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10-01
一、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是普及信息技术事业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学科。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普通常识,不了解信息技术就无法投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缺乏信息技术常识就不可能很好地生活于现代社会。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非常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就更有力地说明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应用广泛个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得力助手。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各种想了解的知识。但是网络也是充满诱惑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就会误入歧途,遗憾终生。
二、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1、开课情况
极少数学校高一每周两节课,高二不开设;一些学校高一每周一节课,高二两周一节课;有些学校高一和高二都是两周一节课。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且效果也不尽人意。
2、教材情况
辽宁进入新课改以来,用的教材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是一个非零起点的教材。建立在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许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再通过高中的学习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的负责任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却有偏差。
3、设备情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配套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必须具备,才能保证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够很好的结合。由于学校的条件和投入不同,每个学校的设备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有齐全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且微机室也能接入Internet,有的学校微机室只是局域网不能和外网相连,有的学校电脑是近两年配备的也有的学校电脑配置时间长,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差距越来越大。
4、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在于“娱”而不在于“学”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学习、工作及掌握新知识的工具,而是误认为是娱乐的玩具。学生的这种想法来源并不无道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市场上的普及化的促进下,涌现出大批的网吧,另外大部分的家庭也拥有了计算机。
三、信息技术课现状对策
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唯一首选。不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总分,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使得考生和学校不得不急功近利,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的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标榜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进入微机室上课当作放松自己、玩玩游戏的好去处。信息课、信息课教师在普通高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如何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呢?
1、全面提高认识,确立信息技术学科基础性工具学科地位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2、实施考试
现在虽然信息技术还没有加入高考范围,但各市或者学校可以自行组织考试,从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或者可以设立一个高中信息技术等级,通过此等级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技术水平。
3、教材
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各个学校如果教师有精力也可以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
4、培养学生兴趣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应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用途,肯定娱乐的同时重点介绍在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另外也可以通过提示学生一个事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让他讲述他如何得知这个事件的全过程。
5、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科研型教师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继续学习继续深造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照书本教学的层面上,只有把这门学科当做科学来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使自己成为学者型和科研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一、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是普及信息技术事业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学科。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普通常识,不了解信息技术就无法投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缺乏信息技术常识就不可能很好地生活于现代社会。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非常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就更有力地说明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应用广泛个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得力助手。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各种想了解的知识。但是网络也是充满诱惑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就会误入歧途,遗憾终生。
二、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1、开课情况
极少数学校高一每周两节课,高二不开设;一些学校高一每周一节课,高二两周一节课;有些学校高一和高二都是两周一节课。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且效果也不尽人意。
2、教材情况
辽宁进入新课改以来,用的教材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是一个非零起点的教材。建立在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许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再通过高中的学习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的负责任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却有偏差。
3、设备情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配套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必须具备,才能保证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够很好的结合。由于学校的条件和投入不同,每个学校的设备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有齐全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且微机室也能接入Internet,有的学校微机室只是局域网不能和外网相连,有的学校电脑是近两年配备的也有的学校电脑配置时间长,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差距越来越大。
4、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在于“娱”而不在于“学”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学习、工作及掌握新知识的工具,而是误认为是娱乐的玩具。学生的这种想法来源并不无道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市场上的普及化的促进下,涌现出大批的网吧,另外大部分的家庭也拥有了计算机。
三、信息技术课现状对策
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唯一首选。不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总分,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时代,使得考生和学校不得不急功近利,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的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标榜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进入微机室上课当作放松自己、玩玩游戏的好去处。信息课、信息课教师在普通高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如何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呢?
1、全面提高认识,确立信息技术学科基础性工具学科地位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2、实施考试
现在虽然信息技术还没有加入高考范围,但各市或者学校可以自行组织考试,从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或者可以设立一个高中信息技术等级,通过此等级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技术水平。
3、教材
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各个学校如果教师有精力也可以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
4、培养学生兴趣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应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用途,肯定娱乐的同时重点介绍在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另外也可以通过提示学生一个事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让他讲述他如何得知这个事件的全过程。
5、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科研型教师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继续学习继续深造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照书本教学的层面上,只有把这门学科当做科学来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使自己成为学者型和科研型的信息技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