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工程设计、生产、艺术创作等均有不同,它于20世纪产生,旨在把产品的功能、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和一切美的构成要素有机、完美地结合起来。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艺术设计中,功能与审美得到统一;艺术设计是对人性的重视,为人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性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英文中“Design”一词,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第15版中,“Design”是指在进行某些设计创作时,设计思路和计划目的在头脑中构思形成的过程。“Design”的一般意义是,设计,计划,设计方案,绘制图形,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最后完成。在制作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针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第二,方案适用于哪种制作工艺;第三,制作工艺的成本问题;第四,对使用者来说,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这里“Design”是一种能形成“直观表现的完整构思”,具有质的变化。
“Design”,在中国最初被翻译为“图案”“意匠”,一般“图案”使用较多。但人们对“图案”的理解只在于外部特征与表面装饰的设计,忽视了实用功能的设计,另外“图案”与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纹样同义,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准确表达“Design”之义,而且容易造成理解的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人们主张用港台中的“设计”一词来解释“Design”。然而,设计一词早已在汉语中大量使用,意思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达到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创作活动”,所涉及范围超出了“Design”原义(诸如设计一个组织机构,设计一个社会教育制度等许多体制化的内容被包含于设计词义之中)。直到1998年,教育部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用“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本科阶段的名称,设计艺术是研究生阶段的名称)替代“工艺美术”,“Design”在中国才最终被定义为艺术设计,有时由于习惯问题,设计一词也继续使用。
一 艺术设计活动比较
艺术设计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人们对其理解还不够深入,为能够详细了解设计艺术的实质特征,我们将艺术设计与我们所熟知、较易与其发生混淆的工艺美术、工程设计、生产、艺术创作等活动进行比较,以便较容易的认识、理解。
1 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
在中国最初关于产品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均被视为工艺美术的范围。那时“艺术设计”一词还未出现,工艺美术在人们的生活及学术界影响十分深远,工艺美术就是艺术设计的代名词,许多关于艺术设计的论述,就是工艺美术的研究内容。所以,人们提及艺术设计时,仍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工艺美术。因此,有必要对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艺术设计的观念早已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它最初来源于工艺美术。被最早定义为艺术设计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考工记》中的记载:“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译为“审视曲直,观察势态”。由于设计为生产服务,并运用于生产之中,艺术设计在当时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取得独立的形式,不如工艺美术的手工艺品那么受到人们关注。
其次,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区别有必要了解。工艺美术是一种以装饰和美化人们生活为目的的手工业,注重玩赏和情调的表达,制作的产品并不具有太多的实用功能,主要是供装饰和玩赏所用。而艺术设计是科技时代的大批量生产,属现代工业的范畴。艺术设计对产品的功能以及外形设计的十分关注,要求达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特别强调在以产品特定功能和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前提下,完成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最后,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亦有联系之处。从外在表现来看,两者都是强调为大众服务,都属于美的范畴,只是对美的要求不同。从内在性质上看,有些工艺美术作品具有实用美术的功能,倾向于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艺术设计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同时艺术设计也吸收了工艺美术的一些传统技术和设计元素,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能否定工艺美术为其奠定的基础。
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适应于传统经济的工艺美术,由于其技术与生产规模的滞后,生产的产品不能推广开来,发展的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工艺美术市场退出了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舞台,相应地艺术设计取代了工艺美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工艺美术”逐渐被“艺术设计”所替代,标志着艺术设计时代的到来。
2 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
由于设计概念过于宽泛,所涉及的领域众多,我们易于将艺术设计与其他领域的设计相混淆。工业产品的设计可以说是艺术设计,也可以说是工程设计,无疑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了困难,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有代表性的设计形式加以区别。
工程设计“着重于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的关系问题,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发动机与传动装置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产品的内部结构、功能、传动原理、组装条件等方面,满足的是物的需要。而艺术设计满足的是人的需要,处理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为人设计”,不仅包含了对于产品的外观形象、结构布局、形式安排、构成因素、色彩关系等设计,还包括产品实用功能的设计。如此来说,工业产品直接为人的消费所进行的设计是艺术设计,其中蕴含着设计师的审美,品位,技术等因素的参与;工业产品中直接为物的功能、为物的下一步生产进行的设计是工程设计,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运用其中。
