显。(3)避免多媒体技术唱主角,滥用多媒体技术,让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收效其微,同时扼杀了学生读、说的权力,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魂断多媒体。
总之,要正确发挥“传统”和“现代”的优势,取长补短,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又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在这些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学作品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得以展现,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变抽象的知识为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形、声、景、情具备,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口干舌燥的讲解和空洞的说理。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感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在“润物细无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从气氛到效果无不堪称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要求。如,在教学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只凭空洞的释义、描绘,无法产生如此宏大壮观的风景图。这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音乐、图画、录像、动漫等,加之恰当的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作品神奇的情境、作者开阔的胸襟。因此,自然地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掌握知识。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到张扬,感情在想象中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想象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强烈的刺激,一堂课在“电闪雷鸣”“轰轰烈烈”之后,学生的收获甚少,能回想起的东西也寥寥无几。以至于一些各级优质课大奖赛,老师无不在多媒体的运用上狠下功夫,变传统的讲解灌入式为课件信息的灌入式,不能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样,严重削弱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的发挥,不能不令人深思。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笔者从以下两点粗谈个人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拿来主义”“本本主义”都不可取,但要正视千百年来良好的教育传统、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做到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故语文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绘声绘色的语言,展示自己丰富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道德修养。纵观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吸引学生,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融进了真情实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教师要既做“导演”,又做“演员”,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做到适时、适用、适度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应明确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个例子,多媒体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工具。
俗语说:“教而不思,行而不远。”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故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做到适时、适用、适度。(1)有的放矢,效率优先,正确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2)切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简单化、程序化、过程化,或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课件设计的声音、图像、动漫效果,这样虽然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但喧宾夺主,效果不明显。(3)避免多媒体技术唱主角,滥用多媒体技术,让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收效其微,同时扼杀了学生读、说的权力,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魂断多媒体。
总之,要正确发挥“传统”和“现代”的优势,取长补短,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又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