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获取信息,发展思维的过程,是写作的基础和内化的吸收;作文是将阅读和生活中的体验具体化的方式,是外化的表达。在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才能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读写结合;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人提倡读写结合,但在农村小学实际的条件下,应如何构建“读写结合课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农村生源背景下的‘喜读爱写,读写结合’课程构建实验”的课题研究。在这一年来,我们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进行了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基础。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创造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爱上阅读,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这位老师必须喜欢读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老师应起一个示范作用,每天的中午自习,我会拿着书在教师的角落里看书,学生也自觉地安静下来,拿出课外书看起来。教室的一角设有图书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平台。
其次,教师应让家长共同参与,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小学的孩子,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良莠不齐 ,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
第三,让孩子学会阅读。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收益终生,在学生的 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会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分类摘抄,把自己感悟特别深的文章、书籍的读后感及时的记录下来。
最后,要保证阅读的质量。读书,并不是随意的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读,教室的图书柜里有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脑洞大开的科普读物、有趣的短篇小说、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孩子应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而不是压迫着他们读四大名著,世界名著这些深奥而晦涩的书籍。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学生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
二、以读促写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也就是写作。写作就是要求学生用积累的语言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表达出来。那么这就需要一个纽带,,一个结合点把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
1.立足文本,仿寫生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就像是蜜蜂采花粉,而写作是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文章中的两小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这两节诗用大树和蟋蟀的声音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切入点,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深入的与文本对话都进行仿写诗句。当时,就有孩子迅速写下:“听听 ,秋的声音,蝴蝶扇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听听 ,秋的声音,石榴绽开笑脸,“啪啪”,是与秋姑娘问候的声音。”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仿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容易使学生爱上写作。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仿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2.文本续写,让写作快乐起来。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课文有许多是没有给出具体结局的,这些“空白点”就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语言故事《南辕北辙》时,孩子们对能不能顺利的到达楚国有很大的争议,我便引导孩子发挥想象,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推断,进行续写。许多孩子脑洞大开,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续编。“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片森林,经过小桥时,盘缠不小心掉到了河里,于是车夫就辞职不干了。他只好自己亲自驾马车,可是由于他的技术拙劣,马到处乱跑,被撞死了。他想到西天取经的唐三藏,便徒步走起来,饿了吃野果,渴了喝露珠。不知走了多久,终于,他看到了楚国的城门……”
这次续写,不仅激发了学生续编故事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别人想不到的。在具体的写作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一次体验。
3.见缝插针,文本补白。
人教版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材大多是经典之作,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留有一些空白。“空白”指作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省略的部分, 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和再创造的意蕴空间。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适时的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练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中的空白点,通常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与文本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了解人物的感受、体会;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反复的诵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课文细节,抓住父亲神情和心理的描写,进行补白,去体会当时父亲内心深处的想法。有学生设身处地的写到:“阿曼达,爸爸答应过你,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我会用我的双手,让你走出黑暗,儿子,你一定要等着我。灾难都已经过去,我们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稚嫩的语言表达了此时此刻父亲内心的声音,他们和这位与灾难抗争的父亲融为一体。学生不觉得这是在练习写作文,仅仅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作时感觉轻松、愉悦。在深入体会文本后,对文章进行补白是读写结合的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读写结合课堂”是一项任道而重远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敢于实践、勤于探索、及时总结。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畅游书的海洋;抓住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练笔,以读促写,就一定能构建高效的“读写结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琼瑶.本是连理枝,应绽并蒂花[M].作文教学研究,2013.5
[2]李雪莲.农村小学构建“读写结合课堂”的问题与对策[M].阅读经纬.课堂透视,2013.7
[3]王艳芳.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M].中国校外教育,2015.1
关键词:农村小学;读写结合;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人提倡读写结合,但在农村小学实际的条件下,应如何构建“读写结合课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农村生源背景下的‘喜读爱写,读写结合’课程构建实验”的课题研究。在这一年来,我们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进行了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基础。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创造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爱上阅读,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这位老师必须喜欢读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老师应起一个示范作用,每天的中午自习,我会拿着书在教师的角落里看书,学生也自觉地安静下来,拿出课外书看起来。教室的一角设有图书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平台。
其次,教师应让家长共同参与,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小学的孩子,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良莠不齐 ,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
第三,让孩子学会阅读。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收益终生,在学生的 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会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分类摘抄,把自己感悟特别深的文章、书籍的读后感及时的记录下来。
最后,要保证阅读的质量。读书,并不是随意的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读,教室的图书柜里有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脑洞大开的科普读物、有趣的短篇小说、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孩子应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而不是压迫着他们读四大名著,世界名著这些深奥而晦涩的书籍。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学生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
二、以读促写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也就是写作。写作就是要求学生用积累的语言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表达出来。那么这就需要一个纽带,,一个结合点把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
1.立足文本,仿寫生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就像是蜜蜂采花粉,而写作是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文章中的两小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这两节诗用大树和蟋蟀的声音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切入点,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深入的与文本对话都进行仿写诗句。当时,就有孩子迅速写下:“听听 ,秋的声音,蝴蝶扇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听听 ,秋的声音,石榴绽开笑脸,“啪啪”,是与秋姑娘问候的声音。”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仿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容易使学生爱上写作。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仿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2.文本续写,让写作快乐起来。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课文有许多是没有给出具体结局的,这些“空白点”就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语言故事《南辕北辙》时,孩子们对能不能顺利的到达楚国有很大的争议,我便引导孩子发挥想象,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推断,进行续写。许多孩子脑洞大开,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续编。“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片森林,经过小桥时,盘缠不小心掉到了河里,于是车夫就辞职不干了。他只好自己亲自驾马车,可是由于他的技术拙劣,马到处乱跑,被撞死了。他想到西天取经的唐三藏,便徒步走起来,饿了吃野果,渴了喝露珠。不知走了多久,终于,他看到了楚国的城门……”
这次续写,不仅激发了学生续编故事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想别人想不到的。在具体的写作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一次体验。
3.见缝插针,文本补白。
人教版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材大多是经典之作,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留有一些空白。“空白”指作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省略的部分, 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和再创造的意蕴空间。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适时的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练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中的空白点,通常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与文本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了解人物的感受、体会;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反复的诵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课文细节,抓住父亲神情和心理的描写,进行补白,去体会当时父亲内心深处的想法。有学生设身处地的写到:“阿曼达,爸爸答应过你,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我会用我的双手,让你走出黑暗,儿子,你一定要等着我。灾难都已经过去,我们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稚嫩的语言表达了此时此刻父亲内心的声音,他们和这位与灾难抗争的父亲融为一体。学生不觉得这是在练习写作文,仅仅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作时感觉轻松、愉悦。在深入体会文本后,对文章进行补白是读写结合的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读写结合课堂”是一项任道而重远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敢于实践、勤于探索、及时总结。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畅游书的海洋;抓住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练笔,以读促写,就一定能构建高效的“读写结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琼瑶.本是连理枝,应绽并蒂花[M].作文教学研究,2013.5
[2]李雪莲.农村小学构建“读写结合课堂”的问题与对策[M].阅读经纬.课堂透视,2013.7
[3]王艳芳.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M].中国校外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