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以人为本,实行五个统筹发展战略

来源 :当代思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jy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拥有六千几百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2003年10月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四个大字写入全会文件,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指导,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愈来愈清晰地显示出来。它像冲出地平线的太阳开启新的一天那样,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将“以人为本”写进党的中央全会的文件,我们这些从二十世纪走过来的人只要冷静反思一下这段历史,就会感到此举并非易事,这是打倒“四人帮”以来思想解放成果的结晶(再往前追溯,也可以说是“五四运动”以来思想解放成果的结晶);同时又是对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晶。胡锦涛总书记反复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正是这一思想的哲学表达。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的确立,不仅是某个理论观点的变化或某一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思维模式的转换导致发展观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发展观的根本变革,它的实质就是发展的目的是人。这里的“人”就是社会成员。[注:中共十二大制定的党纲规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人为本——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命题,在这里充分显示出了它的实践意义。人——自然界几十亿年演化的最高产物,它既是一个最高的物质存在,更是一个最高的精神存在。人有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人有生存的需要,更有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多面性、多层次性,要求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国家在推进发展任务时,在一段时期内,突出某一个方面(如经济方面)的发展,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合理的,然而任何合理的东西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现在是扬弃和超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时候了。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了,人们生活普遍的改善了,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成就非凡,举世瞩目;另一个就是造成了五个发展不平衡,即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发展不平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平衡。这五大不平衡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面对这五个严重的不平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出了实行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基本内容的发展战略的决策。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又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从深层意义上考察,不难发现,这条发展战略所蕴含着的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实施这条发展战略,在实际生活中缓解、缩小、基本消除这五个不平衡,任务是非常艰巨、非常困难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五个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五个不平衡将逐步缓解、缩小直至基本消除,我们的社会经过这一整合过程,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将会空前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必将大大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实现。实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是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的发展战略,必定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支持和拥护,这是实施这条发展战略最深厚的力量泉源,是这条发展战略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同志,正在为实施这条发展战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辛勤工作,国人普遍感到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人们对美好的前景充满信心。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引下,大力实施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齐心协力,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使学生学好地理课呢?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的点滴经验浅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课程标准,转变传统观念  笔者以为,过去经验丰富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地理教师,不能全凭经验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期刊
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乡土实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留心找乡情,精心创设乡景,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知识情感价值 “三情”交融,浑然一体,就会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将乡土地理融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兴趣。  一、立足《课程标准》,教活“旅游地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基本
期刊
在学习“宇宙航行”这一节内容中的卫星运动规律时,学生普遍感觉到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做题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错误。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对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的特定性理解不深  要使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稳定的运行,其轨道平面必须经过地球的中心。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规律不太理解。因此他们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此规律记下来。若命题者针对这一问题从另一角度命题时,学生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
期刊
【摘要】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渗透以下几种方法:观察、实验、类比、假说、模型。  【关键词】物理学史科研方法 渗透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物理学研究内容的变化,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变化着,并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在古代,人们主要是靠不充分
期刊
【摘要】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为基本前提,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最终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这是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审美渴望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渴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
期刊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创造出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中,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多媒体与小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训练    教育手段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师的教学语言、黑板板书和文字材料)往往以“视”或“听”的单通道传递信息,教学效率难以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以及科学整合,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科幻绘画制作。  【关键词】电脑科幻绘画 辅导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绘画人开始了电脑绘画以及与此相关的电脑动画制作,当然,电脑科幻绘画的基础就是电脑绘画。而电脑绘画与科学的结合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
期刊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说服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常见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或抵触行为,甚至产生“逆返心理”,从而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障碍,使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在说服教育学生时,应巧妙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愿意接受教育,并自觉乐意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