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三宝”——黑板、粉笔、课本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做到扬长避短,让语文课堂焕发丰富多彩的活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在这些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学作品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得以展现,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变抽象的知识为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充实了语文课堂的内涵。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形、声、景、情具备,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口干舌燥的讲解和空洞的说理。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感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在“润物细无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从气氛到效果无不堪称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要求。如,在教学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只凭空洞的释义、描绘,无法产生如此宏大壮观的风景图。这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音乐、图画、录像、动漫等,加之恰当的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作品神奇的情境、作者开阔的胸襟。因此,自然地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掌握知识。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到张扬,感情在想象中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想象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强烈的刺激,一堂课在“电闪雷鸣”“轰轰烈烈”之后,学生的收获甚少,能回想起的东西也寥寥无几。以至于一些各级优质课大奖赛,老师无不在多媒体的运用上狠下功夫,变传统的讲解灌入式为课件信息的灌入式,不能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样,严重削弱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的发挥,不能不令人深思。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笔者从以下两点粗谈个人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拿来主义”“本本主义”都不可取,但要正视千百年来良好的教育传统、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做到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故语文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绘声绘色的语言,展示自己丰富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道德修养。纵观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吸引学生,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融进了真情实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教师要既做“导演”,又做“演员”,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做到适时、适用、适度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应明确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个例子,多媒体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工具。
  俗语说:“教而不思,行而不远。”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故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做到适时、适用、适度。(1)有的放矢,效率优先,正确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2)切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简单化、程序化、过程化,或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课件设计的声音、图像、动漫效果,这样虽然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但喧宾夺主,效果不明显。(3)避免多媒体技术唱主角,滥用多媒体技术,让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收效其微,同时扼杀了学生读、说的权力,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魂断多媒体。
  总之,要正确发挥“传统”和“现代”的优势,取长补短,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又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对于作文,学生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呢?是像一个训练有素、身怀绝技的演员,找到一个表演的机会,心里充满着聆听掌声的激动;还是像去会见一个知心朋友,心里甜丝丝的,充盈着倾诉的渴望;还是像去对付一场没有准备的考试,难以回避又要强作欢颜,心里充塞着无可奈何的厌倦?其实,作文像一个有感情的孩子。你喜欢它,它就对你笑;你应付它,它就冷漠你;你讨厌它,它就背对着你。许多学生常常感慨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羡慕别人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的“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期刊
曾经有人问过我,作为一名老师你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当时我真不知都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呀,是什么时候呢?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是学生考了满分?还是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府?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有所困惑。去年5月份,我所带的班里有名学生,在疆内初中班的考试中数学获得满分,当这一捷报传到我们学校、传到我的耳边时,我当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当时只听到别人对我的赞许声,静下心来我在想,也算我的努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的确引人深思,追根溯源,原因甚多。其中,小语考试内容的片面性与评价方法的单一性,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单纯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也制约了语文教学全面的提高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
期刊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正常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按照句子作用(或说话的目的),句子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主谓倒装句也不例外。  1、陈述型。如:  ①不腆敝邑。(《崤之战》)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例①是弦高的言辞,“不富足,我们国家”,平静从容,谦恭之至,弦外之音却是“我们郑国也不是弱小可欺的”。例②的意思是“老百姓说我吝啬是有些道理的”,“宜乎”提前,以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不只学习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应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的情,想象文中的景,领悟文中的道,感受文中的雅。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的认识到内涵的理解的转化。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
期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训练技能和亲身体验知识的自我教育过程。语文老师要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消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讳饰地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他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真实地奉献给了读者。 
期刊
进入21世纪,电脑已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广泛地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上的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运用起来方便快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便可以充分地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
期刊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否则就是无实际生活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将会造成语文教学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因而,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扎根生活,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活的七彩阳光。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  即让学生在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