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兰·德赛是一位优秀的印度女作家,代表作《番石榴园的喧闹》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变先知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的小城沙荷科特,主人公桑帕斯是个邮局职员。他有一个爱好烹饪各类稀奇食物的母亲,这在当地人眼中是极为不能理解的。他的父亲是一个银行职员,可是父亲对于家里所有人都不太满意,觉得家人只能给他带来各种琐碎的烦恼,因此,他每天唠叨,抱怨。桑帕斯还有一个妹妹,她看似正常,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意,进而将吻与咬等同,把喜欢的人的耳朵咬了下来。可以说,主人公有着一个奇特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复杂和喧闹让他不堪重负,因此,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逃到了郊区的一个番石榴园子里,选择呆在一棵巨大的番石榴树上,再也不愿下来。可奇特的是,当他在番石榴树上寻找宁静时,却来了不少关注他的人。因为他无意间说出了来访者的一些秘密,从此,他被当成了栖居在树上的圣人和先知。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喧闹了。伴随着一群猴子的到来,整个番石榴园都再没安静过。无奈的桑帕斯只得与番石榴树化为了一体,猴子们也远去他处。至此,桑帕斯找到了永久的宁静。
小说情节紧张,想象力丰富,技巧娴熟,语言风趣幽默,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首先惊讶于作家的才华横滋,再者是在捧腹大笑之余有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每一部小说都有潜藏的深意,那么基兰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可笑滑稽的故事有什么深意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人公桑帕斯,在没出生前就备受关注。他的奶奶一直说:要是生下来是个儿子就皆大欢喜,要是个女儿,那就倒霉了。因此,当桑帕斯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傍晚出生后,大家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儿子,皆大欢喜!从此,乔拉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好了学习和工作上的一切,桑帕斯也按照父亲的愿望去了邮局工作。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只是利用工作的时间拆看别人的信件,因而发现了周围人们的各种秘密。当他抛弃一切,栖居在番石榴树上时,因为他知道的这些秘密,他成为了先知,人们尊称他为“巴巴”。来到番石榴树下向他询问的人越来越多,桑帕斯有些不堪重负了。
其实,桑帕斯只是一个面黄肌瘦、敏感孤独的平凡人,他偷偷地逃到番石榴树上生活也是因为厌倦了周围生活的喧闹,为自己选择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可是,从一开始,周围的人就没能理解桑帕斯的行为,就像他们不理解他的母亲库菲对食物的怪癖一样。因此,他们疯狂地找寻他,给他宁静生活注入各种喧闹的元素。后来猴群也来到了园子里,桑帕斯不堪重负了,他“变形”了,化为了番石榴树上的一个巨大的番石榴。或许,此时的桑帕斯才算是真的找寻到了属于他的那份宁静和惬意。
2·库菲是桑帕斯的母亲,她是引出奇特怪异的桑帕斯的关键。库菲来自一个有着遗传疯病的家族,因此她总是做一些旁人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她整日找寻各种奇特的食材、香料,将之烹饪出各种怪异的食物。周围的人看见都会说:这个女人真让人难以相信啊!但是人们却无法抵挡从她的厨房里传出的那一阵阵熟食的香气。以至于跟踪调查桑帕斯的人感慨道:桑帕斯的特异功能一定来自于库菲的食物。这个每日疯狂于各类食物的女人,嘴里只会唠叨一件事:如何安排下一顿饭呢?她煎、炸、煮、煨、炖……各种烹饪方法无所不用;鸟兽虫鱼,各类动植物无所不吃。在她穿梭于美食之间时,面黄肌瘦的桑帕斯也被她喂得白白胖胖。库菲说,除了她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桑帕斯。因此,当大家发现桑帕斯上树时,都震撼惊了,而库菲却说,任他去吧。
是的,只有库菲和桑帕斯才是相互理解的。因为他们都是为现有的生活所逼迫的人。他们既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只能孤独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哪怕为人所不理解,也不放弃自己的初衷。世界上有千万个不同的人,选择自己乐意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可是我们常常难以走出既定的观念去追寻真我。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别人的诟病和挑战背后那份未知的风险。桑帕斯和库菲做到了,但是却被世人分别看做了“圣人”和“疯子”。
3·小粉妞是桑帕斯的妹妹,一个看起来特别正常的小姑娘。不过,当她看到她一直喜欢的饿跳仔时,激动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了。她想亲亲他,以表达自己无法言语的爱意。可是她却冲上前去,一口咬掉了饿跳仔的一只耳朵。血肉模糊的饿跳仔吓得差点晕过去。饿跳仔再也不愿听到一点点关于小粉妞的消息,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小粉妞想尽办法给饿跳仔写了致歉信,并在信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奇特的事情发生了,两人居然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相爱了,并且想要私奔。
