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圣龙山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龍山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境内,主峰海拔700多米,离县城30多公里。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牺牲地香刷洞就在圣龙山脉的香刷山上。
  那年八月,巴马的二十多位文化名家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委原副书记、退休老干部李善源的带领下,来到圣龙山,为进一步打造巴马的红色旅游线路建言献策。
  汽车从县城向西出发,不用半个小时就来到了西山乡政府。由于当时乡政府至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弄京村的柏油路还在施工当中,车子只好拐往东兰的武篆镇。武篆镇东里村是韦拔群烈士的出生之地,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韦虎臣练兵之地银海洲也在附近。村子北为丘土,南临石山。“东里三潭”呈“品”字形分开,如三颗绿色的翡翠般点缀着东里。三潭水流舒坦平缓,汇聚向东。清流两岸翠竹婆娑,翠色欲滴。加上岸边的小桥村落,层层梯田,构成了一幅娴静雅致的山水田园画卷。
  东里村南面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巍峨挺立,各不相连。一条新开的柏油公路如银蛇盘旋而上,绕经峰峦,消失在悬崖绝壁之中。这条柏油路是自治区为纪念韦拔群同志115周年诞辰修建的。从武篆出发,途经东里,上山后分岔,一路往西山乡红七军二十一师驻地弄京村,到达西山乡政府;另一端来到圣龙山脚。说公路在岩壁间消失,那是视线被隧洞收住了的缘故。车子刚驶过岔路口不久,在一座山的山腰间,一道漆黑的穿山隧洞突然出现于我们眼前。隧道有200余米,即使是艳阳天,车子也要打开前灯才能辨明路线。出了隧道,我们就来到了圣龙山脚。
  圣龙山山体连绵起伏,如卧龙盘曲。或许是英灵的庇护,这一带的原生植被保存得比较完好。山上古树参天,虬枝密扎。圣龙山名称的由来在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韦拔群属龙,是圣龙的化身,拔哥(当地人称韦拔群为“拔哥”)变成龙逃脱敌人追捕的故事流传在西山乡一带。韦拔群牺牲后,为了纪念他,西山乡人民把这一带山脉称为圣龙山。
  圣龙山山脚建有一块宽阔的水泥地停车场,可供十几辆中巴车同时停放。停车场靠山的正中,立着一块醒目的纪念墙,墙面上是邓小平同志对韦拔群烈士的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共两百多个字,总结了韦拔群同志卓绝伟大的一生。靠左的一边,横立着一块暗红色大石碑,碑的上部刻着“人民军队早期杰出将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字样。下边刻有“韦拔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正楷红色大字。2009年10月,巴马瑶族自治县把韦拔群同志一生的革命历程以石碑记录的形式陈列于山中,分立于石阶的右侧。目前这里已经刻有39块碑文,建有两面大型纪念墙。石碑分为四组内容,第一组总结记录了韦拔群一生的历史事件,第二组刻的是韦拔群自撰的革命诗词山歌语录,第三组为韦拔群一生的五件历史大事的石刻画面,第四组是战友为韦拔群题的词和评价。大石碑的右侧,一条石阶小路沿着山侧蜿蜒而上。石阶靠外的一边,都用钢管焊接连成扶手。从山脚到香刷洞口,要走460余米踏668级石阶才能到达。
  踏着石阶拾级而上,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高天扬烈士,大地颂忠魂”的大理石碑。紧接着是横立着的一块长4米、宽1米的石碑,碑上刻着韦拔群的大事年表。阅读韦拔群一生伟绩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从记事横碑往前走十几步石阶,一块刻有韦拔群语录“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书法石碑竖立眼前,字体遒劲有力,把游人带入了那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
  1921年,韦拔群从南宁回到东兰,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和国民自卫军。他深入西山等地,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戴。由于革命屡遭镇压,韦拔群也遭到通缉。1925年,韦拔群再次回到家乡,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桂系军阀伙同地方武装大举进攻东兰,妄图血腥镇压农民运动。韦拔群率领农讲所的学员迎击敌人,沉重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
  “革命有多端民生为重,人群谋解放工农居先”“我们要用斗武、斗智、斗气‘三斗’打败敌人……”“自由婚姻真潇洒,婚嫁由眼挑心花,父母媒妁皆废话,问爹问娘做什么”“如今瑶胞得解放,瑶家子弟进学堂,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民国十一年,起义闹翻天,在弄京开会,百姓笑开颜”“革命战争正开展,残酷决战在面前。青年的同志,应将重任负于肩……狂澜起,高呼红军之威名,唱凯旋!”大理石碑每隔几十步一块,碑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些出自韦拔群口笔的山歌、诗词、语录,无不体现出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以及他对苦难人民深沉的爱。
