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学生心理活动选择性集中的对象就是学生的注意中心,而其它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或注意范围之外。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涣散,那么学生对应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善于运用注意的规律精心组织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无意注意不会引起注意疲劳。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会使学生自然而轻松地注意到特定的教学内容这一对象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导语
上课时,教师用短短几句有趣的导语来导课,可以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的导语要以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本,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来精心设计。
如在“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导语:“近年来,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参加‘六合彩’赌博,结果参赌人员个个都输,个别人甚至家破人亡。你想知道输的道理吗?”这样的导语不但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变化、新异、强烈的刺激都极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把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近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后,利用多媒体装置把拼接的过程动态再现在屏幕上,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原理的理解。
3.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师在板书时,要力求板书清晰,重点突出,把需要板书的内容端正地书写在黑板的正中部分。这样容易引起包括坐在两旁的同学在内的全班同学的无意注意,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板书时,教师还要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细微差别的比较。要巧妙地运用彩色粉笔,加大注意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以产生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板书如下图:
■
其中,三角形下方的两行板书要用彩色笔书写。这样的板书简洁又美观,条理清晰,对比性强,很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语言要声情并茂
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戒机械、生硬、索然无味。抑扬顿挫、快慢适度的语言易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还应当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讲课,会吸引学生产生无意注意,其效果会更佳。
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之后,笔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口述这样一个数学故事:
有个老奶奶提一篮鲜鸡蛋(说到鲜字时音调稍微提高,音速放慢)去集市出售。第一位顾客买去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又半个(说到半字时,音调也要稍微提高,音速放慢下同);第二位顾客又买去了剩余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位顾客又买去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结果,老奶奶的鸡蛋全部卖完(这时我双手一摊)。
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此外,任何一项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刺激事物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而对之产生无意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环节,不宜在上课开始时分发测验试卷或宣布测试成绩,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试卷或成绩产生无意注意,甚至引起了消极的情绪波动,影响对课堂教学的注意。
二、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要搞好学习,不能仅凭兴趣,还必须有意志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学生的注意,以期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注意的规律表明,注意的目的、任务愈清楚,就愈能引起有意注意。只有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得愈明确,学习的意志就愈坚强,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有意注意就愈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明确每次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时各自的任务是什么,以激励学生为达以既定的目标、完成既定的任务而聚精会神地不懈努力。
例如,在长方体“展开与折叠”教学中,教师开头可以说几句这样的导语:“你想做一个长方休纸盒来装某件心爱的东西吗?你现在行吗?学了这一节课后,你就具备了应有的知识,你的意愿就可以实现了。”短短几句话,使学生的注意为教学目的所吸引,也认识到了学习这项知识的重大意义。上课时学生的有意注意就更集中。
2.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有意注意,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以“圆周率”教学为例。上课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出示各自带来的圆形物件后,提出下列一连串的启发性问题:你们带来的圆的直径大小都相同吗?圆的周长都相同吗?怎么样的圆的周长较大?圆的周长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提问时,一定要面向学生全体,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后,不急于马上指名回答,先让全班同学思考一会儿,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位力所能及的学生回答,同时给其他学生交待新的任务——认真听,做好补充。这样,即使回答问题的是个别同学,其余的同学也将都保持集中的注意,不会因没被指名而“暗自庆幸”,致使注意发生了负转移。
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实际操作离不开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加强这一方面的活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从广义上说,包括课堂实验、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做笔记、做摘要等。这些方法都会有效地增强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习效果。
如以“长方体的展开和折叠”教学为倒,要找出长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两个面来,是否有便捷的方法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在各自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三组对面上分别做上如下记号:“A1、A2”,“B1、B2”,“C1、C2”。然后把长文体纸盒用小刀沿某些棱切开后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发现虽然各位同学手中的展开图形形式不全一样,但都同时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长方体展开图中,有六个“面”;
(2)展开图中,相邻的两个“面”不可能是原长方体的一组对面;
(3)在展开图的同一行(列)中,如果存在3个或4个相连接的“面”,只能是间隔一个“面”的那两个“面”才是原长方体的一组对面。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及细致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后,普遍掌握了长方体展开图的上述四个特点。整个活动过程紧凑有序,蕴含着探索规律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长期稳定地集中在整个探索活动的全过程中。
三、注意张弛结合———无意注意和有效注意的交替应用
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学生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产生疲劳,使精力涣散,就难以在一节课持续地注意。
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不会引起疲劳。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数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所学内容不都是有趣引人的;即便是有趣的,其中知识也不是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的。这就必须通过有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的协调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不断交替轮换。
例如,在上课之初,一般有许多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休息时的某些有趣或刺激较强烈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来引导学生对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通过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跟上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导语来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接着通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如直观教学和有趣谈话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整节课稳定注意,又减轻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涣散,那么学生对应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善于运用注意的规律精心组织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无意注意不会引起注意疲劳。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会使学生自然而轻松地注意到特定的教学内容这一对象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导语