3 艺术设计与生产
一般认为设计只是一种构思,构思的实现依靠生产来完成。“设计要通过生产制作才能获得某种使用价值,成为有一定价值取向和功能特征的产品”,由此可见,设计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凌继尧教授认为艺术设计与生产存在四种关系:设计适应生产;设计独立于生产,但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与生产相适应,两者是统一行为;设计依赖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设计为生产服务。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流,在人类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设计都要服从于生产,设计只是生产的补充。然而,进入消费社会后,这一切有了质的变化,消费社会以消费为主,大量的产品不再如从前一样物质匮乏,生产即被销售,只有打动人,符合人的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真正被销售出去。为适应这一情况,商家必须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根据市场调研得来的消费者信息,在头脑中建构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产品,等设计结束后,再开始生产。生产退后,有赖于设计,生产只是按部就班地对业已存在的构思进行具体物态化。 4 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个人化的情感行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与精神的满足,他可以不考虑别人的主张与感受,完全表达真实的自我。艺术设计则是经济化行为,面对的是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标准,迎合消费者对产品的精神寄望,而这限制了设计者的想象空间,使其无法随心所欲。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为己的行为,那艺术设计则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为人的行为。不过,艺术设计强调艺术性,离不开艺术的本源,艺术设计仍需从艺术创作手法中吸收、借鉴,使其作为自己的设计手段。
二 艺术设计的实质特征与影响力
1 实质特征
“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和一切美的构成要素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利润的追逐下,生产出的产品缺乏对人性的关怀,机器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与审美的需要了。人们开始抵制这种冷冰冰的没有美感的工业设计产品,为了拯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产品外观与内涵的追求成为艺术设计竞争的核心,艺术设计直接为消费服务。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实用和审美的特征注明艺术设计是物质实践和精神行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用性是设计物品作为其价值存在的首要条件,对生活本身来说,物品具有使用价值,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实用的特征不单纯指合乎人们的使用功能,艺术设计首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还需考虑经济、人、社会和环境因素,努力实现设计的“人文精神”,设计的艺术性表征。当设计蕴藉了“人文精神”“审美特征”,其文化意义即能弥散其中,设计的存在价值亦由此形成、产生。实用与审美分离的结果,正如贝伦斯所说“只遵循功能目的或者材料目的,不可能创造任何文化价值”。
另外,在艺术设计中,功能和审美如何得到统一,功能如何为审美服务,功能如何帮助审美实现其价值,使功能性和审美性得到完美的结合,这要归功于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和先进工艺,美的元素通过艺术的形式得到体现,科学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皆融合于设计思维之中,为设计思维提供最直接的物质和精神依托。
2 对人的影响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化,对人情感上的冷漠和人性关照的异向发展加剧,作为为人类精神服务的艺术设计,应该在经济诉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人性的关注,从审美和精神双重层面实现时代精神的补偿和满足,实现对现代人、未来人的高度人文关怀。
艺术设计是生产力。艺术设计活动是一种经济性的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构思行为,“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做出艺术化的规划和筹备”,同时,艺术设计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视野。艺术设计对生产的作用,对提高效益的作用为许多国家和企业关注,他们对艺术设计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工业设计实现国家振兴,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面对经济衰退,将设计作为工业前途的根本,大力发展设计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根据美国一项统计,企业产品设计产出的比例远远高于投入的比例。可见,设计对经济回报率之高。而苹果之所以成为世界品牌,成功的设计是关键,从电脑到mp3再到手机,无一不以人性化的设计、时尚的外形、超强的功能取胜,产品广受消费者追捧,苹果也成为设计的代名词。
艺术设计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全面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商品的丰富,人们走进了精神性消费时代,消费行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趋向,以彰显其品位和层次。这就要求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师通过寻求商品的特征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共融,来赢得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艺术设计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更需重视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特殊消费需求。
现代艺术设计在艺术和经济因素上的主观创作,要发现个体差异,制造生活舒适,实现人文关怀。时代的科技条件与市场现状,呈现出对艺术审美具体化、差异化的需求,拒绝无个性的程式化、无温暖的城市化,所以,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直面受众的实用与审美体验成为对创作实践的最高期待。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夫也:《关于设计艺术的几个问题》,《美术观察》,1998年第8期。
[3] 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关红:《试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艺术教育》,2007年第3期。