  前行300多米,便来到一段三曲回旋的拐弯处,有一组由“三打东兰”“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与百色起义和组建红七军”“组建二十一师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坚守西山英勇顽强”组成的大理石刻画,分别横立在路边醒目的位置。雕工精细,画面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韦拔群五个重要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
  百岁老红军黄荣是西山人。早年他曾经跟着拔哥闹革命。他跟随红七军从西山出发,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黄荣同志题写的“民族魂永昭日月,英雄树万古长青”刻在靠近香刷洞洞口的大理石碑之上。还有张云逸的敬挽“英范永垂”,毛泽东同志对韦拔群的高度评价“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也以碑文的形式刻立在这里。韦拔群与毛泽东、彭湃并称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一直非常怀念韦拔群,他称赞韦拔群“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2009年9月,韦拔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香刷洞洞口前方竖立着一块纪念墙。这块纪念墙4米多高,6米多宽,“韦拔群精神永放光芒”九个红色大字居中上方,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墙体中下方是陈洪涛同志为韦拔群写的悼词:“踏破铁鞋,乘星光来,晴天霹雳,天旋地转,消息如此惊骇!一人死去,万众突地站起来,你瞧吧,誓斩叛徒之首,一颗颗祭上你的灵台。”静静品读,这首词如一曲哀乐,婉转凄凉,触动心弦;又如一首颂歌,汹涌奔腾,飞卷云霄;这更是一支出行誓师的壮歌,那种踏着战友的鲜血誓,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革命气节隐喻其中。吟诵悼词,字字如泣如诉,句句震撼心灵,令人潸然泪下,荡气回肠。   香刷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口左侧,立着1米多高的韦拔群烈士的石像。洞不深,分成三个部分。进入洞中,必须走下3米高的16级台阶才可到达洞底。洞底的“前厅”不足10平方米,沿壁边摆设着石头砌成的灶台,旁边还摆放着背篓、锅碗、烟斗等物。这里就是当年拔哥等人生火做饭的地方。从“前厅”再往里走,攀上1米多高的台阶,就到了只能摆放一张竹板床的“卧室”。从“卧室”往里走,有一条通道通往另一个出口,出口隐于树木丛中,可供躲藏在此的人瞭望敌情和紧急撤离。
  面对洞口,空气显得格外凝重,呼吸仿佛凝住了: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同志就壮烈牺牲在这个小山洞里。
  1932年,桂系军阀对西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反革命大围剿,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掳光等“血洗政策”。 10月17日,韦拔群来到香刷洞与政委陈洪涛会合,商讨突围方案。警卫员韦昂也住在这里。会后,韦拔群就留宿在山洞里。此时,谁也不知道韦昂已经被敌人收买。10月19日凌晨,两声枪响,划破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上空。就在这香刷洞里,就在这只能摆设一张竹床的“卧室”,悲剧发生了,韦昂趁着韦拔群熟睡之机,杀害了他。
  洞口左侧,一株百年老树攀壁而上,直插云天。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唯一存活下来的能见证当时罪恶的一株无言的生命吧。它怒发冲冠,似乎正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令人心碎的悲壮时刻。韦拔群这位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中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就在这里走完了38年的人生里程。

  站在香刷洞口往东南方向仰望,圣龍山主峰云遮雾绕,愈显高昂。从洞口往右攀爬,一条石阶小路顺着山脊延伸到主峰之巅。也许是主峰海拔高于其他山的缘故,徒步青石路,四周的山谷臣服于足底,感觉伸手便可摘下山间的云朵。云天一色,万壑皆空。石径两旁,绿树成荫,百鸟鸣啭,极富诗意。一股股清新的山风夹着野花的芬芳迎面扑来,沁人心脾,令游者顿感心旷神怡,登山的辛劳随之消散,凝重的心情终于有了些许的松弛。
  “巴马西山是广西的‘井冈山’,是右江革命的摇篮。今天,我们游览香刷洞,攀越圣龙山,目的是让大家为圣龙山人文旅游规划出出主意……”年已七十的李善源先生健步如飞,边走边和大家商讨,“巴马是‘中国书法之乡’,我们要在这里刻立一批名家书法碑文,以楹联诗词书法相结合的形式来讴歌先烈,让圣龙山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圣地!”
