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位游客来到天堂,问圣彼得:“是否可以见见生前世上最伟大的一位将军?”圣彼得指指站在身边的一位天使。游客认出这位天使不是什么将军,而是鞋匠。“是的。”圣彼得回答说,“如果他在世时当上将军,他就会是最伟大的将军了。”
鞋匠本是将军之材,之所以在世时没有成为将军,只因为他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这便是寓言的寓意。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大脑潜力的10%。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认为不到10%,而是6%。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估测,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潜力只是其全部潜力的4%。
对于数字的确切性,我们无需苛求。科学的确告诉我们:普通人所发挥出的能力,只是他大脑潜能的极小部分。这便是我们许多人没有走向更加辉煌的缘由。
那么,许多人的创造潜能,为什么没有被挖掘出来呢?
首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最初闪烁之时,就被他人或自己过早的误判而“扼杀”了。
人们都是天生的评判专家。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旦闪烁,它的典型的遭遇是,第一个人把它打翻在地,第二个人再踏上一只脚,第三个人向它吐口唾沫。如果它还不死心,摇摇晃晃地颤抖着、挣扎着站起来,就会有好事者再度将它打翻。
同样,每个人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闪光,也习惯于先行评判。有时候不等别人的评判来扼杀,自己就先过早地用“理智”将想象的东西判了死刑。
在一次少年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主持者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大胆想象,你想创造一种怎样的新铅笔?”题目一出,孩子们竞相发言,新颖、独到、创新的主意一个个脱口而出。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一直在咬指头,皱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就是没有从嘴里跑出一个创新的主意。他们的头脑中没有想象的闪光吗?未必。关键在于他们想象的灵光一闪,立即就有理智的判断:行吗?对吗?可以吗?于是,想象的灵光没等跑出嘴来,先被自行“枪毙”了。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多有这样的情形。
柯纳曾给席勒写信,抱怨自己写不出创造性的东西。席勒回信道:“你抱怨的原因,在我看,似乎是在于你的理智给你的想象加上了拘束。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把我的意思说得更具体些。当观念涌进来时,理智仿佛就在门口,如果给予它们太严密的检查,这似乎是一种坏事,而且对心灵的创作活动是有害的……你抱怨你的创作没有结果,这是因为你剔除得太早,你辨别得太严。”事实完全如此。受到传统观念和常规思路束缚的“理智”,对创造性想象的这种审查、限制、挑剔、鉴别、判断,如果过早地进行,就足以扼杀创造性的灵光。
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潜力,就必须对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延缓判断。我们应该将创造思维的大量意念统统放行,不论优劣,一概暂不予评判。在没有出现尽可能多的意念之前,切莫阻塞向各种意念开放的道路,切莫将各种意念拒于千里之外,切莫作茧自缚。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我们需要批评,但更需要给各种观念以表现的机会。
延缓判断,可以说是我们的显意识对潜意识的开放。
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平时,大量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各种潜知潜能,在大脑里潜伏着,不可能同时在人的意识中一齐展现涌动。德国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意识阈的概念,即“一个观念若要从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个界线就是意识阈”。这个意识阈,仿佛一道门,它在特定情况下打开,让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或者把意识的东西逐进潜意识。在这道门旁,理性的判断好像一位检查官。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人需要动用大脑潜意识中有关的潜知潜能。但是,意识阈门旁的理性判断——这位检查官的过早过严的检查,就会把在门口刚一露头的潜在创造意念吓回去。于是,我们将对问题束手无策或没有创新的办法。
我们在延缓判断时,就是暂时撤去门旁的检查官或使之放松检查。这样,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阈之门才真正开放了,才有了真正的自由沟通和交流,才能让潜意识中的潜知潜能为我所用,才能更大限度地表现出创造潜力。
我们可以这样小结: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走向更辉煌的成功,是因为只发挥了潜在能力的极小部分;之所以许多人的创造潜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理性过早过严地对潜意识里的创造意念进行评判,从而扼杀了在意识阈门口刚刚露头的创造思维的闪光。原来,人生的成功,往往就起源于一个创造的灵光有幸没有被过早的判断所扼杀。
为了更辉煌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会延缓判断,洞开意识阈之门,让大脑中潜意识与意识两个世界更加自由地沟通,给你的创造灵光放行!