[5] 鹿少君:《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田春:《中西设计概念溯源与比较》,《设计艺术》,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廉一明,女,1977—,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工作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性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英文中“Design”一词,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第15版中,“Design”是指在进行某些设计创作时,设计思路和计划目的在头脑中构思形成的过程。“Design”的一般意义是,设计,计划,设计方案,绘制图形,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最后完成。在制作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针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第二,方案适用于哪种制作工艺;第三,制作工艺的成本问题;第四,对使用者来说,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这里“Design”是一种能形成“直观表现的完整构思”,具有质的变化。
“Design”,在中国最初被翻译为“图案”“意匠”,一般“图案”使用较多。但人们对“图案”的理解只在于外部特征与表面装饰的设计,忽视了实用功能的设计,另外“图案”与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纹样同义,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准确表达“Design”之义,而且容易造成理解的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人们主张用港台中的“设计”一词来解释“Design”。然而,设计一词早已在汉语中大量使用,意思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达到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创作活动”,所涉及范围超出了“Design”原义(诸如设计一个组织机构,设计一个社会教育制度等许多体制化的内容被包含于设计词义之中)。直到1998年,教育部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用“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本科阶段的名称,设计艺术是研究生阶段的名称)替代“工艺美术”,“Design”在中国才最终被定义为艺术设计,有时由于习惯问题,设计一词也继续使用。
一 艺术设计活动比较
艺术设计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人们对其理解还不够深入,为能够详细了解设计艺术的实质特征,我们将艺术设计与我们所熟知、较易与其发生混淆的工艺美术、工程设计、生产、艺术创作等活动进行比较,以便较容易的认识、理解。
1 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
在中国最初关于产品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均被视为工艺美术的范围。那时“艺术设计”一词还未出现,工艺美术在人们的生活及学术界影响十分深远,工艺美术就是艺术设计的代名词,许多关于艺术设计的论述,就是工艺美术的研究内容。所以,人们提及艺术设计时,仍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工艺美术。因此,有必要对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艺术设计的观念早已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它最初来源于工艺美术。被最早定义为艺术设计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考工记》中的记载:“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译为“审视曲直,观察势态”。由于设计为生产服务,并运用于生产之中,艺术设计在当时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取得独立的形式,不如工艺美术的手工艺品那么受到人们关注。
其次,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区别有必要了解。工艺美术是一种以装饰和美化人们生活为目的的手工业,注重玩赏和情调的表达,制作的产品并不具有太多的实用功能,主要是供装饰和玩赏所用。而艺术设计是科技时代的大批量生产,属现代工业的范畴。艺术设计对产品的功能以及外形设计的十分关注,要求达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特别强调在以产品特定功能和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前提下,完成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最后,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亦有联系之处。从外在表现来看,两者都是强调为大众服务,都属于美的范畴,只是对美的要求不同。从内在性质上看,有些工艺美术作品具有实用美术的功能,倾向于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艺术设计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同时艺术设计也吸收了工艺美术的一些传统技术和设计元素,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能否定工艺美术为其奠定的基础。
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适应于传统经济的工艺美术,由于其技术与生产规模的滞后,生产的产品不能推广开来,发展的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工艺美术市场退出了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舞台,相应地艺术设计取代了工艺美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工艺美术”逐渐被“艺术设计”所替代,标志着艺术设计时代的到来。
2 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
由于设计概念过于宽泛,所涉及的领域众多,我们易于将艺术设计与其他领域的设计相混淆。工业产品的设计可以说是艺术设计,也可以说是工程设计,无疑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了困难,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有代表性的设计形式加以区别。
工程设计“着重于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的关系问题,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发动机与传动装置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产品的内部结构、功能、传动原理、组装条件等方面,满足的是物的需要。而艺术设计满足的是人的需要,处理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为人设计”,不仅包含了对于产品的外观形象、结构布局、形式安排、构成因素、色彩关系等设计,还包括产品实用功能的设计。如此来说,工业产品直接为人的消费所进行的设计是艺术设计,其中蕴含着设计师的审美,品位,技术等因素的参与;工业产品中直接为物的功能、为物的下一步生产进行的设计是工程设计,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运用其中。
3 艺术设计与生产
