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我们做教师的在指导学生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偶有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法中根据不同需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1 比较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而在语文教学中,判断语言文字的优劣,领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切都可借助“比较阅读”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实现。如何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1.1 句子的对比
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优美语句的绝妙之处,还需要老师的巧妙拨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础上,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法再加置一个语意不变,但文采、修辞、表意皆逊色于原句的句子,其优劣便不言而喻了。
如教学《社戏》时,我如此设置了一组句子: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我的心轻松了,身体也舒展了。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感觉到改句虽和原句语意相同,但远不及原句来的生动形象,而原句则让人过目难忘。
1.2 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
人是社会的人,因而他的思想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透过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成长和蜕变的轨迹,还可以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如:我在教《杜甫诗三首》时,先介绍诗人的毕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再结合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年轻时的杜甫抱负远大,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伍,因而《望岳》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人过中年,饱经战乱和人生疾苦的诗人四处颠沛流离,故而《春望》中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世;诗人心念苍生,关注民生疾苦,于是又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如此知人论世,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意义。
2 发现式
发现式阅读教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的载体,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在对作品涵咏、思考碰撞后,激疑质疑,经探寻验证,合作交流而引发对作品意蕴的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我在教《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并告诉他们,读书贵在读出问题,有所发现。帮助大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的途径,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一人?”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气氛很活跃。“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钱到包厢里坐。”“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要面子。”接着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他身材高大,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劳动?为什么他经常挨打?为什么他要排出九文钱等问题,通过讨论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教师在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火炬后,要想方设法让这火炬一直熊熊燃烧,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尽量让学生心理上有安全感,在没有压力的气氛中愉快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只有这样,发现的火花才能随时爆发,当然,同学们在激情四溢的发现中,难免产生偏颇、空泛,甚至是奇谈怪论等问题。如果我们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应对,只能葬送学生的热情,使他们遭受深陷挫折的打击。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我们要将评价变成一种催化剂,鼓励学生在发现之旅中走得更远,更稳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可学生的才干,激励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滋味。如:《孔乙己》这课中,针对上述学生发现的问题,我就积极地表扬、肯定,这样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接着我又问:“你們发现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又激励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由学生发现问题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很好。
3 探究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探究,经过体认和感悟,最终去主动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从而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教学活动。
这种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阅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引导他们去感悟,领会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形之旨,弦外之音,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对作品的主体、意境、形象等,进行积极的创造,补充,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性阅读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珍爱学生赋予个性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可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也可以,也可以以绘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如:我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学生阅读过后,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善于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方式,再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善于表演的同学,在班级分角色进行表演,活灵活现。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让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偶有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法,在阅读教法中根据不同需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1 比较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生活中有黑才有白,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而在语文教学中,判断语言文字的优劣,领略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切都可借助“比较阅读”这一手段,得以很好的实现。如何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1.1 句子的对比
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优美语句的绝妙之处,还需要老师的巧妙拨引,在抽取原句的基础上,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法再加置一个语意不变,但文采、修辞、表意皆逊色于原句的句子,其优劣便不言而喻了。
如教学《社戏》时,我如此设置了一组句子: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我的心轻松了,身体也舒展了。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感觉到改句虽和原句语意相同,但远不及原句来的生动形象,而原句则让人过目难忘。
1.2 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
人是社会的人,因而他的思想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透过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成长和蜕变的轨迹,还可以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如:我在教《杜甫诗三首》时,先介绍诗人的毕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再结合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年轻时的杜甫抱负远大,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伍,因而《望岳》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人过中年,饱经战乱和人生疾苦的诗人四处颠沛流离,故而《春望》中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世;诗人心念苍生,关注民生疾苦,于是又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如此知人论世,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意义。
2 发现式
发现式阅读教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的载体,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在对作品涵咏、思考碰撞后,激疑质疑,经探寻验证,合作交流而引发对作品意蕴的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我在教《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并告诉他们,读书贵在读出问题,有所发现。帮助大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的途径,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一人?”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气氛很活跃。“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钱到包厢里坐。”“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要面子。”接着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他身材高大,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劳动?为什么他经常挨打?为什么他要排出九文钱等问题,通过讨论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教师在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火炬后,要想方设法让这火炬一直熊熊燃烧,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尽量让学生心理上有安全感,在没有压力的气氛中愉快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只有这样,发现的火花才能随时爆发,当然,同学们在激情四溢的发现中,难免产生偏颇、空泛,甚至是奇谈怪论等问题。如果我们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应对,只能葬送学生的热情,使他们遭受深陷挫折的打击。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我们要将评价变成一种催化剂,鼓励学生在发现之旅中走得更远,更稳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可学生的才干,激励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滋味。如:《孔乙己》这课中,针对上述学生发现的问题,我就积极地表扬、肯定,这样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接着我又问:“你們发现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又激励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由学生发现问题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很好。
3 探究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探究,经过体认和感悟,最终去主动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从而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教学活动。
这种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阅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引导他们去感悟,领会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形之旨,弦外之音,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对作品的主体、意境、形象等,进行积极的创造,补充,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性阅读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珍爱学生赋予个性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可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也可以,也可以以绘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如:我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学生阅读过后,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善于绘画的同学,用漫画的方式,再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善于表演的同学,在班级分角色进行表演,活灵活现。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让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