小粉妞和饿跳仔的故事放在小说中有些突兀,使得本来就喧闹混乱的局面更加复杂,但是这个小故事的存在却让我们更加看清了桑帕斯的处境:他处在一个完全无法沟通的环境里。人们互不理解、彼此争吵,想的是一样,做出来时却成了另外一种样子。这一切为桑帕斯的逃离设下了一个伏笔。同时也告诉人们:当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好沟通时,要么像库菲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他人交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被周围人当成疯子;要么就像桑帕斯那样,幻化成番石榴(失踪),逃离人世。
4·乔拉先生是桑帕斯的父亲,他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使得他很容易就能发现潜藏在身边的商业价值。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劝回栖居树上的桑帕斯时,便决心将桑帕斯以树上圣人的名义打出广告,吸引人们前来膜拜,从中谋利。只要能有钱赚,乔拉先生还是很乐意做许多事情的。在乔拉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商人都具备的共同特质:唯利是图。他刚开始时很反感桑帕斯上树,并且说,要是这个世界上有谁会无端爬上树,那一定是库菲生出的儿子——桑帕斯。他感觉丢脸,感觉家人就是累赘。直到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多少隐修者都悄悄发了财?多少圣人根本不是乞丐?多少有高深智慧的人也拥有同样多不可测的银行账户?”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宣传跟桑帕斯的特异功能有关的事情,为桑帕斯拍照、出报纸,让桑帕斯的听众越来越多。前来询问和膜拜的人给乔拉先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此时的乔拉先生觉得桑帕斯简直就是棵摇钱树,价值无限。 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来了一群野猴子,穷凶极恶。不仅将人们供奉给桑帕斯的食物弄得乱七八糟,还撕扯游客,让番石榴园陷入一片混乱。不过,猴子们却能和树上的桑帕斯和谐共处,这也更加使人们相信了桑帕斯的圣人力量。可是这些猴子像得了癫痫病一样,时不时的就抽风,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人们一直寻找原因,后来发现是猴子喝了太多劫来的酒,醉了,发酒疯。于是,乔拉先生联合当地的相关部门,带着训练有素的一帮人要来将这群威胁到圣人“巴巴”桑帕斯的野猴子驱赶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打算事先将“巴巴”桑帕斯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发现一直在树上的桑帕斯不见了,树上却多了一个硕大的番石榴,猴子们也不见了……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引入相当长的一段篇目来写劫掠人们酒和食物的猴子?一是这样紧扣题目的“喧哗”二字,将番石榴园中的喧哗提到高潮状态,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桑帕斯那份难求的宁静;二是这群野猴子实则是人的象征。它们象征着为酒为物质所迷惑无法自拔的人类,也和乔拉先生所代表的追逐钱财的一类人相互照应。作者旨在告诉人们:喧闹和混乱的来源不是野猴子本身,二是人的无尽的欲念。无所欲念,只求宁静的栖居在番石榴树上的桑帕斯是可以和没有醉酒时的野猴子和谐相处的,但是别人不能。
在印度男人的传统生活中,都有一段森林生活时期。印度人很讲究回归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最天然的生命本能。这是他们追求精神净化和崇高的必经阶段。因此,桑帕斯的出走,对已有的现实生活的厌倦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他去番石榴园中生活也是他追求自我精神净化的个人行为,可是这种个人行为却没能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大家反而追随他,将他奉为圣人,不断地来到他的树下咨询、膜拜,使得桑帕斯永无宁静,最终逃离到了番石榴树内(失踪)。
基兰所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印度一切以利益为重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对于传统生活所追求的精神净化越来越不重视。大家都知道应该去做桑帕斯那样的事情,但是却一个个都成了乔拉先生那样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的人。上层社会的人,有了钱,要去乞求“巴巴”赐予更多的财富;下层人民本就贫苦,更加想要追随“巴巴”,奢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有钱人。不管是哪一种,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迷失了,迷失在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中。因此,他们会对桑帕斯的行为感到不理解,而后又顶礼膜拜。
