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戏剧的异同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都是东方历史悠久的戏剧样式,两者在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由此,本文主要从两种戏剧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上出发,探讨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的异同。
  【关键词】:戏曲;能乐;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异同
  无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日本能乐,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审美传统。戏曲和能乐作为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样式,同属于东方戏剧,历史和文化上的关联更使得两者在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国戏曲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如重视虚实相生、和谐统一,讲究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并强调艺术创造中的含蓄性、表现性和写意性。能乐则是日本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日本古典舞台艺术中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将舞蹈、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混合在一起的舞台样式,注重抒情和写意,讲究“空寂”和“幽玄”之美。从双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上看,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生长在相似的文化土壤中,并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生根发芽,逐步成为两国各具代表性的戏剧样式。
  从相似性上看,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都是通过东方戏剧特有的写意和虚拟等艺术手段营造“意境”。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同属于东方戏剧,两者都比较重抒情和写意。在日本能乐中,可以看出很多中国戏曲影响的痕迹,如哑剧的表意动作;杂剧的歌舞、角色、对白、唱词的叙事成分;尤其是元曲发展到不仅娱乐观众,而且抒写真实的世界,表达作者某种主观的心情等。[1]从戏曲和能乐的某些艺术特征上看,表演中动作和言语的表达,两者都是歌舞化的,中国戏曲讲究“以歌舞演故事”,日本能乐作为歌舞剧,简短精练,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变化,同样注重抒情与写意。从两者的音乐和表演上看,能乐主要由笛子、大鼓、小鼓、太鼓等乐器伴奏,能乐的曲子结构并不重视旋律的多样变化,而以序、破、急的形式为格。在演出中,大鼓的演奏者“大鼓方”通过嘴腔共鸣发出的吆喝声推动剧情的发展,提醒并协助舞台上角色的表演。“大鼓方”的吆喝声发自丹田,有时激烈频繁,有时悠长稀疏,舞台上的紧迫气氛会随之增强,伴随着紧缓有致的鼓点,观众被引向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由此可见,即使日本能乐的伴奏乐器和中国戏曲的伴奏乐器不同,但就具体作用而言,这与中国戏曲的音乐伴奏类似,都是通过一定的类似锣鼓点的节奏推动剧情的发展和气氛的高涨。此外,能乐的着眼点在于歌舞,主角几乎都是幽魂,表演时的动作非常缓慢简单,每一个动作都能表现出复杂的感情,每一组手势都具有严格的含义。从能乐的虚拟性上看,能乐舞台上的镜板画面和“桥褂”松树就运用了虚拟表现的手法,使整个能乐舞台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发展。在能乐舞台的布景上,三株小松树既是演员演出时的参照物,同时也是无垠森林的象征。三株松树本来并没有实际意义,但通过巧妙运用虚拟表现的手法,却可以给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而作为能乐脚本的谣曲,它也大量引用和歌与汉诗,更加注重写景抒情,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从而营造出意境。[2]对于中国戏曲来说,戏曲的虚拟要求以简代繁,讲究生动传神,其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如戏曲表演的翎子功、帽翅功等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为了传达神韵,表达情感,而进行艺术夸张和变形的结果,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通过演员虚拟化的表演和借景抒情的唱词,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使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想象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景色,并且领悟到这种情与景浑然一体的意境,使有限的舞台时空传达出无限的情感内容。在戏曲表演中,我们看不到露骨的污言秽语和流血斗殴的场面,表演时点到即止,不重形似,讲究传达神韵,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的审美境界,具有撼动人心的感染力量。
