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办事处,把他们赶到市场上去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不设驻外办事处,这没有标准答案。设不设,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非设不可?没有足够的理由。这个办事处还是不设为好。
  
  办事处逐渐失去价值
  
  T公司专做小木制品的,主要以梳子、镜子等饰品为主。目前全国有500多家专卖店,分散在近300个城市。在初期,公司每发展一个城市,就设一个办事处,先后设了十多个办事处,业务人员基本上半年或一年才回公司总部一次。
  那时企业没有形成连锁专卖系统,每个办事处都附带设有库房、有一定货款,可做直销、批发业务。但随后办事处相继出了一些问题。
  1.财务控制难,资金风险大。一次公司财务部长偶然到成都出差,与办事处主任聊起成都办事处资产时感觉不对头。一查账,好家伙,该主任挪用货款十多万元借给朋友做生意,每月的报表都是在虚报库存!
  2.办事处人员缺乏监控,人浮于事。比如武汉办事处主任是一年轻小伙,正处于谈情说爱的年龄,自制能力较差,也没有工作监督,谈恋爱太忘我、太投入,工作方面得过且过,有一段时间甚至达到不理事务的地步。最后售点缺货,多次催促他都没送,公司接到投诉才发现。
  还有的办事处人员因为工作机械、简单、不够刺激,有到外面兼职的,有呼朋唤友在办事处打麻将的,过了很久才被察觉。
  2000年后,T的销售方式逐步改为专卖店形式,原有办事处逐步裁减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大区的办事处,分设在五个城市。刚开始几年,办事处以发展加盟店为主,随着店铺数量增加,办事处人员的工作内容逐步转为门店督导,月底回公司开会,在办事处待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个月也就5、6天,但每个办事处房租、物管、水电、杂支等开支每月达3000元~5000元,还占用了一定的固定资产(如电脑等办公设备)。最后一合计费用,超过了市场人员住宾馆的费用,加上前面谈到的管理问题,索性把办事处全撤了。
  