虽然这个故事是基兰虚构的,故事的发生地也是随意挑选的,可正因为如此,这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更具讽刺性,更具穿透力,使得这个故事无论放之于印度的哪一片土地,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反响。虽然有不少评论家对小说的结尾存在批判的看法,但就个人观点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印度小说。尤其出自女性作家之手,难能可贵。作者自己虽然身处国外,但是她依然深深地关注着自己祖国的文化发展。她虽然没有正面承认她对自己祖国文化和社会现状的讽刺和担忧,但是从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基兰以一个作家该有的良知在唤醒祖国即将失落的文明,警醒着国人的行为。
简介:陈腊梅(1988.12——),女,25,汉族,籍贯四川自贡,西北民族大学 文学院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小说情节紧张,想象力丰富,技巧娴熟,语言风趣幽默,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首先惊讶于作家的才华横滋,再者是在捧腹大笑之余有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每一部小说都有潜藏的深意,那么基兰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可笑滑稽的故事有什么深意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人公桑帕斯,在没出生前就备受关注。他的奶奶一直说:要是生下来是个儿子就皆大欢喜,要是个女儿,那就倒霉了。因此,当桑帕斯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傍晚出生后,大家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儿子,皆大欢喜!从此,乔拉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好了学习和工作上的一切,桑帕斯也按照父亲的愿望去了邮局工作。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只是利用工作的时间拆看别人的信件,因而发现了周围人们的各种秘密。当他抛弃一切,栖居在番石榴树上时,因为他知道的这些秘密,他成为了先知,人们尊称他为“巴巴”。来到番石榴树下向他询问的人越来越多,桑帕斯有些不堪重负了。
其实,桑帕斯只是一个面黄肌瘦、敏感孤独的平凡人,他偷偷地逃到番石榴树上生活也是因为厌倦了周围生活的喧闹,为自己选择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可是,从一开始,周围的人就没能理解桑帕斯的行为,就像他们不理解他的母亲库菲对食物的怪癖一样。因此,他们疯狂地找寻他,给他宁静生活注入各种喧闹的元素。后来猴群也来到了园子里,桑帕斯不堪重负了,他“变形”了,化为了番石榴树上的一个巨大的番石榴。或许,此时的桑帕斯才算是真的找寻到了属于他的那份宁静和惬意。
2·库菲是桑帕斯的母亲,她是引出奇特怪异的桑帕斯的关键。库菲来自一个有着遗传疯病的家族,因此她总是做一些旁人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她整日找寻各种奇特的食材、香料,将之烹饪出各种怪异的食物。周围的人看见都会说:这个女人真让人难以相信啊!但是人们却无法抵挡从她的厨房里传出的那一阵阵熟食的香气。以至于跟踪调查桑帕斯的人感慨道:桑帕斯的特异功能一定来自于库菲的食物。这个每日疯狂于各类食物的女人,嘴里只会唠叨一件事:如何安排下一顿饭呢?她煎、炸、煮、煨、炖……各种烹饪方法无所不用;鸟兽虫鱼,各类动植物无所不吃。在她穿梭于美食之间时,面黄肌瘦的桑帕斯也被她喂得白白胖胖。库菲说,除了她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桑帕斯。因此,当大家发现桑帕斯上树时,都震撼惊了,而库菲却说,任他去吧。
是的,只有库菲和桑帕斯才是相互理解的。因为他们都是为现有的生活所逼迫的人。他们既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只能孤独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哪怕为人所不理解,也不放弃自己的初衷。世界上有千万个不同的人,选择自己乐意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可是我们常常难以走出既定的观念去追寻真我。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别人的诟病和挑战背后那份未知的风险。桑帕斯和库菲做到了,但是却被世人分别看做了“圣人”和“疯子”。
3·小粉妞是桑帕斯的妹妹,一个看起来特别正常的小姑娘。不过,当她看到她一直喜欢的饿跳仔时,激动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了。她想亲亲他,以表达自己无法言语的爱意。可是她却冲上前去,一口咬掉了饿跳仔的一只耳朵。血肉模糊的饿跳仔吓得差点晕过去。饿跳仔再也不愿听到一点点关于小粉妞的消息,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小粉妞想尽办法给饿跳仔写了致歉信,并在信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奇特的事情发生了,两人居然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相爱了,并且想要私奔。
小粉妞和饿跳仔的故事放在小说中有些突兀,使得本来就喧闹混乱的局面更加复杂,但是这个小故事的存在却让我们更加看清了桑帕斯的处境:他处在一个完全无法沟通的环境里。人们互不理解、彼此争吵,想的是一样,做出来时却成了另外一种样子。这一切为桑帕斯的逃离设下了一个伏笔。同时也告诉人们:当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好沟通时,要么像库菲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他人交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被周围人当成疯子;要么就像桑帕斯那样,幻化成番石榴(失踪),逃离人世。