  从差异性上看,日本能乐的行当划分和演员化妆与中国戏曲不同。能乐的演员分为主角、配角和童角等,化妆上主角一般带面具。“主角(称作“仕手方”),通常扮演非现实世界的神灵,戴面具;与之相联系的还有他的配角(称作“连”),是主角的随从;童角(“子方”)。反面角色(称作“胁方”),扮演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不戴面具;他的随从(“胁方连”);狂言方,进行喜剧性表演的滑稽演员,它除参与能乐的戏剧表演外,还在各场的间歇进行补场逗趣演出。地谣方,担任谣曲颀长,通常为8人,坐在舞台右侧。”[3]而对于中国戏曲来说,它的发展由最初的二小戏、三小戏,再到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的逐步完善,戏曲舞台上的人物依照剧情的发展可多可少,甚至出现了“无丑不成戏”的戏曲谚语,除个别剧种外,戴面具演唱的較少。但在能乐的表演中,舞台上一般只有二到三个演员表演,且所有的能乐演员都是男性,如果剧中有女性角色就让男演员扮演女性并佩戴假面。这和中国戏曲中所分的生、旦、净、丑等角色且都要使用脸谱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戏曲的脸谱基本上是按照角色来划分,在技法上把脸部分为几块,分别用各种颜色勾成不同的图案。它不但可以表现角色行当与人物身份,而且具有装饰功能和象征功能,表现人的悲欢离合。而日本能乐使用假面,假面不是日本固有的东西,而是随着伎乐、散乐、舞乐等传入日本的,但假面在日本却得到了特殊的发展。假面的制作十分精美、种类繁多,每一个假面都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保存至今的有二百多种,按大类区分,有神面、鬼面、兽面、男面、女面、老人面等,其中还有善、恶之分。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等级,这影响到角色和戏剧将如何表演。欢乐和悲伤也可以通过同一个面具来表现,而仅仅需要稍稍调整。在能乐演出中一般只有主角“仕手方”用假面,其他角色都不使用。尽管有一少部分作品是“直面”戏,不戴面具,但是大多的作品都用假面。能乐的面具形形色色,较多使用的是神鬼面具,多演已经死去的人的故事。除了面具,日本能乐的剧情没有戏剧冲突,全为主角内心的诉说道白。表演动作幅度很小,演员们的腿总是弓着,走路时脚底不离地上,这和中国大部分戏曲的表演是不同的。此外,日本能乐伴奏乐器的作用是和中国戏曲是一样的,但是具体的乐器不同。日本能乐的伴奏乐器是笛子、大鼓、小鼓、太鼓。乐队的位置非常奇特,乐队不是隐于后台或者是侧台,而是列于舞台的后部。[4]中国戏曲的伴奏形式多样,各个剧种的伴奏形式不尽相同,它与唱腔、演唱三者紧紧相联,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伴奏不仅使演唱增添华彩,还通过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来补充唱腔的未尽之情。既作为演唱的辅助手段出现,又充分发挥器乐艺术的特长。中国戏曲的伴奏乐器有以笛、箫为主,并加弹拨乐器伴奏的昆曲;有以弓弦乐器为主,配合笛、管及弹拨乐器伴奏的梆子腔系、皮簧腔系剧种。由此可见,中国戏曲的伴奏乐器较之日本能乐更丰富,每个剧种都有各自的特色乐器。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带有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审美传统。以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为代表的东方戏剧以它迥然不同的风采和神韵,以它独有的写意性、虚拟性、抒情性等审美特征闪耀着异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所瞩目。
  注释:
  [1]刘娜 李洋 杨华:《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思想战线》,2009年第6期。
  [2]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文艺研究》,2000年第7期。
  [3]张静 温彩玲:《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剧——日本能剧》,《电影文学》,2008年第5期。
  [4]张哲俊:《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文艺研究》,2000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刘娜;李洋;杨华:《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思想战线》,2009年6月。
  [2]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文艺研究》,2000年7月。
  [3]张静;温彩玲:《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剧——日本能剧》,《电影文学》,2008年5月。
  [4]张哲俊:《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文艺研究》,2000年7月。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实际上是指使用各种数字以及信息进行制作并产生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回顾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推动艺术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观念的变革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观念的创新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明白观念创新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而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创
