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24-01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结合我校《培智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策略探究》总课题目标,通过对培智课堂“情境导入、分层教学、分析评量,个别化指导、快乐分享”五个基本环节进行优化,构建快乐、幸福、有效课堂。培智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的子课题,在教学中须充分尝试、应用新五环节教学。
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只有少数儿童断断续续地接受过学前教育,除了运动能力明显滞后外,他们的其他能力与正常儿童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自身潜能的发挥也有较大差距。如何让他们在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康复,最终融入社会、回归主流,必须加强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与适应社会能力的指导与锻炼。
2.对脑瘫和康复训练的认识
“脑瘫”:是指婴幼儿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损害及伤害,引起非进行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伴有智力、言语、行为等障碍的综合症候群。康复教育:是指根据脑瘫儿童的主要症状、伴随性症状、年龄和发育特点,设定相关学习训练内容,促进其机能的发展和相关技能的获得,感知觉、认知、思维、言语以及社会技能等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3.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解决的主要主要问题有:
(1)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自助控制能力低下,运动协调性差。
(2)感觉障碍: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协调性差、空间定位差,同时伴有听力和视力的异常。
(3)交流障碍:表现为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言语不清。
(4)智力低下:表现为由于脑发育不良或者脑损伤引起的智力缺陷。情绪、行为、性格异常:由于脑瘫儿童行动范围受限制,造成他们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表现为性格古怪、任性、固执、急躁、自我为中心,情绪极不稳定,对刺激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散漫。
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践
1.实施康复训练中的分类教学
(1)分类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他们明显的个体差异,让脑瘫学生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要求。注意到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按照脑瘫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个体纵向要求逐步递增。
(2)分类制定教学内容
教学的内容选自于生活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课堂教学加大活动、讨论、合作完成某一任务。在大滑板上的倒滑板、抱大龙球、跳床游戏等,有助于人体器官将各部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和作用,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肢体基本动作训练是训练组成功能活动的基本动作,它可以提供正确协调的动作,完成功能活动,主要包括抓握及放开、髋关节活动、固定、躯干转动、重心转移等。
在《走平横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以训练儿童最基础的能力为主,通过康复训练补偿儿童应该达到的言语、认知、感觉、沟通交流和适应课堂的能力。第二类以发展学生较为复杂的语言、认知、技能为主要目标。康复训练从单纯的谋求动作的矫治转移到增强体质上来;感知训练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文化教育上。
2.注重康复训练中的个别化指导
我在教学《四分之一圆平衡板》时,针对每个脑瘫儿童的障碍和缺陷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的调整、修改方案与计划,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其各展所长。
3.追求幸福课堂的快乐分享
在《穿越阳光隧道》康复训练教学时,把训练和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脑瘫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脑瘫儿童摆脱孤独、枯燥、单调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群体中得到同类孩子的帮助、配合、协作,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模仿、竞争的积极性,并从中体会快乐、自信,提高社交、生活的能力。
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学的反思
在课堂上较多地用言语、手势、眼神、微笑把期望、鼓励、赞美传递给脑瘫儿童,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肯定他们的表现,真诚地称赞他们。用各种方式(照片、描述性的言语、录像等)记录下学生的成长经历,经过整理,有序地归入学生的档案。通过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学生变化和成长的印记。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与感觉统合训练及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结合我校《培智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策略探究》总课题目标,通过对培智课堂“情境导入、分层教学、分析评量,个别化指导、快乐分享”五个基本环节进行优化,构建快乐、幸福、有效课堂。培智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的子课题,在教学中须充分尝试、应用新五环节教学。
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只有少数儿童断断续续地接受过学前教育,除了运动能力明显滞后外,他们的其他能力与正常儿童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自身潜能的发挥也有较大差距。如何让他们在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康复,最终融入社会、回归主流,必须加强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与适应社会能力的指导与锻炼。
2.对脑瘫和康复训练的认识
“脑瘫”:是指婴幼儿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损害及伤害,引起非进行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伴有智力、言语、行为等障碍的综合症候群。康复教育:是指根据脑瘫儿童的主要症状、伴随性症状、年龄和发育特点,设定相关学习训练内容,促进其机能的发展和相关技能的获得,感知觉、认知、思维、言语以及社会技能等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3.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解决的主要主要问题有:
(1)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自助控制能力低下,运动协调性差。
(2)感觉障碍: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协调性差、空间定位差,同时伴有听力和视力的异常。
(3)交流障碍:表现为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言语不清。
(4)智力低下:表现为由于脑发育不良或者脑损伤引起的智力缺陷。情绪、行为、性格异常:由于脑瘫儿童行动范围受限制,造成他们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表现为性格古怪、任性、固执、急躁、自我为中心,情绪极不稳定,对刺激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散漫。
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践
1.实施康复训练中的分类教学
(1)分类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他们明显的个体差异,让脑瘫学生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要求。注意到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按照脑瘫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个体纵向要求逐步递增。
(2)分类制定教学内容
教学的内容选自于生活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课堂教学加大活动、讨论、合作完成某一任务。在大滑板上的倒滑板、抱大龙球、跳床游戏等,有助于人体器官将各部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和作用,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肢体基本动作训练是训练组成功能活动的基本动作,它可以提供正确协调的动作,完成功能活动,主要包括抓握及放开、髋关节活动、固定、躯干转动、重心转移等。
在《走平横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以训练儿童最基础的能力为主,通过康复训练补偿儿童应该达到的言语、认知、感觉、沟通交流和适应课堂的能力。第二类以发展学生较为复杂的语言、认知、技能为主要目标。康复训练从单纯的谋求动作的矫治转移到增强体质上来;感知训练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文化教育上。
2.注重康复训练中的个别化指导
我在教学《四分之一圆平衡板》时,针对每个脑瘫儿童的障碍和缺陷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的调整、修改方案与计划,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其各展所长。
3.追求幸福课堂的快乐分享
在《穿越阳光隧道》康复训练教学时,把训练和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脑瘫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脑瘫儿童摆脱孤独、枯燥、单调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群体中得到同类孩子的帮助、配合、协作,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模仿、竞争的积极性,并从中体会快乐、自信,提高社交、生活的能力。
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学的反思
在课堂上较多地用言语、手势、眼神、微笑把期望、鼓励、赞美传递给脑瘫儿童,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肯定他们的表现,真诚地称赞他们。用各种方式(照片、描述性的言语、录像等)记录下学生的成长经历,经过整理,有序地归入学生的档案。通过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学生变化和成长的印记。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与感觉统合训练及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