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述”是一种能增强大脑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复述”,加强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与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关键词:复述 具体方法 效果
  
  复述: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方法,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它在个体记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常用的复述方法有:1.机械重复;2.意义复述;3.过度学习;4.及时复习;5.睡前复习;6.清晨复习;7.分散复习;8.集中复习;9.试图回忆;10.過电影等.
  物理学,主要靠逻辑思维去理解并记忆,但是理解和应用是在知识已经被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对概念、定义、定律、公式的记忆非常重要,经过多年跟踪研究,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种复述方法:
  
  一、课前朗读
  
  培养物理课代表每节课前组织全班朗读,内容涵盖上一节课的知识和新课的知识.其做法主要是充分利用课前预备铃到正式铃的时间,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再次复述,增加对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其次,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第二次复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让学生复述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抓住机会,通过朗读进行新知识的复述.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新概念、新定律讲解完后就要进行板书,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要马上抓住机会让学生对刚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朗读,再一次复述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课堂小结时进行默记和再次复述
  
  当教师完成新知识的授课后,要总结和强调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给学生2分钟,学生闭上眼睛默记,让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第三次复述,紧接着老师和学生按照黑板的板书进行第四次复述——朗读,在第四次复述中重点强调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后布置记忆作业
  
  在课堂上,已经对知识进行第四次复述,然后指导学生在睡前和清晨进行复述记忆,完成知识的第五次和第六次记忆,再加上每次课前对旧知识的朗读,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已经进行了第七次复述,知识基本上被记住,并极大的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五、“目录复习法”——手脑联动,加深记忆
  
  在每一章总结复习时,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复习方式——“目录复习法”.“目录复习法”主要是:学生对照本章目录,回忆每一节的主要知识,并且将主要知识写在目录的空隙,达到手脑联动,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第八次复述.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记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论,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物理课前、课堂上、课后尽可能给学生对知识进行复述的时间,并且采用朗读、默读、默记、手写等方式加强身体各个感官、大脑、多种神经的联动记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会非常深刻.这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在实践中也证实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开的大门。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要
时代的变化推动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前进,艺术专业史论课程作为该专业基础课程也面临改革的强烈要求。此类课程性质特征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突出,当前其教与学效果不佳的不良局面迫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院校自身和外部条件皆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产业界和学校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中方高职院校要明确
体育要求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然后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把学习领域分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方面,它把运动参与放在第一位自有其原因。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才有可能完成其后四大内容的教学,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也必须改革,应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感受力为己任,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方法,最后达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造和独立人格塑造的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一、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感受力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直观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一种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以一种“美”的状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