一般认为设计只是一种构思,构思的实现依靠生产来完成。“设计要通过生产制作才能获得某种使用价值,成为有一定价值取向和功能特征的产品”,由此可见,设计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凌继尧教授认为艺术设计与生产存在四种关系:设计适应生产;设计独立于生产,但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与生产相适应,两者是统一行为;设计依赖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设计为生产服务。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流,在人类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设计都要服从于生产,设计只是生产的补充。然而,进入消费社会后,这一切有了质的变化,消费社会以消费为主,大量的产品不再如从前一样物质匮乏,生产即被销售,只有打动人,符合人的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真正被销售出去。为适应这一情况,商家必须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根据市场调研得来的消费者信息,在头脑中建构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产品,等设计结束后,再开始生产。生产退后,有赖于设计,生产只是按部就班地对业已存在的构思进行具体物态化。 4 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个人化的情感行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与精神的满足,他可以不考虑别人的主张与感受,完全表达真实的自我。艺术设计则是经济化行为,面对的是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标准,迎合消费者对产品的精神寄望,而这限制了设计者的想象空间,使其无法随心所欲。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为己的行为,那艺术设计则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为人的行为。不过,艺术设计强调艺术性,离不开艺术的本源,艺术设计仍需从艺术创作手法中吸收、借鉴,使其作为自己的设计手段。
二 艺术设计的实质特征与影响力
1 实质特征
“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和一切美的构成要素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利润的追逐下,生产出的产品缺乏对人性的关怀,机器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与审美的需要了。人们开始抵制这种冷冰冰的没有美感的工业设计产品,为了拯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产品外观与内涵的追求成为艺术设计竞争的核心,艺术设计直接为消费服务。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实用和审美的特征注明艺术设计是物质实践和精神行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用性是设计物品作为其价值存在的首要条件,对生活本身来说,物品具有使用价值,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实用的特征不单纯指合乎人们的使用功能,艺术设计首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还需考虑经济、人、社会和环境因素,努力实现设计的“人文精神”,设计的艺术性表征。当设计蕴藉了“人文精神”“审美特征”,其文化意义即能弥散其中,设计的存在价值亦由此形成、产生。实用与审美分离的结果,正如贝伦斯所说“只遵循功能目的或者材料目的,不可能创造任何文化价值”。
另外,在艺术设计中,功能和审美如何得到统一,功能如何为审美服务,功能如何帮助审美实现其价值,使功能性和审美性得到完美的结合,这要归功于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和先进工艺,美的元素通过艺术的形式得到体现,科学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皆融合于设计思维之中,为设计思维提供最直接的物质和精神依托。
2 对人的影响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化,对人情感上的冷漠和人性关照的异向发展加剧,作为为人类精神服务的艺术设计,应该在经济诉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人性的关注,从审美和精神双重层面实现时代精神的补偿和满足,实现对现代人、未来人的高度人文关怀。
艺术设计是生产力。艺术设计活动是一种经济性的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构思行为,“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做出艺术化的规划和筹备”,同时,艺术设计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视野。艺术设计对生产的作用,对提高效益的作用为许多国家和企业关注,他们对艺术设计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工业设计实现国家振兴,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面对经济衰退,将设计作为工业前途的根本,大力发展设计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根据美国一项统计,企业产品设计产出的比例远远高于投入的比例。可见,设计对经济回报率之高。而苹果之所以成为世界品牌,成功的设计是关键,从电脑到mp3再到手机,无一不以人性化的设计、时尚的外形、超强的功能取胜,产品广受消费者追捧,苹果也成为设计的代名词。
艺术设计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全面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商品的丰富,人们走进了精神性消费时代,消费行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趋向,以彰显其品位和层次。这就要求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师通过寻求商品的特征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共融,来赢得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艺术设计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更需重视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特殊消费需求。
现代艺术设计在艺术和经济因素上的主观创作,要发现个体差异,制造生活舒适,实现人文关怀。时代的科技条件与市场现状,呈现出对艺术审美具体化、差异化的需求,拒绝无个性的程式化、无温暖的城市化,所以,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直面受众的实用与审美体验成为对创作实践的最高期待。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夫也:《关于设计艺术的几个问题》,《美术观察》,1998年第8期。
[3] 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关红:《试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艺术教育》,2007年第3期。
[5] 鹿少君:《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田春:《中西设计概念溯源与比较》,《设计艺术》,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廉一明,女,1977—,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工作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