4·乔拉先生是桑帕斯的父亲,他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使得他很容易就能发现潜藏在身边的商业价值。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劝回栖居树上的桑帕斯时,便决心将桑帕斯以树上圣人的名义打出广告,吸引人们前来膜拜,从中谋利。只要能有钱赚,乔拉先生还是很乐意做许多事情的。在乔拉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商人都具备的共同特质:唯利是图。他刚开始时很反感桑帕斯上树,并且说,要是这个世界上有谁会无端爬上树,那一定是库菲生出的儿子——桑帕斯。他感觉丢脸,感觉家人就是累赘。直到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多少隐修者都悄悄发了财?多少圣人根本不是乞丐?多少有高深智慧的人也拥有同样多不可测的银行账户?”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宣传跟桑帕斯的特异功能有关的事情,为桑帕斯拍照、出报纸,让桑帕斯的听众越来越多。前来询问和膜拜的人给乔拉先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此时的乔拉先生觉得桑帕斯简直就是棵摇钱树,价值无限。 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来了一群野猴子,穷凶极恶。不仅将人们供奉给桑帕斯的食物弄得乱七八糟,还撕扯游客,让番石榴园陷入一片混乱。不过,猴子们却能和树上的桑帕斯和谐共处,这也更加使人们相信了桑帕斯的圣人力量。可是这些猴子像得了癫痫病一样,时不时的就抽风,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人们一直寻找原因,后来发现是猴子喝了太多劫来的酒,醉了,发酒疯。于是,乔拉先生联合当地的相关部门,带着训练有素的一帮人要来将这群威胁到圣人“巴巴”桑帕斯的野猴子驱赶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打算事先将“巴巴”桑帕斯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发现一直在树上的桑帕斯不见了,树上却多了一个硕大的番石榴,猴子们也不见了……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引入相当长的一段篇目来写劫掠人们酒和食物的猴子?一是这样紧扣题目的“喧哗”二字,将番石榴园中的喧哗提到高潮状态,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桑帕斯那份难求的宁静;二是这群野猴子实则是人的象征。它们象征着为酒为物质所迷惑无法自拔的人类,也和乔拉先生所代表的追逐钱财的一类人相互照应。作者旨在告诉人们:喧闹和混乱的来源不是野猴子本身,二是人的无尽的欲念。无所欲念,只求宁静的栖居在番石榴树上的桑帕斯是可以和没有醉酒时的野猴子和谐相处的,但是别人不能。
在印度男人的传统生活中,都有一段森林生活时期。印度人很讲究回归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最天然的生命本能。这是他们追求精神净化和崇高的必经阶段。因此,桑帕斯的出走,对已有的现实生活的厌倦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他去番石榴园中生活也是他追求自我精神净化的个人行为,可是这种个人行为却没能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大家反而追随他,将他奉为圣人,不断地来到他的树下咨询、膜拜,使得桑帕斯永无宁静,最终逃离到了番石榴树内(失踪)。
基兰所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印度一切以利益为重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对于传统生活所追求的精神净化越来越不重视。大家都知道应该去做桑帕斯那样的事情,但是却一个个都成了乔拉先生那样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的人。上层社会的人,有了钱,要去乞求“巴巴”赐予更多的财富;下层人民本就贫苦,更加想要追随“巴巴”,奢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有钱人。不管是哪一种,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迷失了,迷失在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中。因此,他们会对桑帕斯的行为感到不理解,而后又顶礼膜拜。
虽然这个故事是基兰虚构的,故事的发生地也是随意挑选的,可正因为如此,这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更具讽刺性,更具穿透力,使得这个故事无论放之于印度的哪一片土地,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反响。虽然有不少评论家对小说的结尾存在批判的看法,但就个人观点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印度小说。尤其出自女性作家之手,难能可贵。作者自己虽然身处国外,但是她依然深深地关注着自己祖国的文化发展。她虽然没有正面承认她对自己祖国文化和社会现状的讽刺和担忧,但是从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基兰以一个作家该有的良知在唤醒祖国即将失落的文明,警醒着国人的行为。
简介:陈腊梅(1988.12——),女,25,汉族,籍贯四川自贡,西北民族大学 文学院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