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等生在很多人眼中是天之骄子,是无所不能的天才,似乎就应该“十项全能”,不但学习好,就连心理、人格都要比其他人更健康。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习成绩好,仅仅代表他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会有迷惑、有不解。但是由于旁人的“高看一眼”,他们无法直接解决这些内心冲突,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诱发心理疾患。
案例一:
小洁从初一到初三成绩都在同学中遥遥领先,是同学、老师和父母公认的一等一的优等生,而且在中考中以全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重点高中。上了几周课后,小洁感觉,高一几个教主课的老师与学校大肆宣传的什么“全国名师”“著名特级教师”的称号并不怎么名副其实。不久,小洁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把腿摔伤,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她对功课没太在意,班主任派了三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为她补课,补了一次后小洁觉得特没劲,就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她想,凭她的底子,靠自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不会有问题。可实际操作时,她既补旧课,又学新课,还要进行综合社会实践,一下子感觉压力特别大。而且面对全新的高中老师,小洁对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很不适应。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全班50名同学小洁排第23名。这是小洁根本没想到的,她的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高昂着了。
老师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所有的评判标准都集中到一点,那就是成绩。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洁身上,希望她两年后考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份高薪而又舒适的工作。小洁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衷,可她现在觉得自己太弱小了,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有一次,她的同桌拿着一把小刀把自己的手划破了,她看着同桌的血流出来,竟感觉特舒服特放松。
随着时间一天天逝去,小洁越来越无法摆脱心理的紧张以及情绪的波动。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她的总分一次比一次低,而班主任每次公布成绩时都要念总分、名次,每次听到自己的总分和名次时小洁都感到抬不起头。每次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为她准备的一切,小洁心里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小洁感到已没有勇气去面对新一天的学习,想到第二天的学习,她就感到困惑,感到恐怖,感到很累。她原來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却觉得自己是最愚笨的。想到以后的高考,看看自己的现状,小洁甚至冒出过自杀的念头。
案例二:
小燕有一份很光鲜的履历,从小学至高中都是班长,成绩也很突出。进入高三后,学校很重视她,准备发展她入党。也许是担任班务及社会工作多的缘故,小燕的成绩排名渐渐不像以前那样突出了。小燕有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高三上学期一次摸底考试,有个女同学总分竟高出她15分,小燕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觉得班务工作没劲,书看不下去,行动懒散。高三下学期开学后,小燕十分注意那个女同学,人家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停顿,老是不由自主地注视那个同学,有时心里还会暗想:那个同学要是能突然消失就好了!继而失眠,成绩下降,月考甚至有一科不及格。小燕十分焦急,主动到学校咨询中心求助。
案例三:
小娜是某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人长得漂亮,英语特好,尤其口语更是呱呱叫。有一次市里领导来看望外教,还请她做翻译呢。去年12月举行全市中学生“青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学校把小娜和另两名同学作为种子选手,派了外教和英语尖子教师对她们进行强化培训和指导。小娜信心百倍,在备赛期间放弃其他所有功课,以英语演讲大赛为中心反复进行演练。在正式比赛的时候,第一场的大赛和第二场的半决赛,小娜都发挥正常,成绩稳居第一名,可在第三场只剩下她们三个本校同学的最后决赛中,小娜由于两个小问题回答不准确而屈居第三。决赛完毕,紧接着是盛大的颁奖仪式,市教育电视台进行了现场转播,市长亲自给冠军挂上金牌。冠军神采飞扬,亚军、季军紧紧拉着冠军的手,表达着钦佩与祝贺。但后来当记者向小娜表示祝贺并采访她时,她却说,不值得庆贺,本来接受市长挂牌的应该是她,她当时真恨不得把冠、亚军推下颁奖台。
那次英语演讲大赛对小娜的副作用很大,之后,她学习不像以前那样努力,性格不像以前那样活泼有朝气,心态也不像以前那样阳光了。放学回来,她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有同学来电话问她学习上的问题,她连电话都不愿接,吃饭时也很少像以前那样说笑,更多的是闷闷不乐。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的小洁是被自大心理所击垮的。小洁一类的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大多一马平川,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们大多目空一切。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利而沮丧,或是在其他事情受挫时,马上会受到打击,从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的心就很难容忍自己,极端的自傲心理往往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当别人羡慕优等生“手到擒来”的好成绩时,很少人知道他们固守这份优秀的艰辛。他们最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他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当预期目标受诸多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优等生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再说案例二中的小燕,“优等生”会不自觉地去追寻第一的宝座,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一览众山小”的局面,对其他优秀同学总是具有排斥心理。虽然适当的嫉妒会激发人拼搏进取,但是掌控不好,就会因嫉妒而产生厌恶、憎恨、仇视他人的心理,甚至会采用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等手段伤害他人,对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