  能不设,就不设
  
  T裁撤办事处,有一定的特殊性,只对一部分企业有借鉴意义,不能因此否定了办事处的作用。
  T裁撤驻外办事处,有三点原因:一,连锁专卖,产品只做中高端,管理的终端数量不多,市场人员工作量不是很大,不需要办事处;二,办事处人员久居一处,与总部通过电话、邮件联系,接触过少,久不见面总有隔膜(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通病)。当市场人员与总部人员在信息不对等时,就会产生分歧、误会、抱怨,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三,办事处人员少,可监管性差,易出现不良作风。
  因此建议,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时,如对终端服务要求不高,最好不设驻外办事处,就算因工作需要设立,办事处负责人也应每月回总部述职,加强沟通联络,这样有诸多好处:
  1.没有落脚点,市场人员就少了很多惰性和依赖性,逼着他们深入市场、走动管理,对市场了解更为全面。
  快消品中小企业也可以不要办事处。驻地业代可以在经销商的地方办公,反正也需要和经销商多沟通;主管则巡查市场,在当地经销商处培训促销员等,月底回总部述职。
  2.不设办事处或设办事处,市场人员每月回公司,能更好地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领会企业精神,保持与公司的步调、思想一致,培养起团队精神,减少内耗。而每月回公司述职,员工之间无形中产生竞争,促使他们每月都去创新和提高,否则没面子。要强,既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优点。
  如果每月回来差旅成本较高,可安排至少2、3个月回总部一次。在述职这一环节,可以加入新元素。如要求市场人员每月写3000字的稿子,督促他们在外要有所思、有所感;每月部门会正式议程完后,每个市场人员有5~10分钟的演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形式和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编辑:陈思廷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销售总监在决定进一个超市系统时都会捏一把汗,因为它们消耗公司的许多资源。而对于已经进入的门店,制造商也应分类管理,因为这关系着企业营销资源的投向及业绩达成。  但这不仅仅是销售总监的事。  有些厂家总部与采用联采模式的连锁超市直接合作,签定年度合同,确定堆头、季节性促销、价格、结算方式、年度促销频率、新店支持等,不会细到门店,因为越差的店,零售商越希望供应商投入,如此一揽子的合同,才能保证
期刊
单店营业额下降,各超市争夺顾客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低价。但零售商在同一个商圈的残酷竞争中,建立起良好价格形象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此时的低价不是战略性的价格政策,如沃尔玛的天天低价和家乐福的超低售价,而是每天的价格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各超市已经无暇顾及成本,在顾客印象中留下低价形象更为重要。不专业的超市只好采用不规范的行为,厂家对付他们当然也是不规范的招数,比如客情关系;而聪明的超市有三个方法:促
期刊
星巴克店的客单价虽然较高,但翻台率却不高。而翻台率是不太可能改变的,除非降低顾客的满意度。因此星巴克不得不着眼于将客单价提得更高,或者提高顾客到店频率。它做到了。  自从星巴克成为一家数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后,诸多的对手、跟随者,甚至其他行业的“学生”都在收集星巴克的营销和管理要诀。如今,对于星巴克营销模式的解析已可汗牛充栋,然而,无论对于其他咖啡店、餐饮店,还是对于日用品零售商,星巴克仍有诸多营销
期刊
每笔费用,看起来好像部是不花不行,但其中隐藏着的低效与无效,让每一位管理者都探不到底。    广告并不是营销中的最大浪费    有一些问题经常让企业主头疼:营销费用占销售额多少比重为合适?为什么放宽了预算,销售并没有明显增长?有时降低了审批额度,销售却涨势不减?每次五六位数的费用拿出去,心里总在打鼓,可鞭长莫及,又无从下手,能怎么办呢?  即使你不是企业主,也会遇到类似问题。如果你是一名销售总监、
期刊
老太太为了给儿媳妇补充营养买一斤李子,她愿意花多少钱?顶多十块。如果是为了一个健康聪明的孙子,老太太愿意花多少钱?几万块都肯花。如果能找到并帮助客户满足深层次的需求,客户会愿意花更多的钱。    [引子]  捷克公司成功举办了客户研讨会,销售人员们通过这次活动找到了许多销售机会,纷纷去追踪。周锐团队的销售数字虽然没有起色,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又到了本周的培训时间。    从表面需求看到燃眉之急 
期刊
T方便面公司H省会市场城市经理刘林遇到了麻烦。原来占据整个销售额60%多的B、C类连锁超市、便利店,去年销量一直在下滑,而进店费用、促销费用一分都不能少。  公司定的销量目标每年都在增长,但最近两年单店销量提升却非常缓慢。现在可好,掉头朝下了。  怎么办?墙内损失墙外补吗?大卖场门槛太高,进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小店单店销量又太小,费人、费时、费力,操作起来麻烦多多。  刘林调出了05年、06年的
期刊
激烈的同商圈竞争    单店产出下降,对所有零售商而言,都是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目前的调查已经发现,随着新开门店的增加,连锁零售商的效率性指标都在下跌,包括商品毛利率、采购收入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坪效、人效、库存周转、投资回报率等,凡是跟“率”相关的,全线下跌。仔细一查财务报表,往往是新店拖了后腿。  开始,亏损新店数量还不多,老店的盈利还可以补贴得起。但按目前的速度开下去,新店数总有一天
期刊
四套个性拳法    在很多医药公司,都有产品管理者的岗位,有的叫产品专员,有的则是产品主任、产品经理等。他们是干什么的?  公司的职位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更好地提升药品的销售,管理好产品生命周期,让产品尽可能处在成长期与成熟期。  但是对这套“拳谱”,不同的“拳师”有不同的理解,也各自打出了不一样的套路。    第一类  A主管是刚刚提升的大区产品主任,下辖三个省区。他年龄不大,刚满25岁,之前他
期刊
黄林在高达饮品公司(均为化名)任职8年时间,一直转战西北。随着销售业绩的不断攀升,从业务代表、片区主管、区域经理一路做到了大区总监。2006年,黄林被公司一纸调令,从西北大区调到了经济富庶的江浙地区。公司在这里成立了事业部,黄林被任命为掌管一方权杖的营销总经理。  这被很多人看成是企业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典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黄林这个新官推出的三把火,在半年内相继熄灭,市场做死,黄林最后被迫辞职
期刊
电梯法则    “老常,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讲出来,我们的‘新思维’究竟怎么个新法。”朋友笑着问我。  我明白他在讲什么,麦肯锡称之为“电梯法则”——你与总裁交谈只有上下电梯的那点时间。你要在三到五句话内,让他明白你近百页的报告究竟是什么。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试一试,不过有点吃力。”我假想自己在电梯中遇到了海尔的张锐敏。  “张总,营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