期刊
【摘要】:版画是视觉艺术重要的一个门类。版画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其他画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特殊的材料和制作形式,其中以木刻版画最为突出。木刻版画通过木刻版画方式和刀法无限组合,表现出的视觉艺术,引起各种情感变化。  【关键词】:木刻版画;视觉艺术;版画类型;刀法语言  在版画发展史中,版画最初是伴随着印刷术的诞生起源于中国的,后随文化的发展流传至欧洲。版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再以印刷为主,
期刊
【摘要】:世界经济在飞速地发展,人类的认知也在逐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保护也渐渐被重视,城市的整体规划也不仅仅局限在“生态设计”上,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许多环境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开来,我国也逐渐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设计中的一种体现,继而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生态美学”、“生態
期刊
【摘要】:化妆设计指的是人们通过各种化妆技法美化模特的面部,突显模特面部的美感,塑造美观和谐的形象,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化妆设计在服装表演中运用广泛,设计者必须掌握化妆设计的技巧,根据服装表演主题以及不同服装的风格特色进行化妆设计。好的化妆设计能够为服装表演增色,随着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化妆设计在服装表演中的运用。  【关键词】:服装表演;化妆设计;运用策略  引言  化妆
期刊
【摘要】:采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技术研究。在本文当中,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并研究出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修复以及旅游开发政策当中的策略和方法。通过采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减少传统保护手段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的损坏和破坏,有效的避免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人群范围,全
期刊
【摘要】:包装与品牌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具象表现形式,也是诠释产品形象的重要语言。随着当下新颖的产品设计形象与包装层出不穷,部分传统民艺元素逐渐退出新时代的舞台,但他们的优秀纹样依旧流传于民间。该项目课题利用丝巾的形式将风筝作为主体纹样与现时代的创新发展背景融合在一起,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与发展。希望通过本案探讨传统元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风筝;色彩设计;图形设计  风筝是中国优
期刊
《南诏德化碑》,立于公元766年。杨升庵《南诏野史》:“碑文整赡,书法极似李北海。”太仓陆氏《八琼室金石补正》引《授引躺堂续跋》云:“此碑书法之秀整,唐刻工书无过也。”《南诏德化碑》碑刻侵蚀较为严重,字迹模糊,但个别字清晰,能看出用笔特征,且整个碑刻的书法风格较为明显,深受唐代行书入碑风气的影响,主要受唐朝大书法家李邕的书法风格的影响,吸取了中原行书碑刻《麓山寺碑》很多书法风格。  从现残存的字来
期刊
【摘要】:被檐下空间的朴素日常的使用场景所吸引,探究檐下空间特征背后的逻辑线索,总结檐下空间的空间特征。期望透过空间特征的实存表达,以及其背后的传统精神内涵中所体现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的唤醒,去创造人们更好的体验的空间。  关键词:传统民居;檐下空间  民居是质朴的日常生活的空间,是人们自下而上的创造,是由日常生活指导出的空间形态。这里讨论的檐下空间,主要针对合院式民居中围合庭院的檐面前空间展开,
期刊
【摘要】:《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本文根据这本书介绍了小生行当的分类和特征、周瑜的表演手法和戏曲行当与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群英会;周瑜;小生行当  《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这出戏讲的是三国时期,吴、蜀联军破曹的故事。如今在舞台上基本都是《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连起来演的,简称《群·借·华》。这一部分的情节是:孙权和曹
期刊
【摘要】:在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环境下,设计活动、设计文化、设计方法都面临着反思。在当代有以佐藤可士和、水野学、原研哉这类为代表的“明星式”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其思考集结成书。他们无疑是当代设计师“成功”的范本,其作品呈现出的形态,及当代被推崇的设计形式。笔者把对他们设计思想、设计方式的研究,看做对当代设计实践的一种反思。在我们当下是设计文化下,在设计实践中,怎样追寻设计带来值感和意义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