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合理采用各种实验方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探究精神
怎样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呢?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使物理课由讲授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操作课,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搭建宽阔的创新、创造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物理真理标准”的含义。
1 重视演示实验,开发创新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多为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认真思考,只是人云亦云。这种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演示实验中,应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歸纳总结,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甚至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知识,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做“压缩空气引火”的实验,应要求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如何集中用力压缩空气,观察厚玻璃筒里的脱脂棉如何着火燃烧。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说,操作演示是对他的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验,能满足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对观看实验的学生来讲,自己的同学走上讲台做实验,会更加关注实验的成功,更乐于积极提出动手操作的方案和建议,认真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效果是否明显,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其操作错误或不妥之处。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拉近物理实验与学生间的距离,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创造兴趣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合理采用各种实验方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如“摩擦力”学习,可先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行动手做:将左手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压在左手上,拉动左手(改变右手对左手的压力的大小),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且有大小之分,从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然后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动手做的经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通过自主讨论,设计“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方案。再如,“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感到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
3 关注实验细节,培养探究精神
物理实验设计的思路来源于实验探究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将物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教师介绍光具座,出示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物体距离凸透镜不同位置,光屏上所得到像的性质。探究性实验教学(苏科物理教材)中,先将发光的灯泡放在凸透镜前,观察灯丝通过凸透镜在墙壁上有像,像的性质随灯泡到凸透镜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物理研究学习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对物理问题实践价值的感知,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任何书本知识所无法替代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思考,自主观察并提出问题,师生间、生生间通过交流、讨论沟通思想,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
4 搭建实验平台,提供实验环境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如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被训斥,害怕实验失败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情感变化,创造积极自由的实验平台,进入宽松的情感境界。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真正使实验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探究精神
怎样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呢?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使物理课由讲授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操作课,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搭建宽阔的创新、创造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物理真理标准”的含义。
1 重视演示实验,开发创新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多为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认真思考,只是人云亦云。这种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演示实验中,应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歸纳总结,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甚至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知识,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做“压缩空气引火”的实验,应要求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如何集中用力压缩空气,观察厚玻璃筒里的脱脂棉如何着火燃烧。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说,操作演示是对他的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验,能满足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对观看实验的学生来讲,自己的同学走上讲台做实验,会更加关注实验的成功,更乐于积极提出动手操作的方案和建议,认真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效果是否明显,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其操作错误或不妥之处。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拉近物理实验与学生间的距离,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创造兴趣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合理采用各种实验方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如“摩擦力”学习,可先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行动手做:将左手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压在左手上,拉动左手(改变右手对左手的压力的大小),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且有大小之分,从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然后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动手做的经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通过自主讨论,设计“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方案。再如,“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感到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
3 关注实验细节,培养探究精神
物理实验设计的思路来源于实验探究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将物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教师介绍光具座,出示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物体距离凸透镜不同位置,光屏上所得到像的性质。探究性实验教学(苏科物理教材)中,先将发光的灯泡放在凸透镜前,观察灯丝通过凸透镜在墙壁上有像,像的性质随灯泡到凸透镜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物理研究学习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对物理问题实践价值的感知,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任何书本知识所无法替代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思考,自主观察并提出问题,师生间、生生间通过交流、讨论沟通思想,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
4 搭建实验平台,提供实验环境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如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被训斥,害怕实验失败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情感变化,创造积极自由的实验平台,进入宽松的情感境界。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真正使实验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