  李老是革命烈士的遗孤,这位退休老干部做起事来依然干劲十足,一丝不苟。西山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包装、施工等,无不倾注着他多年的心血。香刷洞一路碑林的设计和陈列,正是他老人家的提议。如今,李老又带着我们聚在这里,共同策划圣龙山书法碑林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这不仅是一项告慰先烈的工程,更是一项德泽子孙后代的文化事业。登临顶峰,平铺眼前的是一块用平板石灰岩砌就的圆形平台。平台有100多平方米,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层叠环绕。这些树木几乎都扎根于岩石之上,树干坚硬挺直,有的树上繁花如星,引来蜂蝶飞舞;有的树丛像开屏的孔雀,正临风微微踮步;还有的树木像持枪的卫士,似乎正严阵以待……平台中央,已经建有一座一米多高的方形底座。不久的将来,还要在这个底座上立起一尊大型的韦拔群烈士石像。说起立石像的事情,文艺家们各抒己见,为石像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大自然的奇景与能工巧匠灵气的对接,再加上文艺家们点燃智慧的火花,圣龙山将添上翱翔的羽翼,声名远播八方,引得四海的文人墨客、有识之士纷至沓来。人们在瞻仰祭拜先烈的同时,还可以切磋文字,交流书法技艺。人文景观的博大与精深,将成为革命圣地圣龙山的主题。
  回望来路,拔哥出生地东里村掩映于远山的田园之间;香刷洞如一座金色殿宇,镶嵌在圣龙山脉的山林之中。烈士的生卒两地相隔不到十里,但就是这么一段短途山路,印证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旅程。
  出外干革命,莫要恋家庭。
  跟着共产党,做个好红军。
  为民为自己,事业真光荣。
  革命成功了,共享幸福年。
  秋风拂过,拔哥的山歌萦绕于耳,飘上云霄。此时,我感觉自己已经化作一颗坚韧的青石,默默地铺垫在圣龙山的石阶之中。
  作者简介:瑶鹰,本名蓝振林,瑶族,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在《民族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广西文学》《芳草》《红豆》《南方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多篇,著有散文集《故事像花瓣一样飘满故乡》。
其他文献
摘 要:宜昌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有明显的川味儿,同时又与武汉话有相近之处。宜昌市方言词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编制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依据,并结合本区实际,可得30大类。本文所集录为其天文地理二类。  关键词:宜昌市;方言词汇;天文;地理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1-0016-04  宜昌,古名夷陵
期刊
摘 要: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是地域特色文化的突出体现,折射着地方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宜都作為万里茶道宜红茶运输的转运节点,由“宜都茶港”将宜红古茶道和长江水道相连接,其“茶港”民居建筑在宜红古茶道文化线路中极具价值。以万里茶道申遗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宜都茶港”桥河街等商铺民居建筑保护利用,促使宜红茶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地方旅游共同发展。  关键词:宜都茶港;文化线路;价值  中图分类号:K26
期刊
摘 要:贵州苗疆养鹅司交通闭塞,民族杂居,历代统治者在“以夷制夷”的管治下,以武力镇压和文教安抚的方略,无形中推动了土司及其土民的“王化”进程。苗疆少数民族的汉文化教育,从被迫接受到主动需求,见证了几百年“夷变汉”、“汉变夷”及“夷汉”文化共同发展的历史,对当下民族教育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苗疆;土司;文化教育;养鹅司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
期刊
摘 要: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一条生态文化河流,把乌江生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共谋区域发展是新时代的需要。建设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要提升其交通、文化、产业等诸多内涵,同时构建其安全格局,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推动区域社會发展。关键词: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87-04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
期刊
摘 要:“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类型,它经历了从“巴蛇吞象”到“神蛇吞相”的演变。从“巴蛇”到“神蛇”,从“吞象”到“吞相”,这一故事类型完成了从神话向传说的演化,其间蕴含着丰富深厚的道德话语和摄人心魄的震撼力量,这也许是这则故事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  关键词:人心不足蛇吞象;巴蛇吞象;神蛇吞相;道德话语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
期刊
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国际茶日”,时间为每年5月21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2021年5月21日至5月23日,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主题为“天下油茶在恭城 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的第十一届桂林恭城油茶节暨第二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热情的恭城人民带领宾客走进神秘而具有独特魅力的康养恭城,邀請宾客一
期刊
我的家乡坐落在桂中山区,那里山高河小,村庄稀疏,人口不多。故而过端午节,规模小,缺少恢宏气势。可是,它小而热闹,小而有情,于情深处把过节时的细节一一拎提出来,仔细品鉴,竟也大体上契合流传千年的习俗,稍微差异处则别具地方特色。  家乡过端午节,准备期长达五个月。  在家乡,过完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把大红灯笼从厅堂上取下,将社坛的花灯烧掉,忙碌的一年才真正开始。这时,每户人家就赶集买回鸭苗鹅苗精心饲
期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老艺术家黄婉秋回信,对她予以亲切勉励。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向黄婉秋转交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并看望黄婉秋夫妇。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主演的电影《刘三姐》家喻户晓,让无数观众领略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魅力。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习近平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
期刊
摘 要:崇义客家梯田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方面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政策和区位、经济和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和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均衡、集群效益较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文章采用SWOT-PEST模型,采取四维矩阵对崇义客家梯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加强政府主导地位、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运用互联网技术等策
期刊
曾经,这里是一片辽阔无垠的汪洋,后来,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这里形成森林莽莽、峭壁幽谷、怪石嶙峋、奇峰异洞的陆地。再后来,这里成了灌阳。  灌阳,在西汉时期称为观阳,因灌江流经县境,古时称灌江为观水,当时县邑在观水之北。山之南、水之北古时称为“阳”,因此命名为“观阳”,位于桂林市东北约160公里,像一片向西弯曲的桂花树叶镶嵌在莽莽苍苍的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  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群山的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