案例三中的小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优等生就像武林高手,风格独树一帜,不食人间烟火,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其实,这是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感闭锁了心理,他们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十分孤独,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
心灵处方: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无论多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所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尤其优等生们,不要被别人的夸赞冲昏头脑,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做到宠辱不惊,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别害怕一两次的失败。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高处,人生难免会出现低点,所以要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一旦出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失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思自己,找找原因,修正自己,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怀有平常心。看淡得失,要把成绩、荣誉看作是浮云,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优等生不妨在日常学习中与同学多交流多接触,不要把同学视作对手,而是当作共同进步的朋友,这样不但心态平和,而且处理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接纳别人比自己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世界上比自己能干高明的人很多,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就能在各种情况(成功或挫折)下把握自己,不做失去理智的蠢事。
◆正视现实,放宽胸怀,扩大视野。不为一时的得失而左右自己的情绪,不为一丁点儿的你长我短而耿耿于怀,计较不休,从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来看待一切,妒忌之心就容易消除。
◆多参加集体活动。每个人都需要交际,再优秀的人也抵挡不住孤独。把闭锁的心敞开,让别人理解自己,也使自己理解别人,这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且,拥有更多的朋友,会觉得生活更美好。
【编辑:潘金瑞】
案例一:
小洁从初一到初三成绩都在同学中遥遥领先,是同学、老师和父母公认的一等一的优等生,而且在中考中以全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重点高中。上了几周课后,小洁感觉,高一几个教主课的老师与学校大肆宣传的什么“全国名师”“著名特级教师”的称号并不怎么名副其实。不久,小洁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把腿摔伤,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她对功课没太在意,班主任派了三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为她补课,补了一次后小洁觉得特没劲,就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她想,凭她的底子,靠自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不会有问题。可实际操作时,她既补旧课,又学新课,还要进行综合社会实践,一下子感觉压力特别大。而且面对全新的高中老师,小洁对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很不适应。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全班50名同学小洁排第23名。这是小洁根本没想到的,她的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高昂着了。
老师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所有的评判标准都集中到一点,那就是成绩。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洁身上,希望她两年后考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份高薪而又舒适的工作。小洁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衷,可她现在觉得自己太弱小了,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有一次,她的同桌拿着一把小刀把自己的手划破了,她看着同桌的血流出来,竟感觉特舒服特放松。
随着时间一天天逝去,小洁越来越无法摆脱心理的紧张以及情绪的波动。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她的总分一次比一次低,而班主任每次公布成绩时都要念总分、名次,每次听到自己的总分和名次时小洁都感到抬不起头。每次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为她准备的一切,小洁心里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小洁感到已没有勇气去面对新一天的学习,想到第二天的学习,她就感到困惑,感到恐怖,感到很累。她原來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却觉得自己是最愚笨的。想到以后的高考,看看自己的现状,小洁甚至冒出过自杀的念头。
案例二:
