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学生认识家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具体教学工作中,乡土教材往往滞后于地理教学,只是考前临时补充,大多数学生对乡土地理知之甚少,令人十分遗憾。由于教学资源缺乏、不统一,加上课时紧张,教师对乡土地理的教学较少,更谈不上对乡土地理丰富潜能的挖掘和研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认真挖掘和整合淄博乡土地理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并将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多重作用,展现它的独特魅力。
一、乡土地理课程拨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发动机,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决定于学习过程是否生动活泼。乡土地理则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之一,因为乡土地理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有所见、有所闻却又不甚清楚、有兴趣去了解的知识。这些本地的、身边的地理知识,有很强的直观性。例如,在學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学生联系淄博北方实际,了解到我国北方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能很快地明确地球公转时不同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自然的感受到了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增强了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学生由乡土地理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进一步迁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去。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发现并挖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会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良好补充。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会随之增强,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二、乡土地理课程擦亮学生发现身边地理的眼睛
走进地理世界,就犹如踏上了一次旅行。在地图上可以穿越太平洋、跨过喜马拉雅,可对有些学生来讲,那些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地理事物,学生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机会,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感受不够真切,兴趣不够浓厚。而乡土地理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在初中地理区域地理学习是重头戏,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选取比较对象时,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乡土地理在此又显示了其特有的魅力。在讲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时,身处农村的我们对于身边的农业现象无疑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对于本地区作物熟制也有所了解。教师借助家乡的麦收景象图片,让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而与我们形成差别的是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在我们华北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般情况下小麦能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有的还可以套种玉米等作物,相信每一位农村的孩子对于家乡的这点常识一点都不陌生。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问,同时引导学生一起寻找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需要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应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所学内容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作用。
三、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
走出教室,可以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也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综合实践活动,而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会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课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边最重要的水源---淄河的状况资料,以此引发学生对水与工业、水与农业、水与环境、水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探讨,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地理思维习惯。总之,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目的。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创造意识,培养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能够提高地理观察力,丰富地理知识,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乡土地理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杜甫诗中写到“月是故乡明”,人们都有热爱家乡之情,故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往往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乡土地理对中学生具有同样的魅力,他们最熟悉的是家乡,最应该了解的也是家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介绍中国工业发展变化时,可用淄博本土的事例,如淄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富足的资源和能源为淄博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就了钢铁、化工、陶瓷、机械等主要工业产业部门。但是淄博工业现阶段出现了一定的衰退,因此摆在淄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工业结构调整,适时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升级。这些调查和反思有利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并激发学生将来为家乡的繁荣出谋划策。实践活动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并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借助乡土地理课程作为良好载体,让地理教学更加生动,让地理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主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会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内在愿望,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渗透,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不再遥远,不再抽象,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乐于观察研究身边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同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使得地理课堂得以延伸,把课堂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乡土地理课程拨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发动机,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决定于学习过程是否生动活泼。乡土地理则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之一,因为乡土地理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有所见、有所闻却又不甚清楚、有兴趣去了解的知识。这些本地的、身边的地理知识,有很强的直观性。例如,在學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学生联系淄博北方实际,了解到我国北方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能很快地明确地球公转时不同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自然的感受到了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增强了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学生由乡土地理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进一步迁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去。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发现并挖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会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良好补充。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会随之增强,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二、乡土地理课程擦亮学生发现身边地理的眼睛
走进地理世界,就犹如踏上了一次旅行。在地图上可以穿越太平洋、跨过喜马拉雅,可对有些学生来讲,那些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地理事物,学生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机会,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感受不够真切,兴趣不够浓厚。而乡土地理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在初中地理区域地理学习是重头戏,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选取比较对象时,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乡土地理在此又显示了其特有的魅力。在讲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时,身处农村的我们对于身边的农业现象无疑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对于本地区作物熟制也有所了解。教师借助家乡的麦收景象图片,让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而与我们形成差别的是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在我们华北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般情况下小麦能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有的还可以套种玉米等作物,相信每一位农村的孩子对于家乡的这点常识一点都不陌生。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问,同时引导学生一起寻找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需要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应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所学内容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作用。
三、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
走出教室,可以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也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综合实践活动,而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会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课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边最重要的水源---淄河的状况资料,以此引发学生对水与工业、水与农业、水与环境、水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探讨,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地理思维习惯。总之,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目的。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创造意识,培养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能够提高地理观察力,丰富地理知识,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乡土地理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杜甫诗中写到“月是故乡明”,人们都有热爱家乡之情,故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往往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乡土地理对中学生具有同样的魅力,他们最熟悉的是家乡,最应该了解的也是家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介绍中国工业发展变化时,可用淄博本土的事例,如淄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富足的资源和能源为淄博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就了钢铁、化工、陶瓷、机械等主要工业产业部门。但是淄博工业现阶段出现了一定的衰退,因此摆在淄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工业结构调整,适时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升级。这些调查和反思有利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并激发学生将来为家乡的繁荣出谋划策。实践活动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并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借助乡土地理课程作为良好载体,让地理教学更加生动,让地理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主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会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内在愿望,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渗透,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不再遥远,不再抽象,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乐于观察研究身边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同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使得地理课堂得以延伸,把课堂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