上课时,教师用短短几句有趣的导语来导课,可以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的导语要以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本,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来精心设计。
如在“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导语:“近年来,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参加‘六合彩’赌博,结果参赌人员个个都输,个别人甚至家破人亡。你想知道输的道理吗?”这样的导语不但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变化、新异、强烈的刺激都极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把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近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后,利用多媒体装置把拼接的过程动态再现在屏幕上,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原理的理解。
3.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师在板书时,要力求板书清晰,重点突出,把需要板书的内容端正地书写在黑板的正中部分。这样容易引起包括坐在两旁的同学在内的全班同学的无意注意,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板书时,教师还要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细微差别的比较。要巧妙地运用彩色粉笔,加大注意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以产生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板书如下图:
■
其中,三角形下方的两行板书要用彩色笔书写。这样的板书简洁又美观,条理清晰,对比性强,很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语言要声情并茂
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戒机械、生硬、索然无味。抑扬顿挫、快慢适度的语言易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还应当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讲课,会吸引学生产生无意注意,其效果会更佳。
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之后,笔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口述这样一个数学故事:
有个老奶奶提一篮鲜鸡蛋(说到鲜字时音调稍微提高,音速放慢)去集市出售。第一位顾客买去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又半个(说到半字时,音调也要稍微提高,音速放慢下同);第二位顾客又买去了剩余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位顾客又买去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结果,老奶奶的鸡蛋全部卖完(这时我双手一摊)。
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此外,任何一项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刺激事物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而对之产生无意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环节,不宜在上课开始时分发测验试卷或宣布测试成绩,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试卷或成绩产生无意注意,甚至引起了消极的情绪波动,影响对课堂教学的注意。
二、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要搞好学习,不能仅凭兴趣,还必须有意志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学生的注意,以期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注意的规律表明,注意的目的、任务愈清楚,就愈能引起有意注意。只有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得愈明确,学习的意志就愈坚强,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有意注意就愈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明确每次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时各自的任务是什么,以激励学生为达以既定的目标、完成既定的任务而聚精会神地不懈努力。
例如,在长方体“展开与折叠”教学中,教师开头可以说几句这样的导语:“你想做一个长方休纸盒来装某件心爱的东西吗?你现在行吗?学了这一节课后,你就具备了应有的知识,你的意愿就可以实现了。”短短几句话,使学生的注意为教学目的所吸引,也认识到了学习这项知识的重大意义。上课时学生的有意注意就更集中。
2.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有意注意,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以“圆周率”教学为例。上课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出示各自带来的圆形物件后,提出下列一连串的启发性问题:你们带来的圆的直径大小都相同吗?圆的周长都相同吗?怎么样的圆的周长较大?圆的周长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提问时,一定要面向学生全体,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后,不急于马上指名回答,先让全班同学思考一会儿,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位力所能及的学生回答,同时给其他学生交待新的任务——认真听,做好补充。这样,即使回答问题的是个别同学,其余的同学也将都保持集中的注意,不会因没被指名而“暗自庆幸”,致使注意发生了负转移。
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实际操作离不开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加强这一方面的活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从广义上说,包括课堂实验、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做笔记、做摘要等。这些方法都会有效地增强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习效果。
如以“长方体的展开和折叠”教学为倒,要找出长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两个面来,是否有便捷的方法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在各自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三组对面上分别做上如下记号:“A1、A2”,“B1、B2”,“C1、C2”。然后把长文体纸盒用小刀沿某些棱切开后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发现虽然各位同学手中的展开图形形式不全一样,但都同时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长方体展开图中,有六个“面”;
(2)展开图中,相邻的两个“面”不可能是原长方体的一组对面;
(3)在展开图的同一行(列)中,如果存在3个或4个相连接的“面”,只能是间隔一个“面”的那两个“面”才是原长方体的一组对面。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及细致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后,普遍掌握了长方体展开图的上述四个特点。整个活动过程紧凑有序,蕴含着探索规律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长期稳定地集中在整个探索活动的全过程中。
三、注意张弛结合———无意注意和有效注意的交替应用
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学生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产生疲劳,使精力涣散,就难以在一节课持续地注意。
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不会引起疲劳。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数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所学内容不都是有趣引人的;即便是有趣的,其中知识也不是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的。这就必须通过有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的协调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不断交替轮换。
例如,在上课之初,一般有许多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休息时的某些有趣或刺激较强烈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来引导学生对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通过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跟上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导语来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接着通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如直观教学和有趣谈话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整节课稳定注意,又减轻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