小燕有一份很光鲜的履历,从小学至高中都是班长,成绩也很突出。进入高三后,学校很重视她,准备发展她入党。也许是担任班务及社会工作多的缘故,小燕的成绩排名渐渐不像以前那样突出了。小燕有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高三上学期一次摸底考试,有个女同学总分竟高出她15分,小燕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觉得班务工作没劲,书看不下去,行动懒散。高三下学期开学后,小燕十分注意那个女同学,人家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停顿,老是不由自主地注视那个同学,有时心里还会暗想:那个同学要是能突然消失就好了!继而失眠,成绩下降,月考甚至有一科不及格。小燕十分焦急,主动到学校咨询中心求助。
案例三:
小娜是某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人长得漂亮,英语特好,尤其口语更是呱呱叫。有一次市里领导来看望外教,还请她做翻译呢。去年12月举行全市中学生“青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学校把小娜和另两名同学作为种子选手,派了外教和英语尖子教师对她们进行强化培训和指导。小娜信心百倍,在备赛期间放弃其他所有功课,以英语演讲大赛为中心反复进行演练。在正式比赛的时候,第一场的大赛和第二场的半决赛,小娜都发挥正常,成绩稳居第一名,可在第三场只剩下她们三个本校同学的最后决赛中,小娜由于两个小问题回答不准确而屈居第三。决赛完毕,紧接着是盛大的颁奖仪式,市教育电视台进行了现场转播,市长亲自给冠军挂上金牌。冠军神采飞扬,亚军、季军紧紧拉着冠军的手,表达着钦佩与祝贺。但后来当记者向小娜表示祝贺并采访她时,她却说,不值得庆贺,本来接受市长挂牌的应该是她,她当时真恨不得把冠、亚军推下颁奖台。
那次英语演讲大赛对小娜的副作用很大,之后,她学习不像以前那样努力,性格不像以前那样活泼有朝气,心态也不像以前那样阳光了。放学回来,她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有同学来电话问她学习上的问题,她连电话都不愿接,吃饭时也很少像以前那样说笑,更多的是闷闷不乐。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的小洁是被自大心理所击垮的。小洁一类的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大多一马平川,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们大多目空一切。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利而沮丧,或是在其他事情受挫时,马上会受到打击,从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的心就很难容忍自己,极端的自傲心理往往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当别人羡慕优等生“手到擒来”的好成绩时,很少人知道他们固守这份优秀的艰辛。他们最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他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当预期目标受诸多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优等生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再说案例二中的小燕,“优等生”会不自觉地去追寻第一的宝座,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一览众山小”的局面,对其他优秀同学总是具有排斥心理。虽然适当的嫉妒会激发人拼搏进取,但是掌控不好,就会因嫉妒而产生厌恶、憎恨、仇视他人的心理,甚至会采用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等手段伤害他人,对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
案例三中的小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优等生就像武林高手,风格独树一帜,不食人间烟火,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其实,这是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感闭锁了心理,他们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十分孤独,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
心灵处方: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无论多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所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尤其优等生们,不要被别人的夸赞冲昏头脑,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做到宠辱不惊,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别害怕一两次的失败。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高处,人生难免会出现低点,所以要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一旦出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失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思自己,找找原因,修正自己,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怀有平常心。看淡得失,要把成绩、荣誉看作是浮云,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优等生不妨在日常学习中与同学多交流多接触,不要把同学视作对手,而是当作共同进步的朋友,这样不但心态平和,而且处理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接纳别人比自己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世界上比自己能干高明的人很多,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就能在各种情况(成功或挫折)下把握自己,不做失去理智的蠢事。
◆正视现实,放宽胸怀,扩大视野。不为一时的得失而左右自己的情绪,不为一丁点儿的你长我短而耿耿于怀,计较不休,从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来看待一切,妒忌之心就容易消除。
◆多参加集体活动。每个人都需要交际,再优秀的人也抵挡不住孤独。把闭锁的心敞开,让别人理解自己,也使自己理解别人,这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且,拥有更多的朋友,会觉得生活更美好。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