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课堂改革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并对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对此,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即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者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促使他们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一个人涉猎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安排,对问题巧引导,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也就是说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创造的作品无论大小,正误都需要进行一番思考,因此,对学生的创造,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一般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竞争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意见,鼓励大胆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解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必须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多种答案、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求异创新,设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展开图这个知识点时,从一个面的一个顶点到不同平面的顶点的路径就有很多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和实际操作得出不同路径,并从多种路径中找出最短路径,学生在多种方法种找到了最短路径,加深了记忆,发展了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不满足对解决问题的一般常规解决,而敢于标新立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老师对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力求使学生人人敢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2]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关键词: 课堂改革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并对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对此,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即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者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促使他们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一个人涉猎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安排,对问题巧引导,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也就是说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创造的作品无论大小,正误都需要进行一番思考,因此,对学生的创造,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一般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竞争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意见,鼓励大胆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解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必须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多种答案、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求异创新,设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展开图这个知识点时,从一个面的一个顶点到不同平面的顶点的路径就有很多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和实际操作得出不同路径,并从多种路径中找出最短路径,学生在多种方法种找到了最短路径,加深了记忆,发展了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不满足对解决问题的一般常规解决,而敢于标新立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老师对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力求使学生人人敢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2]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