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春期的学生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和人数逐年增加趋势明显。作者结合多年德育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其原因,试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从关爱孩子的成长需要入手,发挥优势,提高工作有效性。
关键词: 违法犯罪 原因分析 有效预防 齐抓共管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令人担忧,令德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现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其原因,发现有其复杂性,家庭、社会、小团体、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键在于综合治理,集合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1.违法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参与违法犯罪的案件和涉案人数都呈增长趋势,其中女性违法犯罪主体增加。
2.团伙化犯罪居多,恶性化犯罪突出。青少年拉帮结派,团伙型特征明显,参与恶性类违法犯罪也相对突出。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违法犯罪类型的广泛性,带有成人犯罪特征。
5.成人化作案方式日渐突出。有模仿成人作案的心理痕迹,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6.违法犯罪反复性强,从教育改造情况看惩戒效果不明显。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辨别是非能力弱,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有偏差,受外界不良诱惑和熏陶,价值观、人生观畸形,特别是在好奇模仿心理和青春叛逆心理的作用下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在不良风气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及片面化教育情况较为严重是重要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侧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是关键性教育。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短视、功利、强制性和片面化现象,未能因时而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这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法制、道德教育方式滞后,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
4.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是现代校园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在影视、网络等暴力亚文化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道德规范扭曲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青少年思想混乱、价值观错误,导致短期化行为增加和越轨行为泛滥。
5.“齐抓共管”的缺失。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所谓“齐抓共管”,实际上变成了谁都不抓、谁都不管,既没有问责的制度,又没有问责的主体、程序,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得不到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对于在校生来说,寒、暑假期间,学校管不上,家庭管得少、管不了,又缺少社会相关机构的管理,其中所出现的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见及建议
1.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切实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首先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次要切实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统一协调,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考核。
2.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减少家庭教育错误率,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全社会都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学校必须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4.加大打击力度,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首先,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解决过多、过滥的状况。其次,要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段、复杂场所的巡查力度。再次,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网吧、美容美发等各种不良场所。最后,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有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5.不断创新方式,不断强化措施,积极强化实际效果。要因时而化,因人而异开展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强化措施,建立起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协助。
总之,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所接触到的新事物更多,知识面更广,思维与行动方式也更早趋于成人化,共同让青少年远离犯罪,拥有一个美好的青春岁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参.
[2]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4卷.
关键词: 违法犯罪 原因分析 有效预防 齐抓共管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令人担忧,令德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现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其原因,发现有其复杂性,家庭、社会、小团体、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键在于综合治理,集合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1.违法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参与违法犯罪的案件和涉案人数都呈增长趋势,其中女性违法犯罪主体增加。
2.团伙化犯罪居多,恶性化犯罪突出。青少年拉帮结派,团伙型特征明显,参与恶性类违法犯罪也相对突出。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违法犯罪类型的广泛性,带有成人犯罪特征。
5.成人化作案方式日渐突出。有模仿成人作案的心理痕迹,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6.违法犯罪反复性强,从教育改造情况看惩戒效果不明显。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辨别是非能力弱,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有偏差,受外界不良诱惑和熏陶,价值观、人生观畸形,特别是在好奇模仿心理和青春叛逆心理的作用下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在不良风气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及片面化教育情况较为严重是重要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侧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是关键性教育。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短视、功利、强制性和片面化现象,未能因时而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这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法制、道德教育方式滞后,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
4.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是现代校园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在影视、网络等暴力亚文化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道德规范扭曲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青少年思想混乱、价值观错误,导致短期化行为增加和越轨行为泛滥。
5.“齐抓共管”的缺失。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所谓“齐抓共管”,实际上变成了谁都不抓、谁都不管,既没有问责的制度,又没有问责的主体、程序,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得不到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对于在校生来说,寒、暑假期间,学校管不上,家庭管得少、管不了,又缺少社会相关机构的管理,其中所出现的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见及建议
1.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切实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首先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次要切实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统一协调,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考核。
2.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减少家庭教育错误率,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全社会都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学校必须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4.加大打击力度,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首先,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解决过多、过滥的状况。其次,要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段、复杂场所的巡查力度。再次,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网吧、美容美发等各种不良场所。最后,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有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5.不断创新方式,不断强化措施,积极强化实际效果。要因时而化,因人而异开展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强化措施,建立起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协助。
总之,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所接触到的新事物更多,知识面更广,思维与行动方式也更早趋于成人化,共同让青少年远离犯罪,拥有一个美好的青春岁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参.
[2]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