一位游客来到天堂,问圣彼得:“是否可以见见生前世上最伟大的一位将军?”圣彼得指指站在身边的一位天使。游客认出这位天使不是什么将军,而是鞋匠。“是的。”圣彼得回答说,“如果他在世时当上将军,他就会是最伟大的将军了。”
鞋匠本是将军之材,之所以在世时没有成为将军,只因为他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这便是寓言的寓意。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大脑潜力的10%。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认为不到10%,而是6%。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估测,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潜力只是其全部潜力的4%。
对于数字的确切性,我们无需苛求。科学的确告诉我们:普通人所发挥出的能力,只是他大脑潜能的极小部分。这便是我们许多人没有走向更加辉煌的缘由。
那么,许多人的创造潜能,为什么没有被挖掘出来呢?
首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最初闪烁之时,就被他人或自己过早的误判而“扼杀”了。
人们都是天生的评判专家。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旦闪烁,它的典型的遭遇是,第一个人把它打翻在地,第二个人再踏上一只脚,第三个人向它吐口唾沫。如果它还不死心,摇摇晃晃地颤抖着、挣扎着站起来,就会有好事者再度将它打翻。
同样,每个人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闪光,也习惯于先行评判。有时候不等别人的评判来扼杀,自己就先过早地用“理智”将想象的东西判了死刑。
在一次少年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主持者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大胆想象,你想创造一种怎样的新铅笔?”题目一出,孩子们竞相发言,新颖、独到、创新的主意一个个脱口而出。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一直在咬指头,皱眉头,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就是没有从嘴里跑出一个创新的主意。他们的头脑中没有想象的闪光吗?未必。关键在于他们想象的灵光一闪,立即就有理智的判断:行吗?对吗?可以吗?于是,想象的灵光没等跑出嘴来,先被自行“枪毙”了。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多有这样的情形。
柯纳曾给席勒写信,抱怨自己写不出创造性的东西。席勒回信道:“你抱怨的原因,在我看,似乎是在于你的理智给你的想象加上了拘束。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把我的意思说得更具体些。当观念涌进来时,理智仿佛就在门口,如果给予它们太严密的检查,这似乎是一种坏事,而且对心灵的创作活动是有害的……你抱怨你的创作没有结果,这是因为你剔除得太早,你辨别得太严。”事实完全如此。受到传统观念和常规思路束缚的“理智”,对创造性想象的这种审查、限制、挑剔、鉴别、判断,如果过早地进行,就足以扼杀创造性的灵光。
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潜力,就必须对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延缓判断。我们应该将创造思维的大量意念统统放行,不论优劣,一概暂不予评判。在没有出现尽可能多的意念之前,切莫阻塞向各种意念开放的道路,切莫将各种意念拒于千里之外,切莫作茧自缚。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我们需要批评,但更需要给各种观念以表现的机会。
延缓判断,可以说是我们的显意识对潜意识的开放。
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平时,大量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各种潜知潜能,在大脑里潜伏着,不可能同时在人的意识中一齐展现涌动。德国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意识阈的概念,即“一个观念若要从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个界线就是意识阈”。这个意识阈,仿佛一道门,它在特定情况下打开,让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或者把意识的东西逐进潜意识。在这道门旁,理性的判断好像一位检查官。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人需要动用大脑潜意识中有关的潜知潜能。但是,意识阈门旁的理性判断——这位检查官的过早过严的检查,就会把在门口刚一露头的潜在创造意念吓回去。于是,我们将对问题束手无策或没有创新的办法。
我们在延缓判断时,就是暂时撤去门旁的检查官或使之放松检查。这样,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阈之门才真正开放了,才有了真正的自由沟通和交流,才能让潜意识中的潜知潜能为我所用,才能更大限度地表现出创造潜力。
我们可以这样小结: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走向更辉煌的成功,是因为只发挥了潜在能力的极小部分;之所以许多人的创造潜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理性过早过严地对潜意识里的创造意念进行评判,从而扼杀了在意识阈门口刚刚露头的创造思维的闪光。原来,人生的成功,往往就起源于一个创造的灵光有幸没有被过早的判断所扼杀。
为了更辉煌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会延缓判断,洞开意识阈之门,让大脑中潜意识与意识两个世界更加自由地沟通,给你的创造灵光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